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歷史上唯一的朝代為何叫菊花王朝而不是櫻花王朝

日本歷史上唯一的朝代為何叫菊花王朝而不是櫻花王朝

大美科學可是hin有趣的科普公眾號

你知道日本的國花是什麼嗎?很多人誤以為是櫻花,真實答案是:菊花。

GIF/1312K

作為整個日本文化風土的象徵,毋庸置疑的仍是櫻花。櫻花對於日本人而言,可說是滲入到了生活的各個層面,重要性不言而喻。外國人看來,櫻花仿若日本的代表,談到櫻花就會想到日本,和提到熊貓一定會關聯到中國一樣。但在重要場合時,人們佩戴的仍是菊花。

和其他很多花卉一樣,菊花走出國門的第一站是日本。受我國菊花文化的影響,日本人對菊花的尊崇和膜拜有過之而無不及。從日本古籍中,經常可見重陽節皇太子率諸公卿臣僚拜謁天皇,君臣共賞金菊,共飲菊酒的記載。

到了10月,也有天皇再設「殘菊宴」邀群臣為菊花踐行的雅事。日本皇室在位期間,更是被稱為「菊花王朝」,可見菊花於日本的重要性。

菊花的前世今生

菊花是什麼時候傳入日本的呢?成書於八世紀中葉的《萬葉集》收錄4516首和歌,其所歌詠的植物多達157種,就是不及菊花,也許可以說明此前菊花尚未傳入日本,或者傳入而並未受到注意。

萬葉集是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相當於中國的《詩經》。詩集的作者一半以上是無名氏且十分廣泛,既有天皇、皇妃、皇子,也有浪人、乞丐、妓女,幾乎囊括當時日本各階層人物。

成書稍前的漢詩集《懷風藻》(751)卻收錄六首詠及菊花的漢詩,天武天皇的皇孫長屋王(684-729),神龜三年(726)(相當於中國的唐朝時期)在送別新羅國使的宴席上賦詩:「桂山下余景,菊浦鮮落霞。」同席的公卿安倍廣庭和以「斯傾浮菊酒,願慰轉蓬憂」,其時似乎已傳菊花。

但漢詩在當時是貴族修養的標誌,雖吟詠典故,但未必是眼前實有之景物。估計是在八世紀末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之後,菊花作為藥草和觀賞植物,被人攜來日本,開始在華族圈內栽培。

日本明治時期的菊花觀賞

日本的菊花最早是在奈良時代(710年-794年)從中國引進的,到了平安時代(794年-1185年)才正式栽培。在鎌倉時代(1185年-1333年)、室町時代(1333年-1573年),多被作為工藝美術品,直到江戶時代(1596年-1868)才開始正式普及於一般民間的栽培。

《類聚國史》卷75「歲時部」記載延曆十六年(797)十月,朝廷仿效大唐風習,在宮中舉行「曲水宴」,桓武天皇曾經賦詩詠菊。「歲時部」還記載從大同二年(807)開始,每年重陽日宮中都舉行「菊花宴」。

其後嵯峨天皇(809-823在位)更對「唐風」亦步亦趨,在宮中大量栽培菊花,還仿效鍾會,專門寫過一篇《菊花賦》。其栽培之菊被稱為「嵯峨菊」,是日本「古典菊」的代表品種,其莖高挺,花蕊細長,幾十花瓣擁成一簇,上聳不下垂,白色為上品。

左圖:日本嵯峨天皇畫像

右圖:嵯峨菊

嵯峨天皇(786年9月7日-842年7月15日)對「唐風」亦步亦趨,在位期間大力推行唐化政策,將重陽節定位宮中的年中行事。此外他還在在宮中大量栽培菊花,仿效鍾會,專門寫過一篇《菊花賦》。其栽培之菊被稱為「嵯峨菊」,是日本「古典菊」的代表品種。

重陽賞菊習俗一直為日本皇室、貴族以及士大夫所延續。到了江戶時代(1603~1867),菊花在日本民間得到發展,各地出現了菊會、菊合會等活動。日本還出現了造型菊,將菊花扎製成富士山或動物的形象,還有十分具有日本特色的「菊人形」。時至今日,日本每年秋天舉行的菊花節,仍為花卉界盛事。

圖:菊人形,它是一種以人形竹架遍插鮮菊花而製成的「菊人」,是圍繞日本的歷史名人牟慶的故事而設置的大型菊展。

而在韓國,還保留著一些已經慢慢在中國消失的有關菊花的傳統,如菊花酒,保存了最為原始的製作形式。

唐菊綻放在平安

菊花露水

日本的古典「菊文化」,發軔時是大唐「菊文化」的延伸。平安時代流行「菊著綿」的風習,即在重陽節前夜,將棉布覆蓋於菊花之上,第二天以浸透菊露的棉布拭身,據說有長壽之效,這是日本人的發明。

紫式部,出身貴族文人世家,是日本平安時代著名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

生活於平安中期的貴族女流作家紫式部(約973-1014),曾經受到一位貴族友人饋贈「菊著綿」,她寫了一首和歌答謝,「長袖浸淫菊朝露,永壽獻贈花主人」,相當有名。她在《源氏物語》「乙女」卷中,提出所謂「大和魂」,大概就是指這一類賦予外來文化以本地內容的創新吧。

