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漢帝國震古爍今的國際政治視野:仁慈的霸權簡直是美帝國的前身

西漢帝國震古爍今的國際政治視野:仁慈的霸權簡直是美帝國的前身

漢朝征服新疆與中亞細亞, 從動機上說並非自己投入這個範圍, 而是因為 「 斷匈奴右臂」 的要求才被動拉入, 尤其關於新疆。 惟其這個地區被匈奴控制而造成對漢朝大不利, 所以漢朝不得不毅然進軍, 以新疆控制權從匈奴轉移到自己手中。

「 通西域」 成功後, 原先純粹的政治理由, 一般說來固已有變化, 對西方文物好奇心與 「 奇物」 獲得強烈慾望的驅使, 東西貿易幅度不斷加大,已在政治目的之外附加了經濟要求。

張騫通西域促進了中國與西域間的物產大交流

但堪注意, 類此的 「 通西域」 性格變化多數系對新疆以西而非新疆, 漢朝之於新疆,無論征服以前或以後, 政治本質前後一貫, 而且大不同於匈奴的為征服而征服, 漢朝立場, 乃在戰略性自衛佔領。

換言之,匈奴出發於經濟目的, 漢朝卻與經濟無涉。 這層意義, 便鑄定了漢朝征服新疆後的支配方式與「 西域經營」 內容——要求諸沃洲國家政治上堅定服從漢朝領導, 建立起環繞於漢朝中國宗主權周圍的共同防衛體系。

紀元前36年陳湯率領新疆城郭諸國聯軍追殺已遷移至中亞細亞的郅支單于, 事先曾有一段透徹的立場解釋: 「 (郅支) 單于威名遠聞, 侵凌烏孫、大宛, 常為康居劃計, 欲降服之。 如得此二國, 北擊伊列, 西取安息, 南排月氏、 山離烏弋, 數年之間, 城郭諸國危矣。」 這便是為什麼新疆—中亞細亞國家必須服從漢朝領導的理由。

陳湯: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千里奔襲格殺匈奴單于

也便是說,為了漢朝, 同時為了西域各國自身的安全與利益。 惟其如此,漢朝著名的「 西域經營」 事業基幹,以都護為領導中心的統制體系在西域建立, 性質正如同今日慣見的國際性區域防衛政治常態。

漢朝西域經營與親漢朝衛星國家陣線的建立, 目的與手段都偏重政治性, 雖然達成政治目的也須使用軍事力量, 但軍事只是配合性的輔助行動。

漢朝前後出兵新疆與中亞細亞次數, 屈指可計, 以視戰爭原因, 又可發現, 均由於這個國家拒絕服從漢朝、 猶豫、 信心動搖, 或者內亂影響了漢朝領導。 所以, 戰爭性質, 都是對背叛分子或騎牆主義者的懲罰, 換言之, 政治與外交運用的延長, 此其一。

其二, 漢朝自大宛征伐後,凡須要用兵的場合,往往不再自玉門關以東派調軍隊,便以留在新疆的少數漢族駐防部隊為核心, 就地徵發各個附庸國土著士兵作戰。

新疆車師跨越天山的古道

紀元前89年車師之役已採用這一方式, 以後即使意義特別重大的郅支—康居征伐, 亦然。 宣帝元康元年 ( 紀元前 65 年) 漢朝派赴大宛使者馮奉世途經南道, 且 「 便宜發諸國兵」 敉平莎車國內亂, 未動用漢族士兵一人。 這種方式, 既可避免直接派兵的運輸、 給養問題存在, 共同防衛的意義, 又得因此而明顯表現。

其三, 漢朝歷次征伐, 對戰敗國的處分, 除了大宛之役途中曾滅亡一個輪台小國之外, 未再見相同之例, 最嚴厲止於樓蘭的被強迫遷都與更改名, 以及車師被分裂。 一般處置, 都以推翻原政權而另行扶植新政權為原則, 新政權又例以當地人統治當地為條件。

對於政治上符合漢朝要求與理想的國家, 內政從未受到干涉, 漢朝也從未企圖過問衛星國家內政, 這又是漢朝非黷武主義,「 西域經營」 目的端在求取 「 西域」 政治上堅定追隨漢朝路線為滿足的證明。

