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杜甫的生活里,放不下一杯茶

在杜甫的生活里,放不下一杯茶

【重過何氏五首(之三)】

杜甫

落日平台上,春風啜茗時。

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晴蜓立釣絲。

自逢今日興,來往亦無期。

杜甫的這首《重過何氏五首(之三)》茶詩營造了一個閑適恬淡的喝茶環境。詩中用落日平台、春風石闌、翡翠蜻蜓、池魚釣絲、啜茗題詩構成一幅啜茗圖。想想那情那景吧!在春天的傍晚,詩人在庭台石闌邊,一邊品茶,一邊桐葉題詩,一邊欣賞「翡翠鳴衣桁,晴蜓立釣絲」的美景,真是茶事與文事並舉,茶境與詩境和諧,茶意與詩意交融。杜甫的生花妙筆,真乃茶人之幸!在杜甫這首詩中,一切都恰恰好,即使沒有茶,也是一段美好的下午茶時光。然而反觀杜甫的一生,這種閑淡舒適的時光曇花一現,更無異於一種生活理想。在杜甫的一生中,現實總是不盡人意,他的生活里放不下一杯茶。

杜甫是長安人,高考落榜,舉進士不第後漫遊各地,晚年移家成都。杜甫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陝西長安、鳳翔、華州工作或賦閑,或避於戰亂,死後葬於陝西樊川。

青少年的杜甫時因家庭環境優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天寶三年(744)四月,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時年三十三歲的杜甫,對於長他十一歲的李白,仰慕之心,不一而足。兩人相約同游梁、宋(今陝南漢中及河南商丘一帶)。之後,杜甫又到齊州(今山東濟南)。過了4年,秋天轉赴兗州與李白相會,二人一同尋仙訪道,談詩論文,結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友誼。秋末,二人握手相別,杜甫結束了「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漫遊生活,回到長安。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他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隨著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天寶六年,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杜甫也參加了這次考試。但由於權相李林甫編導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科舉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轉走權貴之門,投贈干謁等,但都無結果。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他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鬱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天寶十年正月,玄宗將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於是在天寶九載冬天預獻《三大禮賦》,得到玄宗的賞識,命待制在集賢院,然而僅得「參列選序」資格,等候分配,因主試者仍為李林甫所以沒有得到官職。

雲陽歌舞劇《杜甫》

天寶十一年(752年)﹐李白與侄兒中孚禪師在金陵(今南京)棲霞寺不期而遇﹐中孚禪師以仙人掌茶相贈並要李白以詩作答,遂有此作。李白難得寫茶詩,這是其中一首。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與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李白

嘗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戶。

舉世未見之,其名誰定傳。

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

李白的這首詩寫於安史之亂之前,無異於一首茶葉廣告詩。對於遊歷天下見多識廣的李白,「仙人掌茶」竟然舉世未見,其長在乳窟,與玉泉、仙鼠為伴,具有「潤肌骨」養生功效。所以要「長吟播諸天」,讓天下人都知道。李白的這首茶詩也寫的仙氣十足,充溢著浪漫主義的光輝。而此時的杜甫先生,仍在為自己的前途焦慮奔波。天寶十三年(754年)春,杜甫重遊長安城南的何將軍府,留下了《重過何氏五首》,其中之三是茶詩。這是杜甫在科舉不成轉投權貴之門,投贈干謁的真實生活寫照。尤其是「之四」詩,仰人鼻息,急切的表白之意溢於言表,令讀者看起來不免心碎。

【重過何氏五首(之三)】

杜甫

落日平台上,春風啜茗時。

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晴蜓立釣絲。

自逢今日興,來往亦無期。

詩中大意是:觀賞何將軍山林平台落日之景,迎著春風品味茶的濃香。坐於平台,斜倚石欄,以筆蘸墨,自在地在桐葉上題寫詩章。翡翠鳥在晒衣的架子上鳴叫,蜻蜒平靜地立於釣絲之上。從此我幽興更加深濃,常來此處遊覽自然是無有定期了。這首詩詞好景好氣氛好,至於作者是否「心情好」,實在看不出來,讀來總給人有一種隔壁老王家的感覺。「今天心情這麼好,以後我就常來了」,本詩尾聯和上面李白茶詩的尾聯「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做一比對,你難道沒有感覺到杜甫一種客套的無奈嗎?