鳥羽天皇

平安末期的後鳥羽天皇(1180-1239),特別鍾愛刀和菊,據說曾經親自鍛打刀劍,把十六花瓣的菊花鐫刻為劍身銘紋,親自燒冶,後世稱其為「菊一文字」,其作品被尊為「御所燒」和「菊御作」。他還將菊花圖案製成皇家服飾和車輿的紋樣,穿著行旅,不離須臾,以呈吉祥。以後這一傳統在皇室和貴族間流傳,菊花紋飾為天皇家歷代所愛用。

菊花,皇室家徽

菊花不僅是日本的國花,還是日本皇室家徽紋樣。

菊花紋章,是日本各式以菊花作為樣式的家紋之總稱,通常用來指稱日本皇室的家徽。

明仁皇后美智子頭上這頂王冠及耳環皆為菊紋,為皇室的象徵

菊花王朝

菊花王朝是日本到目前為止唯一的王朝,從未間斷過。所以日本的天皇號稱「萬世一系」。

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即位,菊花王朝已傳承了125代天皇,日本皇室至今已經擁有26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目前已知國祚持續時間最久的朝代。

京都御所內皇室菊形標誌

日本平安時代,中國具有君子美德象徵的菊花正符合受到中國儒家「德治」思想影響的日本天皇的政治要求,菊花所傳說具有的能使人長生不老的神奇力量又符合日本天皇所需要的固有的神權信仰,菊花在日本首先得到了天皇貴族的認可。公元910年,傳統的菊花設計圖案作為皇室高貴的象徵,成為皇室家徽。因此,菊花的含義與高潔和威嚴等同。即使在今天,日本人說的「菊花」,仍有指代君王的皇冠的含義。

日本明治維新後,政府規定限制了菊花花紋的徽章,還在徽章上增加了羅盤方位標,表示位於中央的天皇主宰四面八方,此時,日本菊花已經成為軍國主義的象徵。今人描述大和民族所用的兩個著名意象,一為軍刀,一為菊花。

關鍵字

家紋

家紋(かもん)一詞出自古代的日本,用來表示自家家族的家系,血統及地位而使用的紋章,英文為Family crests。據考證,家紋最早出現於平安時代後期(另一說法為中期),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當時貴族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及家世,從流行的圖案如花、鳥、魚、蟲中挑選自己喜愛的圖案,裝飾在自家的車、傢具、服裝上。之後由於一個家族使用固定的一種圖案,就使這種圖案漸漸成為了該家族的標誌即家紋,這是家紋的最早起源。日本戰國時代後,定型為象徵門第出身的貴族家徽。

圖:家紋地圖(局部)

日本社會是典型的家族社會,「重祭祀,貴血統,以族制立國」根深蒂固的家族觀念和重視家名的傳統銀髮了對家系的尊重,而其中的家徽文化堪稱代表。日本素有「文章之國」的美譽,文章即家徽,就是代表家族的徽章,日本中寫作「家紋」。家徽最大程度地反映了日本人重視家庭和家族傳統的事實。

圖:日本京都·高台寺,豐臣家紋的瓦當

家紋多數是對稱的物象,種類極為廣泛。所有的諸如徽章、徽記,都被稱作家紋,日本目前大概有兩萬個家紋,遍布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公司、學校、省市、甚至商標。

在日本,由於法律並沒有確立正式的國徽,因此習慣上,日本皇室(天皇家)的家徽「十六瓣八重表菊紋」,即菊花紋章被廣為作為日本代表性的國家徽章而使用。

日本護照的封面上使用的是「十六瓣一重表菊紋」,與菊花紋章相似,菊花的花瓣數雖一樣,然而花的層數卻少了一層,跟皇室的菊花紋章並不完全相同

如果想要了解日本文化,首推的一本書便是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這是一部通覽日本文化、解讀其矛盾性格的驚世之作,歷來被視為研究日本國民性的經典著作。

《菊與刀》最初是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奉美國政府之命,為分析、研究日本社會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調查分析報告,旨在指導美國如何管制戰敗後的日本。

書名中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徵。「菊與刀」的組合,象徵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如愛美而又黷武,尚禮而又好鬥,喜新而又頑固,服從而又不馴等等)。

《菊與刀》直接影響了美國對日政策,美國戰後對日政策的成功也證明了《菊與刀》對日本人所做研究的成功。從此,西方對日本文化的研究熱潮也揭開了序幕。

不過,此書也有爭議,因為圖書作者從未去過日本。在作者看來,了解一個國家,閱讀相關圖書是必不可少的,更重要的是親自在那個國家學習、生活,切身的體會它,感受它。

GIF/1170K

菊花從中國傳入日本,其栽培和發展成了日本文化性格的一個寫照。戰後七十年以來的日本,「刀」被鎖入庫中,「菊」則依然年年璀璨。無「刀」可用的日本人,在戰後發揚光大其「細菊工」的「職人」精神,將滿腔熱情投入「日本製造」之中,將國家建成巨大的經濟實體。

要超越一個國家,首先要真正讀懂它,尤其是承載了我們太多複雜情感的日本。去掉狹義的愛國觀,日本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美科學 的精彩文章:

誰說我是敗家娘們?從古至今,女人都愛過節好禮物!

TAG:大美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