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爸媽方法不對,孩子學習白費。抓住學習3節點,孩子越學越輕鬆

爸媽方法不對,孩子學習白費。抓住學習3節點,孩子越學越輕鬆

文|秋小竹

二十多年的教書生涯,讓我見識了各種各樣的孩子。這些孩子中,除了特別聰明和部分不願學習的孩子外,大部分孩子屬於中等生。孩子挺聰明,學習能力也沒問題,但成績就是不上不下讓人著急。

問題出在哪呢?不是父母沒有用心,而是用錯方法,才造成孩子成績的平庸,具體有以下幾個點。

不懂學科性質,沒有抓住關鍵節點幫助孩子。

低年級的學科難度是比較小的。以語文學科為例,一二年級的語文主要是學拼音、認字,不少孩子在幼兒園就提前學了一二年級的知識,這時大多數孩子成績都不錯。

三年級,是小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的分水嶺。無論是語文還是數學,難度都開始加大。比如,語文開始寫作文,數學開始學習應用題。

大多數父母沒有意識到三年級的重要性,沒有給予孩子恰當的學習方法的指導,不少孩子成績滑坡就此開始。

機構輔導過度,扼殺孩子學習興趣。

我曾經教過一個孩子,成績從初一開始下滑。他母親便給他在輔導機構報了名,每個周末孩子從周六上午到晚上,再到周日上午都在輔導機構度過。周日下午也沒閑著,孩子忙著趕做學校作業,然後又去學校開始一周漫長而痛苦的學習生活。

結果,孩子的成績不僅沒進步,反而退步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孩子一直像個高速旋轉的陀螺,一點喘息的時間都沒有。如果我們大人天天上班而沒有休息,我想你一定想辭職走人。

孩子不可能在無法忍受的情況下,也辭掉你這個媽走人吧。但是他們也有辦法,那就是:在學校不好好聽課、複習、完成作業,這是他內心在啟動保護自己的應急機制。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學習積極性不高,那就要反省自己是否過度剝削孩子的休息時間了。

過度注重「智育」,忽略「德育」。

現在的孩子和父母一起吃飯,父母問得最多是:你這周周測總分多少?班級排名多少?鮮有家長問孩子:今天電影院在放《摔跤吧,爸爸》,你想不想看?孩子,你學習累不累?

父母們只要孩子學習好就行了,不讓孩子洗碗洗衣服拖地抹桌子,孩子成了只會學習的機器人,關鍵是,這個只會學習的機器人,學習還學不好。家長們越來越關心孩子的學習,而孩子卻越來越痛恨厭惡學習。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是父母沒有把孩子當做有血有肉的人來看待,只把他們當做學習的機器。只注重智育不重德育,最終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就會走到相愛相殺的境地。

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怎麼做,才能幫助中等生實現逆襲呢?

在學習的關鍵節點,要教給孩子科學的學習方法,孩子學習成長過程中,有幾個重要的節點:小學三年級、初中一年級、高中一年級。

一、在這幾個學習轉折點,要適時教給孩子以下方法

1、超前學習,把握先機

學習節點的到來,就意味著學習難度加大。要想讓孩子不落後,就要幫助孩子超前學習。06年張家界考上清華大學的雙胞胎兄弟龔曉雲、龔曉輝,曾經是班級的學困生,兄弟倆被同學嘲笑是「笨蛋」。

他們的父親說,笨鳥就要先飛。於是每個寒暑假,兄弟倆就開始超前學習將要學習的課程,小學還沒結束就已經把初中數學課程學完了,上初中時就把高中的數學、化學學完,到了中學階段,他們不僅甩掉了差生的帽子,而且長期雄霸年級頭名,最後兄弟倆雙雙考上清華大學。

這種學習方法從小學三年級就可以開始。預習的時候,要把書上所有的練習做一遍,不明白的地方做記號,上課時認真聽老師講解。

10年桂林中學的理科狀元王道蘊,就一直堅持這種獨闢蹊徑的超前學習法,自己根據教材內容自學,在老師講解時,便查漏補缺,不僅學習更透徹,而且在高二階段就把高三的課程學習完了,等到複習階段自然有更充分的時間。

超前學習不僅能提前掌握知識,而且能在預習過程中發現許多問題,再聽課時就能有的放矢,從老師那裡著重突破知識重點和難點,接觸新知識的過程也就變成了鞏固和提高的過程。2004年湖北高考狀元王冉就說:「預習比複習重要,清理脈絡比死記硬背重要」。

2、重視基礎,夯實根基

試卷題型難度的分布是7+2+1。意思是百分之七十是基礎,百分之二十是中檔題,百分之十是難題。所以孩子把基礎題都熟練掌握,並在考試時不丟分,那麼成績絕不會差到哪裡去。

