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企業海外抱團出海,政府、投資人、企業三方教你如何不踩坑

中國企業海外抱團出海,政府、投資人、企業三方教你如何不踩坑

文 | 獵雲網(ilieyun)張寧、郭倩茹

6798字,約10分鐘閱讀

獵雲君:本次峰會幹貨滿滿,政府、投資人、出海企業家競相交流,共同探討互聯網新形勢下,國內互聯網企業走出去的必要性。大會一致認為: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商業模式、資本、技術、人才等方面具有具有核心優勢,但在走出去過程中,必須要本土化、注重當地社會文化,只有紮根本土,才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競爭力。

9月20日,《2017中國企業走出去高峰論壇暨創新創業大賽啟動儀式》在北京成功召開,本次峰會由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主辦,獵雲網、堅果資本承辦。

在本次峰會上,政府領導、投資機構、出海企業代表等三十餘位嘉賓,圍繞政策方向、投資經驗與邏輯、國外市場分析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全方位立體呈現了企業走出去的機遇和發展趨勢,助力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尋找機遇與方向。

國內互聯網紅利消退,對創業企業來說,憑藉技術、資金、人才的優勢,走出去,就成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下半場比賽。但在走向海外的過程中,政策、法律、勞動關係、當地文化等成為互聯網企業走出去的障礙,因此,在峰會現場企業如何避免風險、選擇市場……嘉賓予以分享與解答。

同時,在峰會上,「走出去」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正式啟動。大賽於9月20日正式啟動,開始項目報送及初審,並將於10月中旬進行初賽、11月進行全國總決賽。屆時,初賽環節將篩選出30個項目,並於總決賽中選出最優項目,組織投資機構對勝出項目進行投資對接。此次活動的參賽對象為外向型互聯網創新企業,即團隊在國內,核心市場和主營業務在境外的互聯網企業。

以下是各位主題演講嘉賓點評摘要:

1

一帶一路,海外投資大勢所趨

1、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局長劉殿勛:對外投資是中國企業大趨勢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應該說進入全領域,國家經濟所有行業都涵蓋其中,實體經濟和新興產業從趨勢上越來越突出。

對外投資表現在三個方面:1、中國對外投資發展的數目,第一次位列全球第二名。2、中國的對外投資合作發展過程中,「一帶一路」成為了亮點。3、中國對外投資的產業結構得到優化,趨向多元化和高端化。4、中國對外投融資的主體更加多元化,尤其民營企業和地方企業逐漸成長起來,對外投資的主要力量。

2、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趙晉平:中國企業對外投資要理智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17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5%,比去年提高0.4%,全球跨境投資的雖波動幅度較大,預計能達到10%左右的增長水平,世界經濟溫和回升迎來新拐點,中國企業「走出去」要洞悉國際經濟發展趨勢,要具備全球化的視野和格局。

中國政府「一帶一路」倡議是最大的政策利好,近四年來已經在對外政策溝通、設施連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為企業出海打下了最好的基礎,政府還在由內而外地積極推動國際產能合作、財稅金融政策、跨境安全和服務等保障,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出海護航。

企業出海不可避免要面臨很多的風險,例如政治風險、法律風險、安全風險、商業風險等,中國企業「走出去」切忌一哄而上,要制定好發展策略和規劃,真正做到穩紮穩打「行穩致遠」,企業要有風險意識注意防範風險,抱團出海是種很好的選擇,與當地融合創造價值是發展策略。1

2

國內市場飽和,海外泛泛藍海,出海企業分享經驗

1、APUS Group創始人李濤:中國互聯網紅利消失,企業必須走出去

中國互聯網商業模型依循著底層流量入口、內容服務、商業經營類來發展。當下中國互聯網發展主要有「沉下去」和「走出去」兩種策略,「沉下去」就是互聯網深入到三四五線城市,並與生活、金融、商業的深入融合。但隨著互聯網紅利消失,創業型企業更應該考慮走出去。

目前全球人口總數為全球70億人口,其中互聯網用戶30億,並且未來每年將會有4-5億用戶接入互聯網,對中國互聯網企業是新的市場機遇。但互聯網企業出海,必須本土化,與當地企業合作共贏。

2、連尚網路全球輪值總裁李政:企業出海有三大標準

中國企業出海要遵循三個通行標準:1,人口規模,東南亞幾個國家加起來有將近6億人口,足夠孵化一個大的產品,且人口年輕化,適齡勞動者不斷增加;2,消費能力,東南亞國家GDP增速表現比較好,用戶付費意願,產品也需本地化;3,網路滲透率,手游等大內容的發展需良好的網路基礎設施。

電商、手游、互聯網金融、娛樂消費是企業海外出海的先頭兵:1,電商,其為基礎需求,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在布局;2,手游,由於文化和國內接近,但要考慮用戶的支付能力:3,互聯網金融,與用戶消費習慣有關,企業要小心政策風險;4,娛樂消費,東南亞用戶對於人與人之間的交互的項目比較感興趣。

