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講真,你自己一周有幾天不想去上班的?

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講真,你自己一周有幾天不想去上班的?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一起科學育兒




今天文章有錄音哦~





又到了開學季,對於家長們來說,最擔心的一定不只是頭兩天,反而是後面一兩周,特別是學齡前的孩子。沒了一開始的新鮮勁,突然發現每天都必須去幼兒園,每天都看不到爸爸媽媽好長時間,當他們開始理解這件事後,有不少孩子就會出現反彈,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說,

「我不想去幼兒園了!」




這周是小D去紐約這邊的幼兒園(Preschool)第二周,周一早上,園長就邀請我們這批新家長一起喝咖啡,聊聊上一周的情況。閑聊中,最普遍的一個現象就是不少孩子都表現了不同程度的

「厭學」

, 嚴重的直接前天晚上就說,「我不要去上學」;稍微緩和一點的是每天早晨快到幼兒園門口,開始要媽媽抱,開始不想進入;小D算是癥狀比較輕的,就是我送進去離開那個剎那,她是難過的,有時嘟嘟嘴,有時抱著我,等一會,然後很不舍地和我說再見。







然後大家就開始聊怎麼幫助這批3、4歲的小不點克服這個情況。分享的大部分都是,

鼓勵

,「你可以的,你是大孩子了」;

講道理

,「學校可以交到好朋友,可以學到新知識」;當然也有

蒙圈

的,「我也不知道啊,看到她難過,我也好難過」。



園長聽完大家的分享後問,說實話,你們自己每周上班有幾天不想去的?包括全職媽媽,有沒有時不時就想不幹的?




問題一出,大家都沉默了幾秒,然後紛紛說,怎麼沒有啊,時不時就不想上班了,鬧鈴響的那一剎那就不想上班了。全職媽媽們更是說,分分鐘都想辭職啊(哈哈哈,場面好歡樂)。




園長說,可不是嗎,你們這群有智慧、受過高等教育、具有很強責任感的成年人,還時不時不想上班呢。

我們卻要求這些才3、4歲的孩子第一周就開始喊口號,我熱愛上學,我熱愛讀書,是不是有些苛刻了呢?




「不,我不要去學校」;「親愛的,你必須去」;「為什麼啊?」「因為你是老師」^_^





這句反問真的讓我頓時豁然開朗。我現在越來越覺得,

育兒,學方法招數容易,調整心態思維難。但沒有正確的「心法」,這些招數都不會見效。

應該說,園長的這句反問讓我頓時明白了自己該用怎樣的心態來對待孩子的「厭學」現象:

先理解接納、然後再想如何幫助孩子過渡。




放下家長的身段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說「我不想上學」,本能反應就開始教育了,結果孩子感覺不被理解,家長也非常沮喪,常常局面更加僵持。




孩子說,

「我不想去上學了」。

我們的解讀,

他不懂事,根本不知道去學校的重要性」。

其實孩子想表達的,

「他在學校遇到困難了」,

大部分孩子(即使到了學齡後)還是無法準確定位自己的情緒,以及情緒發生的原因。所以他們

脫口而出的就是最直接的「喜愛與厭惡」。




當我們馬上進入教育模式,學校怎麼好,學校怎麼重要時,我們只是用自己的自以為是去說服孩子,卻常常變成「文不對題」。



理解接納的最基本原則就是放下家長的身段,全然地去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

這句話說起來很簡單,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卻經常忘記。

放下家長身段,更加細緻地追問,

「哦,寶貝,你不想去學校啊。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你不願意去呢?」

(I see you don"t want to go to school. Is there something that makes you think so?)




這是

邀請的姿態

,這會讓孩子有機會進一步說出自己的困擾。即使你的孩子表達還不完善,但你有這個意願詢問,就能更容易找到孩子問題背後的原因。




老祖宗的智慧,聆聽的含義





將心比心,當我們累了一天回家對老公說,「我不想去上班了」,隊友說,「那怎麼行,怎麼可以不去上班」;和「親愛的,是不是工作里遇到了什麼不順心的」,哪個效果會更好呢?




孩子也一樣的,當我對小D說,「幼兒園很開心啊,很多新朋友,還有老師一起玩」,她的反應馬上就是特別激動,進一步大喊大叫對我說,「不,我就是不要去!」但當我對她說,

「哦,你不想去學校啊。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你不願意去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可以如何解決?」

(It seems that you don"t feel like going to school. I"m wondering if there is something going wrong. Would like to share with Mummy?)

當我

表示認同,願意聆聽

時,她就會和我說「上學很累」,一下子我就明白了她說「不想去幼兒園」的真正原因了。



孩子簡單的一句「我不想去幼兒園」,背後傳遞的意思比我們所想像的要豐富的多,

也許是她沒有具備社交能力,其他孩子不和她玩;也許她玩耍能力不夠好,玩玩具過程中不如其他孩子讓她沮喪了;也許某個老師忽略了她一點點,她覺得沒受到足夠關注,等等。




這些細微的,卻異常重要的「小事」,真的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探詢,

才能幫助到孩子。要想解決問題,第一步要保證我們進入孩子的溝通頻道。




先聽再說,他說完之前別打斷,通過提問來澄清疑惑





喚醒孩子「我可以」的力量





當孩子說「我不想去幼兒園」時,其實他們內心也是有深深的無力和自責的。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完全都懂了,特別是父母對他們的顯性或者隱性的期望,他們都能從我們的態度眼神語氣里感受到。再鬧的孩子,抵抗表現的再激烈,他們內心還是脆弱的。




當我們真正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不想去幼兒園後,我們下一步要做的,就很關鍵了,讓孩子去克服困難有兩種不同的途徑。




