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抗清名將袁崇煥被殺 大明王朝為此付出滅亡的代價

抗清名將袁崇煥被殺 大明王朝為此付出滅亡的代價

本文作者黃強

明代末年,明思宗朱由檢執掌大明王朝之前,危機四起,內有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西南貴州、遇難,有苗族和其他民族鬧事;外有後金對大明王朝的襲擾,東南沿海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葡萄牙、西班牙船隻在東亞水域劫掠。曾經鼎盛的大明已經病入膏肓,而山海關外的後金更是大明的勁敵,遼東地區是明朝的心腹之患。

【圖1,袁崇煥】

等到孫承宗、袁崇煥督師遼東時,局勢一度好轉。袁崇煥是一位軍事奇才,尤其善於對付後金(滿清),寧遠大捷,一炮擊傷努爾哈赤,不久就死在了瀋陽。繼位的皇太極再次進貢寧遠,又遭遇慘敗。

儘管後來孫承宗被罷免,但是袁崇煥一人獨掌遼東,仍然可以與後金分庭抗禮。如果照此形勢發展下去,雖然明軍未必能消滅滿清,但是僵持四五十年還是可能的,大明王朝不會經不住十多年就土崩瓦解了。

但是,大明的子民沒有看到袁崇煥創造的收復遼東的奇蹟,而是出現了令人不願看到的悲劇。崇禎三年八月,即公元1630年9月22日,薊遼總兵袁崇煥崇禎皇帝下令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

本來殺一個人沒什麼,可是袁崇煥不能殺,他是抵禦滿清入侵的中流砥柱,唯一可以鎮守遼東,克敵制勝的帥才。不誇張地說,只要袁崇煥鎮守遼東,清軍就難以取勝,難以跨越山海關。清軍不能入關,明軍就可以與之周旋,也有精力、軍隊來對付農民起義軍。然而,袁崇煥的被殺,使得明朝失去了一位獨擋清軍,掌控遼東局面的大將,使得遼東局勢惡化,可以說崇禎皇帝自毀長城,《明史·袁崇煥傳》云:「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決矣。」十四年後,即崇禎十七年(1644),崇禎皇帝在紫禁城北面煤山上吊身亡,大明277年的歷史宣告結束。

那麼,大敵當前崇禎皇帝為什麼要殺袁崇煥?他難道不知道遼東對於大明的重要性?卻做出了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崇禎皇帝雖然是明代的末帝,卻並非昏君,其能力出類拔萃,也頗有政治主張,然後生不逢時,明代的崩潰不是始於崇禎朝,而是始於萬曆嘉靖年間。崇禎皇帝開始對袁崇煥還是非常欣賞與器重的,委以重任,寄以厚望。

明代政體存在問題,這是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留下的問題。宦官亂政,明中葉開始,宦官越權,干預朝政。縱觀明代歷史,宦官得勢有三次,王振、劉瑾、魏忠賢,尤其是魏忠賢之亂,引起黨爭,即閹黨與東林黨之爭,對於明代破壞最大。

明代末年,災荒、民亂、匪情很嚴重,外部後金虎視眈眈,不斷侵襲明朝。就是在這樣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黨爭愈演愈烈,閹黨與東林黨不是精誠團結,而是內耗,斗的你死我活。

【圖2,寧遠城】

天啟六年(1626)袁崇煥出任遼東巡撫,鎮守寧遠,儘管兵力出於劣勢,仍然打敗了努爾哈赤的進攻,並且擊傷努爾哈赤,取得寧遠大捷。給遼東戰局帶來轉機,如果進一步鞏固,後金可能止步寧遠。但是閹黨魏忠賢對袁崇煥嫉恨,其黨羽進行攻擊,明熹宗罷免了袁崇煥。斷送了大好局勢,等到崇禎朝,袁崇煥再度出山,那種有利於明朝的局面已經無法恢復。閹黨折騰大明江山,拱手向滿清送出。

【圖3,寧遠之戰作戰示意圖】

崇禎二年(1629)袁崇煥擊退皇太極,解了京師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此時的袁崇煥因為退敵失誤,擅殺毛文龍,使得大明抗擊清軍失去了有力支撐,讓崇禎皇帝頗為不滿,加上朝野多種勢力的排擠,袁崇煥失去朝中大臣支持,也不得民間百姓歡喜,孤立無援,被治罪。皇太極趁機實施反間計,心思沉重的崇禎皇帝最終相信了袁崇煥通敵的偽證,以通敵叛國罪處死。

【圖4,崇禎皇帝】

袁崇煥失去崇禎皇帝信任,也有其自身原因:

第一,袁崇煥性缺陷,不善於與朝中官員搞好關係,沒有建立同盟軍,朝中沒有大臣為其呼應,支持。

第二,袁崇煥高估形式,唱出五年平息遼東戰事,物極必反。崇禎元年(1628)七月十四日,崇禎皇帝重新起用袁崇煥,為報答皇帝的知遇之恩,袁崇煥提出五年之內遼東外患可以平定的高調。把自己逼上絕路,埋下失敗種子。後來遼東戰事失利,皇帝對袁崇煥非常不滿,心生怨氣,與袁崇煥誇海口有直接的關係。