據丁文先生考證,《重過何氏五首》,詩人飲茶的地點應當是在何將軍山林,是何將軍賦閑在家的「休沐地」,杜甫詩中的景緻是隔壁老何家的園子,地點在今長安韋曲一帶。

杜甫《何將軍山林》一詩,內有「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憶過楊柳渚,走馬定昆池」幾句,據宋人張禮考證:「第五橋在韋曲之西,與沈家橋相近。定昆池在韋曲之北,楊柳渚今不可考。」(宋人張禮撰《游城南記校注》)《重過何氏五首(之一)》云:「問訊東橋竹,將軍有報書」、「重來休沐地,真作野人居」。因此,詩人飲茶的地點應當是在何將軍山林,是何將軍賦閑在家的「休沐地」,地點在長安韋曲一帶。詩中提及的翠微寺、黃子陂都是當年長安的小地名。

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的小官,但杜甫不願意到此任職,「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餘,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句詩不是在說隔壁老王,而是在訴說自己不幸的遭遇。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第二年六月,潼關失守,玄宗倉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是為肅宗。這時的杜甫已將家搬到鄜州(今陝西富縣)羌村避難,他聽說了肅宗即位,就在八月隻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同被俘的王維被嚴加看管。

至德二年(757)四月,郭子儀大軍來到長安北方,杜甫冒險從城西金光門逃出長安穿過對峙的兩軍到鳳翔(今陝西寶雞)投奔肅宗。五月十六日,被肅宗授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不料杜甫很快又觸怒肅宗,被貶到華州(今華縣),負責祭祀、禮樂、學校、選舉、醫筮、考課等事。到華州後,杜甫心情十分苦悶和煩惱。他常游西溪畔的鄭縣亭子(在今杏林鎮老官台附近),以排憂遣悶。從此之後,肅宗對杜甫不再重用。這一年九月,長安收復。十一月杜甫回到長安,仍任左拾遺。雖忠於職守,但終因前案牽連,於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乾元二年(759)夏天,華州及關中大旱,杜甫寫下《夏日嘆》和《夏夜嘆》,憂時傷亂,詠嘆國難民苦。這年立秋後,杜甫因對污濁的時政痛心疾首,而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西去秦州(今甘肅省天水一帶)。幾經輾轉,最後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 也稱「浣花草堂」。《夜宴左氏庄》是杜甫的另一首茶詩。這首詩還是杜甫晚年定居成都的作品,作於成都浣花草堂。

【夜宴左氏庄】

杜甫

風林纖月落,夜露凈琴張。

暗水流花徑,春星帶草堂。

檢書燒燭短,煎茗引杯長。

詩罷聞吳詠,扁舟意不忘。

從詩中看,詩人還是頗為知茶的。一個春天的夜晚,繁星滿天,春風徐徐,樹林、小徑、落花、流水伴著優雅的琴聲,營造了一個詩意的境界。在這樣一個環境里,詩人一邊翻書,一邊煎茶;書翻了又翻,香茗喝了一杯又一杯。詩人一生嗜酒,移居成都後有了自己的房產,生活安定,心情大好,確已得品茗之趣,從喝悶酒變成了獨品得神。這首茶詩的意境並沒有《重過何氏五首》一詩塑造的好,但卻融入了個人的感悟。「檢書燒燭短,煎茗引杯長」,看書才覺得時光過的飛快,喝起茶來才覺得心境悠遠意味深長,一短一長,平淡中蘊含哲理。這次杜甫描繪的不再是隔壁老何家的園子,而是老杜家自己的生活。語言雖然樸素,情感卻真切。

還有一首寫老杜和妻兒同游浣花溪,攜帶有茶湯和甘蔗汁,享受天倫之樂。

【進艇】

杜甫

南京久客耕南畝,北望傷神坐北窗。

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飛蛺蝶元相逐,並蒂芙蓉本自雙。

茗飲蔗漿攜所有,瓷罌無謝玉為缸。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身著布衣的杜甫,深情地牽引著老妻乘上小艇,在浣花溪上鼓棹游賞,清澈的溪水在陽光下蕩漾著波光,不遠處,孩子們在水裡無憂無慮地洗澡嬉戲。此情此景是多麼地富有詩情畫意啊,是一種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鄉野生活。波光雲影伴著棹聲、嬉鬧聲,杜甫望著眼前這位同他患難與共的糟糠之妻,兩鬢業已有些斑白,細細的皺紋開始悄悄爬上了曾經細嫩的面龐,回想起和她一起看過的風景和一起走過的人生旅程,今生有伊相伴,縱然再苦也甘之如飴,這或許就是一起吃苦的幸福吧。想到這裡,杜甫內心深處的感情猶如潮水從心底奔涌而出,多年漂泊與流離的苦痛和如今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幸福,兩種冰火兩重天的情感交雜在一起,最終化作頸聯「俱飛蛺蝶元相逐,並蒂芙蓉本自雙」這一句。「俱飛蛺蝶」和「並蒂芙蓉」,如雙棲鴛鴦一般,都是成雙成對的,象徵著夫妻或兩個相愛的戀人雙宿雙飛,永不離分,唯美的梁祝化蝶所表達的也正是此意。有一首「口水歌」唱道:「我和你纏纏綿綿翩翩飛,飛躍這紅塵永相隨,等到秋風盡秋葉落成堆,能陪你一起枯萎也無悔。」正是杜甫心意的寫照。