3、英威諾創始人唐欣:拉美市場內容分發大有可為

從去年開始,拉美市場的智能機覆蓋率超過了50%,今年過了60%,整個4G網路的覆蓋率超過了70%,整體數字廣告的市場體量超過140億美金,中國在2016年時候大概是310億美金,美國是580億,所以它基本上是中國市場的一半,並且這是一個新增非常快的市場,是一片內容分發藍海市場。

英威諾(Noticias系列)產品已是拉美最大的內容分發平台,每日人均使用20多分鐘,45%+的7日留存,220萬每日活躍用戶,2000萬的累計安裝。

通過內容分發大數據分析得以「數讀拉美」,趨勢認知加速了數據認知,目前在拉美市場接近80%的用戶在45歲以下,女性用戶多於男性,內容呈現形式43%的人喜歡用文本方式,42%的人喜歡圖片方式閱讀,58%的人喜歡視頻方式,12%的人喜歡音頻方式,短視頻業務和網紅市場高速增長,泛娛樂內容和話題很受歡迎。

4、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移動事業群總裁黃浩:中國企業出海可以形成降維打擊

中國互聯網企業出海,不應該把國內成熟的產品服務推出去,而是要全新做出來,利用技術、產品、人才、資本優勢,建立新賽道,形成降維打擊,從而快速切入市場。

選擇選擇出海國家有兩個維度:1,業務能不能滿足這個國家,未來業務、客戶的天花板在哪裡。2,安全邊界在哪裡。一定要強調本土化的重要性,一個產品的成功是價值觀、文化等因素綜合造成的,這是中國企業與國際巨頭去競爭的核心。

5、天貓進出口事業部總經理劉鵬:天貓發力「全球買」和「全球賣」計劃,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

全球化已經成為整個互聯網的新趨勢,在整個電商行業的全球話進程中「走出去」和「走進來」密不可分,對整個阿里來說,在全球化的道路上有一個夢想,希望在未來幾年實現全球買、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運,最終是全球有。

最新天貓國際的購買用戶已經高達五千萬,大數據分析來看,中國已經有接近1億的消費者,習慣於瀏覽海外商品、跨境購買,習慣於跟全球更多的賣家和更多的品牌產生更多的互動,這部分80後90後年輕消費群體形成新中產。

天貓國際已經成為阿里巴巴全球化新零售的主陣地,目前覆蓋63個國家,14500品牌,3700品類,在17個國家設有地區館,致力於成為1億新中產的跨境消費信賴之選。同時,天貓國際攜天貓淘寶商家出海,要優選12億商品,覆蓋全球200以上國家地區,做海外華人和更多國家地區用戶的首選購物平台,全面發力「全球買」和「全球賣」計劃,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

6、阿里巴巴副總裁劉松:技術驅動創新,中國企業走出去需抱團取暖

阿里巴巴副總裁兼阿里雲業務總經理劉松指出,出海存在兩個維度:第一,中國企業抱團國際化,第二、新一輪信息技術的爆炸和創新。新一輪信息技術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商業模式的創新,帶來了工業互聯網、社群經濟和共享經濟。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已經證明了商業模式上的成功;第二個階段在技術領域,科技產品創新帶來了物聯網、VR/AR、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這個層次擁有很多的投資機會;第三階段是以阿里等巨頭公司構築的平台,

他提到,目前中國的企業出海分為大工程與大平台兩個層次,一個是以基建工程代表的央企,另一個是類似阿里的平台型公司,能夠把中國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紅利,網路人口包括數據紅利構建輸送到海外市場。因此,中國企業有充分的條件去抱團國際化。

7、赤子城CEO劉春河:出海不易,需本地化謀生機,精細化謀機遇

現在工業化現代化的過程中,衣食住行處處受到西方壟斷。而在今天的時點上,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在彎道超車,彎道超車所依靠的便是泛互聯網出海。所以可以看到,數以萬計的中國公司參與到其中。而從目前全球累計消費來看,今天出海賺錢的頭部企業超過一億美金的很少,同時新興市場也將迎來進一步爆發,因此出海行業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出海雖然聽上去很好,但是盈利很困難。做下去的關鍵主要有三點:1,產品是源頭,專註產品,儘早變現;2,儘早本地化;3,在細分領域謀求機遇。其中本地化是最為重要的,劉春河表示出海不做本地化必死無疑。細分領域目前機遇很大,其中社交、直播、閱讀等泛娛樂領域出海最值得關注。「只要精耕細作,哪怕只做一個國家也有機會做成幾個億的公司的。」