高考戰神王金戰老師說,只要每個學生把書本上的基礎知識掌握好了,在考試中儘可能做對,分數都會有大幅度提高。很多狀元在總結經驗時把最終的成功歸結為基礎打得非常牢固。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幫助孩子把基礎抓好,比如每個生字詞都要百分百正確,英文單詞要滾瓜爛熟,計算能力要又快又准。

所謂的九層之台始於壘土,孩子學習如果忽略基礎,一味地做難題偏題,最後都會得不償失。

3、及時複習,對抗遺忘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斯浩斯根據他研究繪製的「艾賓斯浩斯遺忘曲線」發現,人「回憶」的過程最佳時間是記憶材料後的1——24小時,最晚不超過2天,在這個區段內稍加複習即可恢復記憶。

過了這個區段,記憶材料就會被遺忘百分之七十二,這就是為何我們在學習功課時,有時感覺記不住知識點的原因。

所以,要告訴孩子學習知識重複越及時,費時越少,費力越小,記憶效果越好。

比如05年安徽理科狀元耿泉在學習英語時就採用「時間標記記憶法」,即當學習一個新單詞時,他會先記住這個單詞的意思,然後在單詞旁寫下當天的日期,以後根據日期每隔兩天複習一遍直到自己熟練為止。

艾賓斯浩斯還發現,記憶材料種類一次不要太多,如果太多大腦就會記不住,為此他又提出了分散記憶法即複習時把材料分成七組,每一組的容量可適當加大。比如一篇課文很長,孩子記不下來,那就可以把課文分成七組,分組背誦下來後,兩天後再複習。以此類推,其他科目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複習。

二、參與輔導要適度,小心呵護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孩子的確需要輔導時,可以尋求好的老師進行輔導。輔導的科目,一定是孩子最需要輔導的那一科,切忌科科輔導,搞疲勞戰術。要知道,面面俱到,往往就是面面不到。

即使孩子有兩三科成績不理想,也不要一窩蜂上去都補習,而要找准孩子最有希望突破的那一科。當孩子通過輔導嘗到甜頭,才會想著把剩下的科目也補起來。

三、建立良好親子關係,有效影響孩子

只有親子關係良好,家長和孩子的互動才能進入良性循環,你希望孩子做的事情,他才會心甘情願地去做。否則再好的方法,孩子都會不聽你的。

怎樣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

這需要父母在孩子很小時能做到教育、溝通、聆聽。不可利用自己的地位優勢來操控子女,更不可利用吼叫恐嚇等方法,來遂自己的心愿。也不可一味縱容子女,藉此獲得好感與愛戴,讓孩子在成長中毫無標準,缺乏自律能力和責任感。

家長要真心地尊重、關懷孩子,能夠不妄加評判地聆聽,獲得他們的信賴,從而與孩子建立親密無間的親子關係,唯如此,我們許多好的想法才能對孩子產生影響。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正如尹建莉老師說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就看你是用鋤頭去雕刻,還是用刻刀去雕刻。」

如果你用的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那麼普通中等生,也能逆襲成學霸。

海狸媽有話說

前兩天有家長發微信文海狸媽,孩子不喜歡學習怎麼辦,後來細問之下才發現,孩子不是不主動學習,而是記憶時總是容易忘記,所以成績一般,家長就覺得是孩子不喜歡學。

孩子能主動的每天去完成作業,已是有責任心的表現,他已經知道作業是自己的事,應該要去做。如果遇上孩子花費時間卻效果不大時,家長更應該做的是幫助他尋找學習方法,或者是找到能輔導他的人,而不是去責備孩子沒儘力,不愛學。

海狸媽媽,2015年開始寫教育心得分享,持續寫作2年,和20W爸爸媽媽作伴,專註於幫助6-15歲的孩子與家庭共同成長

親子溝通,寫作困難,情商培養,習慣養成,學習技巧。這裡,有教育孩子的答案。

另外,目前開放海狸媽個人微信號,和海狸媽一對一交流教育心得、問題。

海狸媽每天回復一位家長的教育問題。為了讓大家更高效,提問時請詳細描述細節和表現。建議1次問1個問題,問題描述控制在100字左右。因問題描述不清,海狸媽也無法給出清晰的建議。

GIF/15K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說頭條 的精彩文章:

這6種父母養出的孩子必成大器,看看你屬於第幾類
當媽的不敢看,卻又不得不看,如果孩子患病,我們怎麼辦?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有「新機」的媽
電梯惡作劇:兩歲孩子死亡,缺乏教養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怕?
想讓孩子有更好的教育,這麼做就可以了!

TAG:師說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