尾聯詩人又把遊走的思緒拉回現實中來,將視線轉移到隨艇攜帶的「茗飲」和「蔗漿」上來。「茗飲」就是沖泡好的茶湯,亦是茶的別稱。這一叫法最早出自三國曹魏張揖的《廣雅》一書中:「荊巴間採茶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色,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杜甫這句詩的意思是把煮好的茶湯和榨好的甘蔗漿,用瓷壇來盛裝也不比玉制的缸來得差,放在艇上可以隨取隨飲。詩人在該聯中至少寄寓了兩層意思:一是道出他的人生境況,二是表達他的人生價值觀。

喝茶有什麼好處?古人描述不過三種:一曰保健,「滌煩塵」;二曰令人清醒,「助文思」;三曰可行道,「兩腋習習清風生」。杜甫給出了第四種答案,喝茶可雅志,可以讓悠遠的時光變「長」。十年做酒客,一世做茶人,杜甫對茶的觀點應該在中國茶道研究中留下濃厚的一筆。

廣德二年(760)春,嚴武再鎮蜀,薦杜甫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人又稱杜甫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辭了職。這五、六年間,杜甫寄人籬下,生活依然很苦,他說:「厚祿故人書斷絕,恆飢稚子色凄涼」(《狂夫》)「痴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東門。」他用一些生活細節來表現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說那種還沒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對父親很尊重,不知夫子禮,餓了的時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禮,餓了就吵著要飯吃,在東門外號哭。到了秋風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敗,飢兒老妻,徹夜難眠,他寫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廣德年四月嚴武去世,杜甫離開了成都。經嘉州、戎州(宜賓)、渝州(重慶)、忠州(忠縣)、雲安(雲陽),於大曆元年到達夔州(奉節)。由於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顧,杜甫得以在此暫住,為公家代管東屯公田一百頃,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買了四十畝果園,雇了幾個僱工,自己和家人也參加了一些勞動。這一時期,詩人創作達到了高潮,不到兩年,作詩四百三十多首,占現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

大曆三年,杜甫思鄉心切,乘舟出峽,先到江陵,又轉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嶽陽。這一段時間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於生活困難,不但不能北歸,還被迫更往南行。大曆四年正月,由岳陽到潭州(長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陽),復折回潭州。唐代宗大曆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亂,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陽,遇江水暴漲,只得停泊方田驛,五天沒吃到東西,幸虧縣令聶某派人送來酒肉而得救。後來杜甫由耒陽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這時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歸,這時便改變計劃,順流而下,折回潭州。大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

這就是杜甫的一生,輾轉流離,如他的詩一樣,沉鬱頓挫。人到知天命之年,很多人愈發喜歡杜甫的詩,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有如下記載:「杜甫……放曠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作詩善陳時事,世號詩史。」

杜甫死後葬於陝西樊川。《咸寧縣誌》卷12記載:「在樊川有杜子美祠,屏少陵,眺神禾,左華嚴,右勛蔭。」 少陵、神禾、華嚴、勛蔭是小地名,在長安所轄萬年縣城西南。

在開元年間,茶還僅主要流行在宮廷和寺院。象杜甫這樣的文豪,是可以在皇親官宦的上流社交中看到茶的,而自己身居社會底層官吏,卻又是喝不起茶!滿中國擺不下一張書桌,在杜甫這裡,是一生放不下一杯茶,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但我們在杜甫的這兩首詩里,卻並沒有感覺到悲憤沉鬱的「火氣」。處江湖之遠仍憂其君,不以己喜,不以物悲,雖處逆境卻一腔熱血,這也是我們喜歡老杜的原因之一吧。或者,因為茶,讓杜甫在逼仄的歲月中有一絲安歇,「煎茗引杯長」。

杜甫嗜酒如命,不遜於李白。區別在於:一個是「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的豪飲,一個是「徑須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的窮飲。二人皆未享天年,詩仙李白活了61歲,杜甫死時未及花甲,僅58歲。酒精中毒,折其陽壽,二人若以茶代酒,當個「茶中仙」,唐代詩苑定會多出幾許春色。

除過詩歌的才情以外,李杜都是書法高手,但是杜甫更有研究,提出了「書貴瘦硬方通神」的書法理論。詩評家說杜甫寫詩有方法,李白我們學不來,但可以學習杜詩的技巧。關於後人對李杜二人的比較,元代鄭杓、劉有定的《衍極並注》一文,其中云:「太白得無法之法,子美以意行之」。蘇東坡也曾說:「無法之法乃法自然」,這是一種得大道後的恣行無忌、隨筆而安的「無我之境」。而「以意行之」則屬於強調主觀意識的「有我之境」。在李白和杜甫身上,這大概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區別吧。

本文原創,文/奚斌鋒。歡迎關注「始翠山」。轉載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

《始翠山,詩詞發現陝茶之美》即將出版,評論點贊數最多可獲作者簽名贈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百年前華人在越南西貢開茶館,關閉40年後如今或將「重生」
捌零後學茶札記「說人話」之六大茶類(下)
1995年南方岩茶廠水金龜
1元1杯!昆明這家抹茶飲品店讓你合!不!攏!嘴!
我在雨天,陪你飲一壺普洱茶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