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羅興亞人問題到底是怎麼回事?

羅興亞人問題到底是怎麼回事?


最近緬甸的羅興亞人問題再度熱了起來。緬甸若開邦自上月末局勢動蕩以來,大批羅興亞難民越境逃離。聯合國難民署表示,衝突發生以來,共有超過30萬羅興亞人逃難到孟加拉國。西方多國一致認定緬軍是在執行「種族清洗」的任務,質疑昂山縱容軍隊行兇,有蔑視人權之嫌,更有國際人權組織促請聯合國制裁緬甸。19日,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首次就羅興亞人問題發表電視講話。在講話中,她對一切侵犯人權的行為予以譴責,並表示緬甸不懼國際調查,會努力調解羅興亞危機。昂山素季也邀請外國觀察人員造訪緬甸,了解實際情況。



其實這不是一個新問題。關於緬甸,坐觀君以前整理過有關文章,在今天的第二條圖文消息中重新編輯推送。




接下來將給大家分享有關羅興亞人問題的文章。僅供參考。




特別說明:關於羅興亞人的叫法,有洛興亞人、羅辛亞人或羅興迦人等多種說法。目前各路媒體使用的都是「羅興亞人」這個概念,但下文作者緬甸問題專家李晨陽認為這個概念不夠準確,表示應該使用「羅興伽人」稱呼。為尊重作者,下文中對這個名詞不做改動。








作者:李晨陽,

雲南大學緬甸研究院


原載:《世界知識》

圖片源於網路






 


 


羅興伽人的由來與現狀


 


羅興伽人是緬甸目前最大的一個穆斯林群體,主要居住在若開邦北部與孟加拉國接壤的貌奪和布帝洞鎮區,因而也被稱為「穆斯林若開人」(Muslim Arakanese)。


 





關於「羅興伽」一詞的來源,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來源於緬甸若開邦的古代名稱Rohang;二是「羅興伽」在緬語中意為「從古老村莊來的老虎」,後一種說法的可信度較高。一般認為,

羅興伽人是阿拉伯穆斯林、阿富汗人、摩爾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和孟加拉人等的直接後裔,在若開邦居住的歷史已經超過了1300年,他們大都從海上來到若開,在與當地人的長期混居中發展成為今天的羅興伽人。

但是緬甸國內對羅興伽人的來源和進入緬甸的時間有不同的看法,如若開族人認為羅興伽人是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才遷移過來的,還有學者認為羅興伽人是吉大港人和若開族土著的後裔。目前緬甸最大的羅興伽人反政府武裝——若開羅興伽民族組織(ARNO)則堅決聲稱羅興伽人不是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才來到緬甸定居。


 


羅興伽人有自己的語言,但文字不成熟,沒有字母表,並且一度失傳。部分羅興伽知識分子試圖發明新的字母表來複活其語言,但終因內部分歧嚴重,這一嘗試沒有取得成功。

 


羅興伽人全民信仰伊斯蘭教,但在其聚居區周圍出現了大量的佛塔和佛寺,對羅興伽人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一定的衝擊。由於多數沒有公民資格,在緬甸的羅興伽人無法接受高等教育,而傳統的宗教學校無法滿足該民族的教育需求。


 


羅興伽人以務農為主,小部分人從事漁業和商貿,個別人是工匠、鐵匠和木匠。其中商貿活動以經營醫藥和大米為主。


 

羅興伽人是緬甸若開邦的主要居民之一,但具體的數量一直是眾說紛紜。若開羅興伽民族組織認為在緬甸1948年獨立之前羅興伽人就有150萬,當時他們要求與英國單獨談判來獲得自己的地位,但英國政府沒有同意;而目前羅興伽人共有350萬,其中在緬甸居住的約有200萬,其餘的分別居住在孟加拉國(約60萬)、巴基斯坦(約35萬)、沙烏地阿拉伯(約40萬)和阿聯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共約10萬)。但這個數字有一定的水分,研究緬甸民族問題的著名學者馬丁?史密斯認為在緬甸居住的羅興伽人大約在70—150萬之間,聯合國難民署也認為目前緬甸的羅興伽人在75—80萬左右。


 


在1948—1962年期間,吳努政府曾承認羅興伽人是緬甸的一個土著民族,緬甸議會中有羅興伽人的代表,也有羅興伽人在政府任職。但從1962年執政至今的緬甸軍人卻公開否認羅興伽人是緬甸土著,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緬甸政府就不再錄用羅興伽人為政府職員和軍人。1982年,奈溫政府頒布了新的《緬甸公民法》,這導致長期在緬甸居住而又沒有按照1948年頒布的《緬甸聯邦入籍法》和《緬甸聯邦選擇國籍條例》領取身份證的羅興伽人成為了非法僑民,並且被禁止參加1990年的大選。


