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付撒潑的孩子-案例問答

對付撒潑的孩子-案例問答

仰望星空:

孩子19個月 男孩 老公上班族 我一個人帶孩子 最近孩子稍有不如意 或是沒有滿足他的要求 (從我的角度來看覺得是不好的 比如看了很久的視頻 需要休息眼睛了 和他溝通 他不願意 就開始不開心撒潑)就開始撒潑 哭哭啼啼 甚至還會伸手打我 很頭疼

昨天那篇《如何應對孩子的不良行為——簡易實操指南》發出後,有讀者留言了以上問題。今天就將這個問題為引子來展開解讀下。

我們還是從昨天說的三個方面入手

1

孩子19個月,馬上進入叛逆期,也就是想自我掌控的時期,所以對父母的要求會完全抵抗。這個是可以理解的,媽媽也認識到是沒滿足他的要求。所以,從這點上來說,孩子很正常,沒有毛病。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還不懂什麼東西會損害自己的身體和生命安全,所以父母還是有必要進行適當的管理。

至於怎麼管理,下面細說。這裡我們還是強調一點,孩子的叛逆期和執拗期馬上來臨,我們最好能夠順著孩子多一些,這樣他以後的耐力會更久,因為順利度過執拗期,就能得到毅力這個品質。如果經常被粗暴的阻撓,以後他就會明白再堅持也無益,所以很容易放棄。很多父母以為培養毅力是以後的事情,而且是讓孩子不斷堅持下去努力,卻忘記發芽在這個關鍵點,我們人的生長機制就是自己要先有種子,然後才能生根發芽。毅力這顆種子所有人都有,能不能生根,就在這個執拗期。

2

媽媽認識到,比如看視頻這件事會影響孩子的視力,這是站在孩子身體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當然也沒毛病。這裡我們需要提醒家長的一點可能是,這個行為真的會損害孩子的身體嗎?我們有做過這方面的調查研究么?這個案例里媽媽是用了大家都會覺得正常的事件來說,控制看電視時間,所有的父母可能都會認為理所應當,醫生也會說這是必要的。

但是很多時候,比如孩子想要玩其他的遊戲,想少穿點衣服,少喝點水,少吃點飯。這些時候父母就會以傷害身體為由來控制孩子,產生了無數的衝突。其實大多數時候的控制都是父母自己的需要,並非真的是為了孩子。因為我們發現為何很多孩子感覺統合能力發展不足,自己不知冷暖,不知危險,就是因為父母的過度保護。

最直觀的一件事就是吃飯問題,本來是身體的剛需,硬是變成拿來反抗父母的工具。(我們家的孩子就因為吃飯問題被爸爸和奶奶一直關注,所以一直到現在都保留著控制與反控制的權利鬥爭。)

孩子小的時候,也就這些吃喝拉撒,餓了要吃,渴了要喝,冷了要穿,這些都是身體應該告訴自己的,卻因為父母一手操辦,讓身體失去了原本的敏捷性,這就是不信任孩子的結果。所以當孩子進入小小叛逆期,我們就該放手聽聽孩子的話。孩子的一次小受傷,小感冒,不會引起大的麻煩,身體機能沒有發育好才是更大的問題。

還是那句話,到底是你的擔心,還是孩子的需要?(評估擔心的合理性,並不是通過主觀感受,需要客觀評估。)

3

用合理的管教方法。我們還是以這個案例為基準,首先我們和孩子約定好時間,比如看半個小時(在這裡很多父母都是用5分鐘,10分鐘這樣的時間段來約束,太不人性化了,人家一集動畫片都沒看完,怎麼停的下來?),那麼時間到了,就把工具沒收。孩子吵鬧就用冷處理的方式,如果孩子伸手打人,自己也不要生氣,每個人受到挫折都會奮起反抗,我們躲開就是了(證明這個孩子很正常,為了自己的利益會鬥爭)。沒必要上綱上線的說孩子不懂大小,不尊老愛幼。

當然最好的方法是轉移注意力,帶著孩子去玩更加有吸引力的遊戲。這個時候我們的堅定和溫和是非常有必要的。不需要解釋很多,因為孩子也不懂,行動就是最好的管教方式。當孩子慢慢知道撒潑耍賴沒有用,就不再會用這樣的方式。

在這裡還是需要提醒下,進入執拗期孩子的家長,不能硬碰硬,需要用更多迂迴的方式進行。比如孩子看電視太久,你就纏著他跟他玩,順利的將注意力轉移,而不是簡單粗暴的關電視。我常用的方法就是拿著小汽車在他眼前晃,說,哇要撞地球啦。或者撓他痒痒,求他陪我玩(基本上都奏效,他看不得媽媽可憐兮兮的樣子)。

我怕說了以上的方式,很多父母就簡單粗暴的執行了。因為很多時候,孩子的小小要求並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就拿看電視這件事,我們家孩子疏於管理,每次看電視可能都有一個多小時,甚至兩個小時拿著平板玩不停的。現在上小學了,視力檢測是5.0,證明沒啥毛病。

所以孩子的身體狀況和基因也有非常大的關係。適當評估,適當管理很重要。更多的還是我們養育孩子的方式,如果有更多樣化的遊戲,孩子不會沉迷在電視里不可自拔。

總結一下

進入執拗期,18個月-4周歲,每個孩子的時間點不同,不是統一規劃的,這點希望家長朋友們清楚。所以當你發現孩子特別執拗,不肯聽話時,孩子就到了這個階段,我們得順毛捋。行為管理的總則,就是溫和而堅定。

這裡,我記得一件事,我孩子三歲左右吧,因為一件小事,具體是什麼我忘記了。被爸爸拖進二樓的房間,要關起來。至今我還記得他那無助又堅忍的表情,哭的歇斯底里。如果早一些知道孩子有這個時期,我可能就不會讓爸爸這麼做。至今成為了我內心一抹傷痛,但是孩子有沒有傷痛不知道,畢竟大多數時候,我們還是順著他多。

說這件事,是希望,更多的孩子被正確以待。而我們作為父母,不留下太多遺憾。

好了,今天的解讀就到這裡。不知道讀者能否滿意。同樣,如果您有其他困惑,繼續留言。詳細說明孩子的年齡、性別、具體表現,以及家庭情況。

最後還是感謝一下昨天留言的仰望星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閃電樹少兒心理 的精彩文章:

TAG:閃電樹少兒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