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德國科學家聲稱:已發現古代大馬士革軍刀的秘密

德國科學家聲稱:已發現古代大馬士革軍刀的秘密

在中世紀時,中東民族的大馬士革軍刀曾經讓歐洲的十字軍騎士聞風喪膽,可惜的是這一鋒利武器的製造工藝已經長久失傳。據德國《明鏡周刊》報道,目前有德國科學家聲稱已經研究發現了它的秘密。


神奇的大馬士革軍刀

當11世紀末歐洲十字軍騎士入侵中東地區的時候,他們都會有相同的痛苦經歷:對手手中的刀劍要遠遠勝出歐洲的工匠給他們打造的武器。這種帶有標誌性波紋圖案的刀劍不僅要比歐洲人的柔韌堅硬,而且能夠長時間地保持鋒利。

中世紀的納米技術這種令人恐懼的利刃的秘密在於大馬士革鋼。大馬士革是當時一個重要的武器交易地。不過正如阿拉伯數字一樣,大馬士革鋼的鍛造工藝是在印度發明的。但是,這種鋼的鍛造工藝在18世紀時就已經失傳了。

德累斯頓技術大學物理學教授彼得?鮑夫勒對記者說,「直到今天,人們也無法完全仿造出大馬士革鋼。」不過,經過他和他領導的科研小組的努力,至少已經發現大馬士革軍刀為何如此鋒利的原因。教授指出,研究結果是令人吃驚的,這是一項中世紀的納米技術。

美國艾奧瓦大學的專家約翰?維爾霍芬2001年聲稱,經過多年利用各種鋼材料和其他金屬進行實驗,他已經成功複製大馬士革鋼的歷史製造工藝,但是他並沒有回答大馬士革軍刀如此柔韌和鋒利的真正原因。

據報道,德累斯頓技術大學的科研人員使用高解析度電子顯微鏡對一把大馬士革軍刀進行了仔細的研究。此外,他們還將這把由17世紀波斯著名鍛造家阿薩德?烏拉打造的軍刀上提取的一段樣品放入鹽酸中分解。經過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刀內不但含有極小的碳化鐵纖維,並且還含有納米碳管。碳化鐵在鹽酸中是會分解的,而碳物質不會。不過,研究人員在鹽酸中依然發現了尚未完全溶解的碳化鐵纖維。這可能是因為這些纖維被包圍在納米碳管內而受到碳管的保護,正是納米碳管使得刀內產生出碳化鐵纖維。

鮑夫勒教授認為,這些微小、但是非常堅韌的纖維不但使得大馬士革軍刀呈現出美觀的波紋圖案,並且使它們鋒利無比。用顯微鏡觀察,大馬士革刀在使用時,刀鋒上的微小鋸齒是一動也不動,所以每一次使用就相當於在給自己打磨,因此變得越來越鋒利。

鮑夫勒教授對記者說,由於納米工藝,大馬士革刀在使用時與其說是切,還不如說更像在鋸東西。他認為,現在看來,大家關於大馬士革刀能夠斬斷空中飄蕩的絲巾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他說,此外堅韌的碳化鐵和其他柔軟的鋼材料的混合使用造就了大馬士革刀的柔韌和鋒利。

教授介紹到,中世紀阿拉伯人的鍛造工藝其實非常複雜,金屬在被加熱到一定溫度後,再冷卻然後馬上再次加熱,如此反覆多次。「這個過程長達好幾個小時,有時候可能會有幾天的時間。」在這個長時間的製造過程中,只有各種材料混合正確才能夠產生納米管。據鮑夫勒介紹,製造大馬士革刀的原材料是「烏茲鋼」,一種印度出產的類似於蛋糕大小的鋼錠。「烏茲鋼」不但含有1.5%的碳,而且還含有鉻、釩、錳、鈷和鎳等金屬。現在,研究人員知道,烏茲鋼的特有成分有利於金屬在反覆加熱過程中產生碳化鐵纖維。

當然,過多的碳化鐵和高碳含有量意味著鋼會變脆,鮑夫勒教授認為,這可能正是當時的工匠需要小心和很長時間來打造大馬士革刀的原因之一。此外,當時必須用特定的木料來燒用於打造刀具的火,還會使用一些從印度進口的特殊礦石,並且在打造過程中還要把鋼保持在一定的溫度,這樣才能夠打造出一把真正原汁原味的大馬士革軍刀。鮑夫勒表示,由於製造工藝失傳,到底製造時應該保持的溫度是多少,現在人們已經不得而知,而當年的阿拉伯工匠可能也是從鋼加熱時的顏色來判斷溫度的。他說,歐洲的工匠始終也沒有學會阿拉伯人的這一絕活,雖然他們也發明了不少方法,也鍛造出不錯的刀,但是他們從來都未能打造出一把真正的大馬士革軍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客江湖 的精彩文章:

青色玉质剑柄、金漆箭壶,卢浮宫馆藏的这些兵器太漂亮了!
雙節同慶,選一把茶刀,回家與朋友喝茶
看圖說話——如何用簡陋的工具敲打出有靈魂的器物
話說800萬的刀好在哪裡?

TAG:刀客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