 


長期以來,緬甸政府對羅興伽人在土地的分配使用、經商、清真寺的修繕和新建、出國朝覲以及自由遷移等方面設置了諸多的限制,甚至不允許羅興伽人在同一個鎮區的不同村莊之間遷徙。由於戰亂和政治上的被壓制以及生活貧困,緬甸的羅興伽人一直不斷外逃。據估計,在過去的60多年間,至少有數十萬羅興伽人移居其他國家。因此,羅興伽人被國際人權組織稱為「東南亞的巴勒斯坦人」。

 


羅興伽人難民與緬甸對外關係


 


早在緬甸獨立前,居住在若開幫北部的羅興伽人就組建了自己的武裝,佔地自管。從上世紀50年代初開始,緬甸政府對羅興伽反政府武裝進行了多次圍剿,同時政治上進行安撫,終於遏制了羅興伽人的反叛。

 


但好景不長,1962年3月通過政變上台的奈溫政府實行的大規模國有化運動以及取消馬由邊境特別行政區和羅興伽語廣播的政策,激化了羅興伽人與中央政府之間的對立情緒,羅興伽人又一次組織了武裝叛亂。由於羅興伽人反政府武裝1974年加入了全國性的少數民族反政府統一戰線—民族民主團結陣線(NDUF)加之緬共在若開邦的活動日益頻繁,奈溫政府於1978年初開始在緬孟邊境的布帝洞和孟都開展了一場名為「龍王計劃」的移民調查行動,打擊少數民族反政府武裝和緬共的活動,以加強對邊境地區的控制。這一行動造成大約20萬人越過孟緬邊境進入孟加拉,其中有18萬左右是羅興伽人,其餘2萬是偷渡進入緬甸的孟加拉人。


 


奈溫政府驅趕羅興伽人的行為在國際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僅孟加拉國猛烈抨擊緬甸政府,石油輸出國組織中的穆斯林國家聲稱要支持緬甸的穆斯林開展聖戰。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緬甸政府被迫妥協,同意接收孟加拉政府遣返的羅興伽難民。到1979年底,緬甸共接收遣返的難民18.8萬人,基本解決了這一次的孟緬穆斯林難民問題。


 




1989年底,緬甸政府在羅興伽聚居區建立佛教徒定居點,導致部分羅興伽人外逃。1990年,在驅趕因遭水災而進入緬甸若開幫的孟加拉難民以及追剿羅興伽人反政府游擊隊過程中,緬孟兩國邊防軍發生了衝突,兩國迅速在邊境地區屯兵數萬人,大規模武裝衝突一觸即發。緬甸的軍事行動和驅趕羅興伽人的行為再次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46個國家同時呼籲緬甸政府停止迫害穆斯林,沙特不僅提供援助幫助安置羅興伽難民,並聲稱要制裁緬甸。與此同時,美國、部分東盟國家以及聯合國、大赦國際也紛紛介入。1992年4月28日,緬甸與孟加拉國簽署了有關協議,緬甸同意在「安全而又自願的基礎上遣返逃往孟加拉國的22.3萬穆斯林難民」。但遣返工作進展並不順利,到1994年2月才遣返了52689人。據估計,目前仍有20萬人羅興伽人在孟加拉打黒工,另有2.8萬人滯留在難民營。


 


國際社會的再度介入與羅興伽人的未來


 


2009年1月,關注羅興伽人困境的一個人權組織透露,將近1000名羅興伽人2008年底逃到泰國避難,但泰國軍人拒絕他們入境,並且把只裝了少量糧食和飲水的難民船拖回大海,還把船隻引擎破壞,任其在海上漂流。這些難民大約有一半在印尼和印度海岸被救起,其餘的則葬身大海。被印尼海軍救起的羅興伽難民還揭發泰國軍人虐待他們。後經聯合國難民事務署調查,由於貧窮和糧食短缺,2008年下半年有數千名羅興伽難民從緬甸逃往孟加拉國,再乘船逃往其它東南亞國家。


 


