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詠絮書齋?我讀我說十字軍東侵(1)

詠絮書齋?我讀我說十字軍東侵(1)

【引子】

最初知道「十字軍東侵」的史實是在武漢大學外語系讀書的時候,有一次老師講課時提到了「Crusade」這個單詞,後來查了一下這單詞從拉丁語「Cruciata」來的,就是「十字軍」的意思。

這段歷史從1096年延綿到1291年,二百多年的時間裡,大大小小一共發動了八次。這個月一直在看斯蒂文?朗西曼著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讓我的思緒不知不覺又回到了「十字軍東侵」這段發生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前的那兩個世紀的時光隧道中,希冀著夢中能與羅馬天主教教皇諾森三世、穆斯林異教徒、拜占庭帝國、蒙古鐵騎等不期而遇。

我會分幾次談談對「十字軍東侵」的認知,剖析它以宗教戰爭為出發點背後的真實的目的,并力爭還原它不可被忽略的、深遠的歷史影響力。

十字軍東征年表

第一次東征1096-1099:十字軍攻佔耶路撒冷;

第二次東征1147-1140:穆斯林佔領耶路撒冷;

第三次東征1189-1192:獅心王理查佔領雅法,但耶路撒冷仍在穆斯林之手(1191-1192);

第四次東征1202-1204:十字軍劫奪君士坦丁堡(1204);

第五次東征1217-1221:教皇英諾森三世戰勝埃及的穆斯林王朝進而重新奪取耶路撒冷;

第六次東征1228-1229:基督徒重新控制耶路撒冷達15年(1229-1244);

第七次東征1248-1250:十字軍被由將領拜巴爾率領的奴隸騎兵(馬穆路克)打敗;

第八次東征1269-1270:穆斯林攻佔並摧毀基督徒在聖地的最後據點(1291)。

【正文】

首先,「十字軍東侵」是一次宗教戰爭。

「十字軍東侵」在伊斯蘭世界被稱為「法蘭克人入侵」,之所以有這樣敵視性的稱呼,是因為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是一系列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組成的,對他們認為是異教徒的國家(地中海東岸)發動的宗教戰爭。

因為參加這場戰爭的士兵佩有十字標誌,因此稱為「十字軍」。由於十字軍主要是羅馬天主教勢力對穆斯林統治的西亞地區作戰,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為「十字架反對弓月」戰爭。我們權且可以把這個目的看作是戰爭的初衷。實際上這場戰爭也涉及對「基督教異端」、其他異教徒和對其他天主教會及封建領主的「敵對勢力」的征服,譬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就直接將矛頭指向了盛行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天主教徒相信,十字軍的最初目的是收復被穆斯林統治的聖地耶路撒冷。當塞爾柱土耳其的穆斯林在安納托利亞對基督教統治下的拜占庭帝國取得軍事勝利時,十字軍的戰役為響應拜占庭的求助而被點燃了。

其實,讀了《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後,終於領悟到這場「聖戰」戰役斷斷續續在黎凡特地區展開,戰爭中敵友雙方的終極界線不完全是按宗教劃定,例如第五次東征時基督徒們與羅姆蘇丹國結盟。十字軍雖然以捍衛宗教、解放聖地為口號,但實際上是以政治、社會與經濟等目的為主,伴隨著一定程度上的劫掠。

參加東征的各個集團都有自己的目的,甚至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劫掠了天主教兄弟東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所以,美國學者朱迪斯·M·本內特在他的著作《歐洲中世紀史》里寫道,「十字軍遠征聚合了當時的三大時代熱潮:宗教、戰爭和貪慾」。到1291年,基督教世界在敘利亞海岸最後一個橋頭堡——阿卡被攻陷,十字軍國家的命運告終。

華盛頓美國大學伊斯蘭研究中心主任阿克巴·阿赫邁德說:「十字軍東征給我們創造了一個至今揮之不去的歷史記憶,一個歐洲長期進攻的記憶。」 十字軍東征對西方基督教世界造成了深遠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影響,其中有些痕迹至今尚存。

【書後】

對於當時可能是全球最強大、最具破壞力的穆斯林宗教文明來說,東征及其造成的破壞打擊了伊斯蘭世界,動搖了穆斯林的宗教信心;而對歐洲來說,十字軍東征則是一個起點,它推動著歐洲從一個黑暗的孤立時代走向更為開放的現代世界。

常來詠絮書齋坐坐,一起讀書,一起研習歷史。

詠絮書齋發刊100篇文章進入倒計時,凡在100篇紀念日到來前,轉發公眾號文章者、打賞文章者、在公眾號留言者,秋水感恩深謝,並於國慶期間公布獲贈名單,明年《橫波花底》發表時,可以得到一本秋水簽名贈書和手繪書籤一枚,全國包郵,說到做到!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詠絮書齋 的精彩文章:

橫波花底·古詩今詞(1)——《秋水·江釣》
詠絮書齋?我讀我說我不需要你來為我簽字
詠絮書齋?我讀我說為什麼近處花終敵不過天邊月

TAG:詠絮書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