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家是這樣看待出國游or國內游的

專家是這樣看待出國游or國內游的

一位一年級的學生甚至跟父母說:「如果我暑假哪兒也沒去,開學後會和其他同學聊不到一起了。」專家說,利用暑假外出旅遊,讓孩子增長見識無可厚非,但如果孩子把外出旅遊作為炫耀攀比的資本,旅遊的意義就適得其反了。

旅遊那些事

暑假即將過去,這個假期不少中小學生都把旅遊當成了一個「常規項目」。而近年暑假,不少家長都有這樣一個感覺:「旅遊好像已成為孩子間相互比較的『砝碼』。」出國遊學是炫耀的「資本」, 國內游也要有「檔次」,近郊遊則沒「面子」。一位一年級的學生甚至跟父母說:「如果我暑假哪兒也沒去,開學後會和其他同學聊不到一起了。」專家說,利用暑假外出旅遊,讓孩子增長見識無可厚非,但如果孩子把外出旅遊作為炫耀攀比的資本,旅遊的意義就適得其反了。

故事一

「跟著課本去旅行」 費用很親民效果還不一般

「誰說假期旅遊一定要高大上才有面子啊?」即將進入九中初一的曉宇說,自己小學時去過桂林、泰山、西安等地,回來後寫的遊記還成了全班的範文,同學都特別羨慕。「這些地方都是我們小學課本里學過課文提到的,課文學過以後再看看實際景色感覺真的不一樣!」曉宇說,自己覺得假期去哪裡旅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從每個景點能感受到什麼。

「跟著課本去旅行」其實是不少中小學生暑假旅遊的首選。曉宇媽媽說,從孩子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年暑假她和愛人都會帶著兒子去課本中提到的景點旅遊,如頤和園、兵馬俑。不管旅行的地點是哪裡,孩子都很開心。不僅增長了見識,吃了很多美食,還可以和老師、同學分享。「跟著課本去旅行」費用不高,一樣玩得「嗨」。今年兒子主動提出遊北大、清華,感覺孩子開始有理想了,真的很開心。

「每個家庭都要按照自己的情況來定,不能為了攀比而盲目出行。」在曉宇媽媽看來,出國遊學也不是不可行,如果孩子確實對某一個國家的文化感興趣,她也會支持,「現在的誘惑太多,要讓孩子懂得取捨,而且我們國家有那麼多風景美麗、人文豐富的地方,為什麼非要選擇海外游呢?」

專家觀點:

旅遊成炫耀攀比的資本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義

記者在石市幾家旅行社網站和幾個旅遊網站上,也都發現了親子+遊學、出國游等旅遊線路,這些與孩子沾邊的旅遊線路幾乎條條爆滿。新加坡6日夏令營、泰國暹羅文化+大象保護親子志願者9天雙語夏令營、加拿大9天訪遍世界名校等。每條出國游的費用每人至少8000元,有的甚至近4萬元。

進入暑假後,不少旅行社、教育培訓機構都推出了針對中小學生的夏令營、遊學項目。記者注意到,在這些夏令營和遊學項目中,通常以國外游為主。面對不低的費用,有的市民表示,讓孩子利用暑期出國遊學,不僅能夠近距離接觸世界知名學府,還能開闊視野,為孩子未來出國做好前期考察,亦能成為申請學校時的重要籌碼,是一項非常值得的「教育投資」。

也有家長說,暑假這段時間,班級微信群里就陸續有家長曬出了帶孩子到世界各地遊玩的照片。「假期的機票本來就不便宜,如果一年兩個假期都要出國,一家三口的花費少則五六萬,多則十萬以上。」市民趙女士說,孩子還處於小學階段的家長,大多還處於事業的打拚期,生存壓力大,出國游確實難以做到。

對此,石家莊市第42中學副校長張秀英說,中小學生不能只具有國際視野,也應對中國的風土人情充分認識。「如果孩子把暑假游作為一種炫耀,家長們應堅持原則,沒必要一味滿足。」張秀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利用暑假外出旅遊,讓孩子增長見識,培養能力,無可厚非。但如果孩子把暑假的外出旅遊作為同學間炫耀攀比的資本,向家長提出一高再高的要求,而家長為滿足孩子的條件而不堪重負時,暑期旅遊就已經失去了它真正的意義。

「我感覺現在一些商業的遊學已經失去了『學』的意義,變成了『購物游』,孩子到了遊學的國家直奔名品店,這樣更易造成攀比。暑假遊學不是不可行,它可以讓孩子開闊眼界、進行文化衝浪、認識到多元化的文化知識。」但張秀英同時認為,家長也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能對遊學的期望值太高,畢竟一個國家的文化不是靠十幾天的遊學就能學到的。

其實,旅遊有多種目的,從教育孩子的角度,旅遊是課堂的延伸,讀書之外見識社會,那麼不同的目的地都會有收穫。而且,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認知水平不一樣,家長要了解孩子的狀況,出行之前不妨和孩子一起,結合他們的年齡、認知、興趣、特長、知識結構等來進行行程設計,否則再「高大上」的行程也不一定物有所值。對中小學生而言,暑假應以休閑放鬆為主。如果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可選擇一些花費不多、針對孩子特點的短線旅遊,如選擇兩三天的主題式夏令營,豐富孩子的暑期生活,或者選擇鍛煉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又寓教於樂的旅遊產品。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遊我在行愛在旅行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的旅遊會是一種什麼感受

TAG:旅遊我在行愛在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