處境尷尬的泰國政府一方面堅持泰國軍人沒有虐待羅興伽人,所有移民都受到善待,否認在海上棄置難民,只是扣押和遣送他們回國,船上有食物和水,引擎也沒有被破壞。泰國政府同時要求國際社會不要相信媒體的報道,一切等待印尼政府和聯合國難民署的調查結果。為了挽回聲譽,泰國首相阿皮實承諾查清此事。另一方面,泰國外長和副首相都表示,泰國政府遵照國際人道原則對待羅興伽人,但羅興伽人是非法進入泰國的,泰國政府絕不允許這些人在泰國定居,泰國沒有設立難民營的計劃,既然船民來自緬甸,就應該被趕回原地。因為泰國無法解決額外增加的20—30萬人的生存問題。泰國政府還強調,這些羅興伽船民是經濟遊民,並不是真正的難民。印尼外長哈山一開始也認定羅興伽船民是經濟移民,後又聲稱這些羅興伽穆斯林受到了宗教迫害,可以向印尼政府申請難民保護,敦促緬甸政府停止對羅興伽人的迫害,並為獲救的羅興伽人提供了醫療、食物和臨時住所。


 


作為另一當事國的緬甸政府直到2009年1月31日才通過官方媒體做出回應,否認流落泰國、印度和印尼的羅興伽船民來自緬甸國內,並且指出羅興伽人不是緬甸的135個民族之一,還特彆強調泰國政府的聲明沒有提到這些非法入境的船民來自緬甸。雖然緬甸政府也說相關部門「將採取與此事相關的必要措施」,但沒有進一步說明,事後也沒有實際行動。


 


在東南亞國家中,羅興伽難民最多的是馬來西亞,目前約有14300人。以前羅興伽難民都直接入境馬來西亞,但「9?11」後外籍員工進入馬來西亞的手續十分複雜,因而多數羅興伽人轉道泰國再到馬來西亞。但這些人在馬來西亞出境十分困難,找不到工作,居住環境惡劣,既擔心被遣返,與當地人的關係也日益緊張。


 


面對複雜的羅興伽人問題,泰國外長主動表示願意與馬來西亞、緬甸、印度、孟加拉和印尼大使商討此事。在泰國華欣舉行的東盟峰會上,相關國家就如何解決羅興伽難民問題進行了討論,但時任緬甸外長吳年溫依然堅持逃往他國的羅興伽人不是緬甸公民,是孟加拉人,因此緬甸政府不能承擔任何責任。


 


泰國和緬甸在東盟峰會期間簽署了一項關於允許緬甸人在泰國工作以及在確保羅興伽人回國後不受懲罰的前提下遣返羅興伽人的協議,泰國外長還將在近期為此專門訪問緬甸。聯合國難民署官員也準備與緬甸軍政府高層探討解決羅興伽人的途徑。為了幫助羅興伽人,聯合國準備給在緬甸羅興伽人發放身份卡,最終幫助他們獲得緬甸公民身份。美國負責政治事務的國務次卿伯恩指出說,世界各國不能背棄緬甸人民,也不能允許緬甸軍政府繼續無視人類尊嚴。但從以往的經驗看,緬甸不會在這個問題上做出很大的讓步,即使妥協,也是暫時的。根據東盟的協商一致和互不干涉內政原則,東盟對緬甸也不可能採取強制手段。在金融危機的重壓下,目前沒有哪個國家敢於承諾為羅興伽難民提供更多的幫助,即使是在沙烏地阿拉伯和馬來西亞這樣的伊斯蘭教國家,羅興伽人也被當做廉價勞工,干著最危險和最骯髒的活。


 


總之,現階段只能寄希望於聯合國難民署繼續為羅興伽人提供援助,但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權宜之計,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羅興伽人問題要得到徹底解決,可以說還遙遙無期。


 


近年來緬甸的「羅興伽人」(緬甸現政府拒絕承認「羅興伽人」這個稱呼,也反對使用「若開邦穆斯林」,要求用「孟加拉人」,本文用「羅興伽人」純是為了行文方便,沒有任何預設立場)問題成為全球熱點問題,在中國表現為「研究熱」;在國際社會表現為西方國家政府、部分東盟國家、國際人權組織乃至部分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紛紛向緬甸民盟政府施壓,要求緬甸政府和軍隊尊重和保護「羅興伽人」的人權。其實這種「熱」有很多非理性的成分在其中。


 