一種是「由外至內」,

也是我們習慣做的,就是不斷地去說服,諸如「你是大孩子了,你可以的」,用我們可以想到的理由一個又一個地去說服孩子。

這種通常效果都不好,大部分情況下,我們的理由孩子自己並不一定信服。







另外一種就是

「由內至外」

,真正去喚醒孩子內在的力量,大部分孩子之前一定都經歷過

「一開始不想做,後來做成功」的情況

,最簡單的比如,不愛玩某個玩具,總是玩不好,後來在幫助下完成了。

提醒孩子過去的經歷,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其實是有能力也有工具去克服這個階段的困難的。




比如可以這麼說,

「我知道你很沮喪,因為其他孩子似乎不願意和你玩,這讓你不想去學校。記得嗎,之前我們去遊樂場玩沙,一開始也沒人和你玩。後來媽媽提醒你,你可以拿幾個玩沙的工具,邀請其他人加入。後來怎麼樣啦?真的有很多小朋友都和你一起玩了,你們玩的很開心了。現在幼兒園也是一樣的,我們一起想想可以怎麼做」

(I know it"s frustrating that no one wants to play with you. This makes you not want to go to school. Do you remember last time, you .... and you managed through. You can do this again now. Let us figure out how to do that. 再次提醒,不要照搬台詞,去了解孩子真正的原因才是關鍵,不要使用套路!)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







不要猶豫找老師談話




這是當天園長特地強調的,在她30多年的職業生涯里,她發現很多很多家長都是不情願找老師的,在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這件事上更加明顯。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

自己沒做好,我家孩子不夠好,其他孩子都願意上。

於是,情願自己在家花很多時間「憋大招」,就是不願意去找老師聊一聊。




當我們把孩子送進幼兒園起,

我們和老師就是擁有共同目標的夥伴。

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表現出「厭學」情況時,不妨第一時間找老師去了解情況,這樣也更有助於我們了解孩子「厭學」背後的原因。




為了讓溝通更有建設性和有效,我通常使用的是這樣的格式:




1、我注意到。。。

分享事實,越具體的例子越好;


2、我做了。。。

分享應對方式,也是讓老師了解我們的育兒理念;


3、我猜測是。。。

分享觀點,我發現的孩子可能的問題是什麼;


4、不知道學校是不是也有一樣的情況。。。

核實猜測,聆聽老師的分享


5、我希望得到的幫助是。。。

請求幫助,共同制定家庭學校的計劃




不局限於這樣的格式,但之所以和大家分享,是因為我現在在紐約這邊學習早期兒童教育的課程,很多同學都是在職的老師。他們和我分享過,

不少家長是沒有意識到如何和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的,

所以特別想提醒一下。







我們比任何人更了解孩子




我之前也寫過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入園的分離焦慮,戳->分離焦慮症|大道理要懂,但這些小細節才是搞定的關鍵,包括今天這篇,以及很多育兒書籍,似乎一大中心思想都是,這是孩子必經階段,我們家長要堅定,讓孩子度過。




但是(大寫加粗),我們有時也要相信自己當父母的直覺,我們比任何人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我們更清楚孩子哪些表現就是超出正常範圍了,這時就不能只是一味堅持育兒道理了。




特別是,當我們發現,嘗試了很多方法幫助孩子,孩子的焦慮情緒

有增無減

;孩子每晚都出現半夜大哭不止,而且這樣的情況

持續2周以上

;以前她可以做到的事情,現在出現

倒退

情況了等等。也許這時,我們需要去考慮一下,這個幼兒園是否適合孩子,孩子是否還沒準備好去上幼兒園的情況。




這是前不久一個紐約媽媽和我的聊天,她女兒的具體事例就不分享了,但在我看來就是超出「正常」範圍了





《奇葩說》里有一集

(嗯,我喜歡姜思達,捂臉)

,羅振宇說過一句話,

「成長是主觀世界遇到客觀世界的那條溝,跌進去叫挫折,爬出來叫成長。」 




不願意去幼兒園,這就是孩子遇到的「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碰撞。但願我們每個父母都可以帶著

理解和接納

,去認識這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但願我們每個父母都可以擁有

成熟和智慧,

去幫助孩子具備爬出來的能力。




我們幫助孩子的不僅僅是「去不去幼兒園」的問題,而是教會孩子如何把新困難、新問題包容進自己的世界,重建自我,這就是成長。




特別喜歡老羅那集說的最後一句話,「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孩子出現的問題,那就是光照進來的地方,那就是成長的機會。




以上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直接看文章




分離焦慮症|大道理要懂,但這些小細節才是搞定的關鍵


經不起挫折的孩子,小時候父母肯定沒做這三步


保護孩子求知慾就要回答他的每個「為什麼」?大寫的錯!(附音頻)


這家紐約幼兒園只做一件事,卻大幅提高孩子專註力(附音頻)


選擇美國幼兒園經歷|我問了哪三個問題讓園長稱讚不已?


媽媽,我要這個玩具|面對孩子的物質慾望,你會怎麼做?


財商啟蒙從1歲開始|不只談錢,更是發展消費觀職業觀






大J,坐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微信公眾號:

大J小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開售|兒童心理成長繪本,讓孩子知道「我」,認識「我」,成為更好的「我」
開售|從懷孕到寶寶1歲,這套書讓我真正活在當下,享受初為父母的喜悅
明日開售|兒童心理成長繪本,讓孩子知道「我」,認識「我」,成為更好的「我」
明日開售|從懷孕到寶寶1歲,這套書讓我真正活在當下,享受初為父母的喜悅
種草|普通玩具玩膩了,試試這些更「聰明」的玩具

TAG:大J小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