3

海外投資指導,出海如何保持競爭力

1、梅花天使創投創始人吳世春:很多海外市場已經變成了中國創業家的「內戰」

中國的創業者出海有很大的優勢,現在很多國家的某些領域已經變成了中國出海創業的「內戰」。

首先在資本出海方面,帶有中國本土背景的錢現在很受歡迎。例如像印度、東南亞的創業者都會來像北京來找錢,而中國的基金也願意去印度、東南亞、中東等市場會去考察新的機會。

而另一方面,創業出海的條件也已經非常好。中國是世界範圍內巨大的單一市場,新需求不斷湧現。就像現在說的新四大發明,包括像移動支付的普及,催生出很多新模式。這些新模式都會很快在中國得到驗證、完善,迅速複製到海外去。另外中國有全世界最完整的融資體系,在這種體系下精英人才非常之多,這都是有利於中國創業者出海的條件。

2、堅果資本創始合伙人王志偉:不要迷戀於做獨立商城

創業者甚至一些投資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迷信獨立的商城、獨立的平台。但其實在出海創業的時候,創業者要思考跟谷歌、亞馬遜、蘋果商店這些平台的關係。

這些大公司在某種程度上都已經成為基礎設施。如果看用戶量的話他們已經超過一個國家的體量,無論是從財富的能力還是它影響的用戶。你可以把它當成一個國家來看,你在它上面玩,你去跟隨它的政策,在這個「國家」裡面去做好有差別的邊緣性市場。所以沒有必要非做平台,除非你需要做的這個事情是其他平台遠遠不能滿足的,畢竟要超越亞馬遜、阿里,這種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3、IDG資本連盟:世界平得一覽無餘,利用產業鏈優勢全球化

中國有很多東西是極有產業鏈優勢的。過去30年行業內積累的產業優勢是貿工技的路線,由給人做代工廠、貿易,慢慢做國內品牌。在智能手機這一波,OPPO、小米、VIVO在國內市場競爭慘烈。國內打完了之後抬頭看看印度的手機在哪裡出貨呢?全世界都在深圳出貨的。深圳的供應鏈、成本管理,做得肯定比印度好。事實上中國的手機現在去殺全世界都是通贏的,因為所有的手機生產製造鏈條都在深圳。中國像這樣的產業很多的,比如說中國佔全世界產能的60%、70%、80%、90%各樣行業道理上全是中國的,種類繁多。

同時又碰上了互聯網,有Facebook、亞馬遜、阿里等把信息拉通了,所以落地變得更容易。以前去不同的國家開線下店,不知道開多少年才能開出來,但是現在藉助互聯網這些障礙又不存在了。世界現在就是這樣,平得一覽無餘。前面人跑太快,後面的隊伍很長很長。中國在這個時候正好處於3/7的位置,這是個特別好的位置:向前可以伸手拉到美國、以色列技術進步的東西;向後可以拉到東南亞、非洲、拉美哥們。所以這是很好的一個狀態,承前啟後,幫助世界。

4

百家之言,思想碰撞

1、新形勢下再談中國企業「走出去」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申兵:產業園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期。很多發展中國家都在學習中國的產業園區建設,但中國企業做出去要從試點開始,在一些國家會推介園區,但必須針對他們國家的發展程度,不同城市的發展方向,選一些試點來做,而不是大規模的推開。

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處副處長李一君:企業做出去要有風險意識。銀行、企業都存在風險,如西方國家反對「一帶一路」是一種風險,風險應該怎麼去面對,企業如何來去甄別這個風險。企業走出去要有憂患意識,了解當地法律、政策、社會價值觀,

萬里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鬍精沛:企業做出去需抱團取暖。對於中小企業來講,「走出去」最重要的戰略是兩個字「格局」,跟隨,是中小企業最好的選擇。

中非泰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魏建青:國情不同,企業應避免同質化競爭。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很多問題,如同質化的競爭,海外經貿區過於白熱化、中國產業園區開發是政府主導,海外是要商業去做如何實現盈利。

堅果資本創始合伙人王志偉:管理好風險才能生存。因為企業的風險有的時候會傳導到投資項目的風險上面,最多的是法律風險。創業初期可能關注的不是很強,但是到了一定階段,一定還是要走完全合法的道路,要尊重當地國家的遊戲規則,否則影響的不僅僅是企業本身,甚至危及行業發展。因此,一定考慮市場規範問題,尤其是走出海外市場。

2、創業者應該如何思考海外機會?