筆者是國內比較早關注「羅興伽人」問題的學者,2004年撰寫的《緬甸的羅興伽人與羅興伽人分離運動》發表於中山大學的《亞太評論》2005年第1期,但因該刊在香港出版,所以關注者較少。到2009年底,在中國知網上也只查到兩篇相關文章,一篇是王夢平的《緬甸羅興伽族問題簡介》(《國際資料信息》2009年第7期),另一篇是筆者的《被遺忘的民族:羅興伽人》(《世界知識》2009年第6期)。但是進入2010年以來,中國學者關於羅興伽人問題的研究成果急劇上升。從中國知網搜索,其中篇名中包含「羅興伽」的文章有11篇,篇名中包含「羅興伽」的文章有15篇,另據我個人的不完全統計,至少有兩篇碩士論文、一篇博士論文是論述羅興伽人問題的。此外,多個刊物請筆者審稿的文章中,至少有四篇是關於羅興伽人問題的,但都被筆者「槍斃」了。之所以不同意這幾篇文章發表,是因為存在較多的問題。


 


首先是基本情況沒有搞清楚。

如「羅興伽」的英文表述是「Rohingya」,很多人卻譯成「羅興亞」,是典型的想當然。

實際上「Rohingya」是緬語發音的轉寫,「gya」是一個不能再分的獨立音節。

又如,「Rohingya」是族群還是民族,很多人也沒有去認真分析,所以出現了「羅興伽人」「羅興亞人」「羅興亞族」「羅興亞難民」和「羅興亞穆斯林」等五花八門的稱呼。


 


其次,文獻來源單一,基本沒有實地調研作為支撐。

中國學者大多依賴一些比較老舊的英文文獻尤其是網上一些帶有偏見的非學術素材,很少採用緬甸語的資料,更不用說孟加拉語的資料。而且除了個別記者外,幾乎都沒有去過若開邦,更不用說到「羅興伽人」比較密集的布帝洞和貌多鎮區進行實地考察了。但是對於緬甸「羅興伽人」問題的認知,實地考察的作用非常大,一次考察甚至可以徹底改變人的看法。


 


第三是缺乏必要的理論分析,

除了個別學者從民族認同以及國家建構的視角進行研究外,其他成果基本停留在就事論事上。


 


國際社會對緬甸「羅興伽人」問題的關注則有幾分偏見,甚至是滑稽、可恨。


 


首先,西方國家、人權組織以及一些國際知名人士要求緬甸民盟政府承認「羅興伽人」的公民權,保證其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可以說完全脫離了緬甸的政治現實,杜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政府不可能做到。「羅興伽人」的境遇當然值得同情,保護普通「羅興伽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應該是緬甸政府和軍警的責任,但緬甸社會的主流民意是不贊成給予「羅興伽人」公民權,如果民盟政府宣布承認「羅興伽人」公民權,那麼民盟可能會失去執政地位。所以,西方國家的批評、指責已經超過了民盟的承受範圍。


 


其次,若開邦不僅僅存在「羅興伽人」的權益保護問題,還有若開族的權益保護問題。有若開邦貌多鎮區的當選議員2016年初在內比都指出,1948年緬甸剛獨立時,貌多鎮區的「羅興伽人」只佔當地人口的30%左右,但現在已經達到了90%,如果給「羅興伽人」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若開族就只有徹底離開這個地區了。目前西方世界基本忽略了若開族的權益問題,只有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到若開邦實地考察之後,提出要妥善處理上述族群的權益問題。


 


第三,東盟的反應有些過度。由於大量「羅興伽人」難民逃往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東盟國家,且其中的一部分人與當地的恐怖勢力有一定的聯繫,所以東盟非常關注「羅興伽人」問題的外溢效益,有的國家甚至公開批評緬甸政府處理「羅興伽人」的做法,事實上則是為了轉嫁自己國內的政治危機。


 


第四,國際社會對緬甸「羅興伽人」問題的責難深刻地反映了當前國際政治中的雙重標準問題。無論是緬甸軍政府,還是吳登盛政府抑或民盟政府,處理「羅興伽人」問題都不得力,這是客觀現實,但是包括多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在內的國際社會活動家聯名指出緬甸領導人杜昂山素季涉嫌「種族清洗和違反人權罪」則有欺負弱者的嫌疑。美國入侵伊拉克、煽動中東北非地區的「Colour Revolution」,可以說美國是導致近年來歐洲難民危機的始作俑者,但這些所謂的名流卻沒有勇氣去批評美國,這就是雙重標準的體現。




以上,僅供參考。對緬甸感興趣的朋友,可移步第二條圖文消息。




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我


共同學習







還想了解我?點「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井觀天 的精彩文章:

帶你走進神秘的中亞(下)
明朝和葡萄牙:同樣的航海,為何是不同的結局?
帶你走進神秘的中亞(中)
甲午大海戰:一場劃時代的戰敗。
甲午大海戰:一場劃時代的戰敗

TAG:坐井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