大宛汗血寶馬

一項容易被忽略, 卻於西域附庸國家與漢朝間親密性, 以及對政治向心力培植具有絕大助力的制度, 值得注意, 便是 「 質子」。

質子的重要性,在於他們長期留居長安, 了解漢朝與自身感染漢化俱深, 這些王子返國繼位時,一方面既能得到漢朝信任, 另一方面, 這些接受漢族教育與漢式訓練, 生活習慣已漸漢化的年輕一代接長本國王位, 其強烈傾向漢族中國也為無疑。

樓蘭國改名鄯善,第一代國王便是自漢朝遣回的樓蘭王之弟, 也因其請求而鄯善開始有漢族部隊伊循屯田之舉。

莎車國於紀元前後之交勃興為新疆最強盛國家,其領導者國王也是質子, 此王不但成長於長安, 而且還曾擔任漢朝政府公職,他去世時對諸子的遺訓便是:「 世奉漢家,不可負也」。

莎車國,王治莎車城,去長安九千九百五十里

從如上西域諸大國與漢朝間的融洽景象描述,可知漢朝西域統治為完全成功, 這些國家各各顯現為都護統制系統中忠實的一員。漢朝得到西域共同防衛圈諸衛星國真誠擁護與愉快合作, 條件自不限於和親或質子, 而是各方面開明政策綜合推行的成果。

這些政策, 包括了經濟上互惠、 互利而非片面剝削; 亘於農、 工、 商廣泛面的技術指導與協力, 特別關於養蠶、 鑄鐵以及水利工程知識的傳授; 財政上定期或不定期的無償援助, 如 《 漢書》 所謂 「 賂遺贈送, 萬里相奉」 ;政治上禁止漢人平民進入新疆, 玉門關口是道嚴密封閉的界限。

這些政策與措置, 意義等於漢朝向新疆衛星國表達只 「 施」 不 「 取」的心跡, 以及提供未存領土企圖的坦蕩保證, 《 漢書》 西域傳贊所謂 「 盛德在我, 無取於彼」 。

所以, 漢朝西域經營「 樹威」 「 布恩」 政策雙軌交錯用, 投下資本可謂非小, 但效果也隨龐大代價的付出, 而成正比例收穫, 此其一。

玉門關遺址-大方盤城遺址全景

其二, 政策執行人的多數能選擇適當, 也有密切關係。換言之,都護制度成立以前或以後, 與西域有關的政治家、 外交家、 軍事家旺盛的活力、 精練的才幹、 充分的組織力, 才推動漢朝 「 西域經營」 偉大事業, 獲得非常成功。

漢朝全面支配西域時代, 統制中心便是宣帝神爵二年 ( 紀元前 60 年) 建制

的西域都護。 這個職位具有多方面身份: 漢朝對西域宗主權支配的權力象徵、 漢朝駐在西域的全權政治代表與軍事長官、 漢朝西域政策的負責人與執行者, 以及西域共同防衛圈內最高權威人物及諸屬國對漢朝的聯繫人。

較之匈奴支配時代,僮僕都尉之為主要任務在於經濟徵發的新疆殖民地總督, 形式相仿, 實質全異。

關係到第一位西域都護鄭吉的個人歷史,鄭吉其人,後世頗為陌生, 實則對於漢 期 開 創 西 域 事 業, 他 的 貢 獻 便 能 繼 承 張 騫, 而 《 漢 書》 有「 漢之號令班西域矣, 始於張騫而成於鄭吉」 的特筆大書。

鄭吉(?―公元前49年),西域第一任都護

當漢朝早期屯田西域時, 鄭吉即以侍郎 「 田渠犁積穀」 , 到鄯善國成立, 又受命擔任「 護鄯善以西使者」 , 負監護親漢朝諸國之責, 匈奴敗亡, 日逐王經他中間介紹投降漢朝, 他的監護職權也隨之推展到總護西域全境, 而 「 都護」 的職位名詞創見。 所以, 鄭吉畢生事迹都在西域, 可謂以一身經歷設置都護的全部過程。