第三,擅殺總兵毛文龍。毛文龍駐守在皮島,對於牽制清軍作用很大,當時的形勢毛文龍消滅後金難以實現,但是牽制後金綽綽有餘。後金一旦離開老寨,窺視邊關,毛文龍的軍隊就可以斷其後路。袁崇煥殺毛文龍是為了顯示欽差督師的權威。殺毛文龍是袁崇煥的一舉昏招,「操戈矛於同室」。毛文龍持有皇帝賞賜的尚方寶劍,按理嗎,袁崇煥不該斬殺,但是袁崇煥越權,在沒有得到皇帝批准的情況下,先斬後奏殺了毛文龍。這也是朝臣、百姓、皇帝對袁崇煥不滿的地方,以及誹謗袁崇煥勾結後金的罪證。客觀上,擅殺毛文龍,就是幫助了後金拔掉了眼中釘,其結果是讓後金沒有後顧之憂地長驅直入,兵臨北京城。遼東局勢原本複雜,明軍很難抗衡後金,力量天平更傾向後金。毛文龍一死,其部下在山東登州叛亂,不僅釀成山東大亂,其部下孔有德、耿仲明投奔皇太極,成為日後征戰明軍的主力。千不該,萬不該,袁崇煥不該殺了毛文龍。

【圖5,總兵毛文龍】

第四,保衛北京城戰術失誤,激起民眾公憤,袁崇煥失去民心。毛文龍死了,崇禎二年(1629)皇太極率領10萬大軍,繞道遼西,進攻明朝邊防薄弱環節-薊門,很快兵臨遵化縣,威脅北京。袁崇煥身為薊遼督師重任,增援北京,戰術上失誤,沒有採取阻擊清軍南下,而是跟蹤尾隨,結果清軍長驅直入,戰火燒到北京城下。激起達官貴人與百姓公憤。

袁崇煥的幾次失誤,讓對袁崇煥忌怕的皇太極心生一計,使出反間計,說袁崇煥與後金有密謀,很快就會攻擊北京城。

在後金退兵,北京城危急解除之後,崇禎皇帝不得不把殺毛文龍,清軍侵犯北京,擊傷總兵滿柱等三件事聯在一起看,崇禎皇帝中計了,認為袁崇煥通敵賣國。儘管朝中大臣很多並不認同袁崇煥通敵,但是平時袁崇煥與他們關係不佳,誰都不願意為他辯解,也就推波助瀾。只有兵科給事中錢家修為袁崇煥辯解,請皇帝從寬發落,照舊起用。此時此刻,崇禎皇帝對袁崇煥失望,尚未有處死之心,他也知道朝中無人堪當遼東重任,唯有袁崇煥一人。

魏忠賢遺黨王永光、高捷、袁弘勛、史褷等人趁機給魏忠賢報仇,以擅自與後金軍議和、擅殺毛文龍兩條罪名定袁崇煥死罪。終於說動了崇禎皇帝,處於凌遲。

明朝大臣,在關乎國家存亡之際,不思報國,卻挾私忿,一心要致一位保家衛國的抗敵統帥的死罪,他們寧願國亡,也要自毀長城。《劍橋中國明代史》稱:「他(崇禎皇帝)相信了謠言,於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殺了他最有才能的將領袁崇煥。」

【圖6,袁崇煥塑像】

袁崇煥是有錯誤,性格缺陷,不善於周旋關係,但是沒有通敵叛國。《明史·袁崇煥傳》云:「初,崇煥妄殺文龍;至是,帝誤殺崇煥。」袁崇煥錯了,不該擅殺毛文龍;崇禎皇帝錯了,不該偏聽偏信,上了皇太極的當;大明大臣錯了,不該置國家利益不顧,一心要殺袁崇煥。

袁崇煥死了,死於誣陷,死於離間,死於誤殺。抗敵主帥沒了,大明軍隊就變得不堪一擊,大明滅亡就註定了。

說明:本文系企鵝號簽約作者黃強原創作品,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授權微信njhuangqiang。

黃強,字不息。服飾史學家、金學家。研究涉及中國服飾史、置業經濟史、民國史、南京地方史、明清小說等方面研究,均有著作出版。已出版《另一隻眼看金瓶梅》《南京歷代服飾》《消失的南京舊景》《文人置業那些事》等著作15本。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強服飾史 的精彩文章:

偉大小說《紅樓夢》記錄了南京雲錦
名貴的南京雲錦品種竟然如此之多
天上霞色燦若雲錦竟然與《紅樓夢》有關
越洋而來的企領裝士官服
清代打壓漢族男性對漢族女性服飾限制較小

TAG:黃強服飾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