賣到非洲網創始人兼CEO 陳亞林:出海非洲,市場大好。非洲有著可觀的利潤,並且互聯網普及率非常高。在政府關係、員工管理是非洲企業發展的瓶頸

Kika Tech 創始人兼CEO 胡新勇:企業出海,必須看四點:1、按照經濟體,2、智能機的保有量,3、人口數量,4、增長量。

5 miles 創始人兼CEO 盧亮:地區差異是出海阻礙,除了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外,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海外市場也存在大量機遇,文化差異、人工成本是中國企業出走美國的障礙。

最會游Triploc 創始人兼CEO 張睿:大眾教育是成敗關鍵,包括出境消費在內,海外市場有著廣闊的空間,互聯網的直接效益是降低信息傳遞成本。風口就在那裡,但海外互聯網應用能力非常弱,因此如何對社會大眾做互聯網教育就成為企業走出去的關鍵點

斑馬快跑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江天瓏:美國市場也存機遇,美國支付方式落後於中國,美國還是現金結算或者是信用卡結算,在結款時,賬期、頻次、兌現要求無法實現。

3、企業的全球化思維與策略

春雨國際創始人兼CEO 熊娟:AI才是走出去核心。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下一代的AI技術能夠幫助醫療走向真正的全球化,把原有的一些環節進行改善改造。

Yeahmobi聯合創始人兼VP 蘭向輝:出海外,中國具有獨特優勢中國企業出海有這兩大機會,1、懂得某細分領域的企業,2、大國的邏輯是全球化,把中國的東西推向全球。

美國美醫國際醫療科技集團合伙人副總裁張學海:生活方式在進步,是不是必須基於互聯網模式,取決於離開互聯網,企業出海進程是否會受到阻礙。

俄羅斯電商平台 UMKA 中國區副總裁 sofia:俄羅斯電商潛力巨大,俄羅斯的消費者對於中國產品的依賴,中國品牌出海到俄羅斯是非常好的機會。俄羅斯更注重體驗,產品客單價相對較高,Sofia預測中國對俄羅斯的電商將在一到兩年之內快速爆發。

中東頭條 Wonder News 創始人兼CEO 歐振興:中東市場待開發,中東市場語言比較統一,人均收入達到三萬美金,當地的開發者很少,幾乎沒有移動互聯網。

4、新出海投資的邏輯和策略

啟明創投合伙人吳靜:相比方向,行業更看重技術的應用帶來產品內容的生成和消費方面的變革,市場是有時機的,不同的時間點上,企業獲客成本也會變化。

零一創投合伙人吳運龍:互聯網金融是中國出海新利器,新的風口未來會在互金方面,中國的互金獨角獸已經超越了其他國家,從風控方面、打法方面,比其他國家都要領先。

君聯資本 投資副總裁王晗:紅利消失,出海成唯一出路,現在擁有三個流量:線下流量、社交流量和出海,加上時間點的契合,出海為創業者提供了機會。

堅果資本合伙人孫鴻達:方向、本土化一個都不能少。出海的核心是一定程度的本地化,首先要選擇方向,其次要了解清楚市場,選擇從哪一個方向切入,開始很重要。

華創資本合伙人王道平:海外競爭,中國企業優勢明顯。中國無論是從人才儲備還是知識儲備,很多方面基礎建設具備競爭力。因此創業者可以考慮把自己定義為一家全球公司。

5、海外華人企業家共話創新發展

Lockin China 創始人 Crystal Kong:要與當地企業合作。要真的走出去,要探到這個行業,包括這個市場很深的地步,要有一個非常篤定的一個跟你合作的當地的合作夥伴。如果能找到非常懂當地,幫攏資源,幫發展的話,基本上就成功一半了

笨鳥社交COO李文慧:企業走出去,第一步就是信息走出去,用他們當地的文化,用他們當地能掛上鉤的idea去宣傳。

途丁科技創始人兼 CEO 閆驊:走出去坑太多,第一個坑就是所謂的身份和團隊問題,第二個是成本計算問題,因為在國內創業,相對成本會低一些。一定要研究好當地的政策法律、員工稅收等等

MORE Health 首席戰略官 張朝暉:中國技術優勢明顯,現在很多國內的技術比海外做得還好,這些將提供給創業者很多的機會,比如說移動支付,國內移動支付的量是美國的十倍,這個是大家幾年以前都想像不到的。

本次峰會幹貨滿滿,政府、投資人、出海企業家競相交流,共同探討互聯網新形勢下,國內互聯網企業走出去的必要性。大會一致認為: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商業模式、資本、技術、人才等方面具有具有核心優勢,但在走出去過程中,必須要本土化、注重當地社會文化,只有紮根本土,才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競爭力。

END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幫助營銷人員從多渠道挖掘數據,mParticle獲3500萬美元C輪融資
早報:樂視網要求賈躍亭履行借款承諾;貓眼微影時代合併;螞蟻鮮生獲千萬元天使融資
微影時代將核心業務併入貓眼,激進擴張之下微影緣何成為犧牲品?
能軟能硬,谷歌11億美元收購HTC不止「搞機」這麼簡單……
與Apple Watch硬碰硬!Fitbit在這場手腕之爭中是「搞死蘋果」,還是「被蘋果搞死」?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