屯田之於西域經營, 非只起步, 也構成整體計劃的基幹, 惟其如此, 明了漢朝新疆屯田經過, 才對漢朝西域事業與都護制度內容得有充分認識, 此其一。 其二, 又堪注意, 屯田地區的選擇, 都以戰略需要為著眼點, 而且所有漢族新疆駐防軍, 性質上便都屬屯田部隊, 並非專為作戰而進駐的戰鬥部隊,平時勤務都在屯田, 有事才出 擊。

這種屯戍合一, 機能當亘於兩方面:

其一, 扼守國際交通大道上要害, 可以作為長城系統的延長而形成前進軍事基地; 其二, 又如 《 史記》 大宛列傳所說: 「 護田積穀, 以給使外國者。」不但駐軍食糧不必仰賴內地長途運輸而得自給自足, 也兼具有交通線上行軍與使節往返的中途補給站作用。

新疆屯田,因此終前漢之世,純粹以軍事屯墾為特徵。迄於王莽篡代與漢朝第一階段新疆統治結束, 漢族平民始終未創許可進入新疆之例。

與新疆軍人屯田相關連,一般印象中可能認為漢朝新疆駐防部隊人數頗多, 實則非是。 漢朝除非大征伐才實行總動員, 或局部徵兵。 在於平時, 國家常備軍僅只京畿的北軍八校尉( 八個編製內的實職部隊長),以及擔當皇宮警衛等任務的南軍。

戌防方面, 紀元前一世紀中與西域都護建制前夕, 名將趙充國的一次上奏中便指出: 「 北邊自敦煌至遼東, 萬一千五百餘里, 乘塞列燧,有吏卒數千人」 。面對大敵匈奴的北方邊境, 即使長城沿線也不保持大量兵力, 警備部隊尚不滿萬, 新疆兵員數額自亦可以推想。

《 漢書》 雖無新疆駐軍完整統計,但西域傳散見各處屯田記錄, 仍可供為參考,如 「 渠犁田士七千五百人」 、伊循司馬率領時代 「 吏士四十人」 、別田車師期間 「 吏卒三百人」 等,得到的 都 是 相 同 結 論。

惟 其 如 此, 都 護 ( 或 其 前 身「 使者」 ) 的責任, 便在情況發生時, 迅速發動與結集各國地方性武裝力量,《 漢書》 西域傳轉載都護府當時對各國調查統計中, 特別列有 「 兵數」 一項,其適應動員需要為堪了解。

都護之在西域, 因此權力可謂至大, 對於各個附庸國, 乃是獲得漢朝政府授權的全權統制, 這從 《 漢書》 西域傳所明載職權可知: 「 都護監察烏孫、 康居諸外國動靜, 有變以聞; 可安輯, 安輯之; 可擊, 擊之。」甘延壽接受陳湯建議發兵康居, 追擊並斬殺郅支單于, 便是事先未經報准政府的便宜行事。

"沙漠英雄"輪台胡楊林

符合這種權力與需要, 都護統制中心的都護府, 選擇條件所以必然 「 於西域為中」 ,而建立在最早屯田中心渠犁北方附近的烏壘城 (今輪台縣),立於新疆或帕米爾東西兩側心臟位置。往東連接羅布諾爾要塞地帶, 往西便是龜茲, 完成一系列貫通中亞細亞的形勢。

統制系統內,則最高權威都護之下, 高級助手除副校尉為實際軍事指揮官, 以及護宛使者專責中亞細亞事務之外,戊己校尉、伊循都尉、屯田校尉,則分別自大烏壘—龜茲支配核心幅射, 在車師、 鄯善、 莎車 ( 東于闐而西琉勒) 構成三個地區性的方面統制中心, 相互呼應, 形成沿塔里木盆地大沙漠周圍整體的大包圍圈。

不但環繞沙漠的南、北大道交通安全獲得保障, 也使平時屯墾、 戰時出擊的效能發揮到頂點, 對都護統制提供了強有力後盾與保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七年一次的浙江省人才工作會議上 組織部長為何提到這兩個古人
你覺得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是誰?
為什麼戰火紛飛的三國時代沒有遭受外族大規模入侵?
西域三十六國之龜茲(1):縫隙中求生存
中國古代沒有拼音怎麼讓別人知道讀音呢?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