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域三十六國之龜茲(1):縫隙中求生存

西域三十六國之龜茲(1):縫隙中求生存

說到龜茲,許多人都會情不自禁地問到同一個問題:鼎盛時期的龜茲不是很強大嗎,可它為什麼會長期寄人籬下,不得不在夾縫中求得生存呢?

故事得從2000年前的匈奴說起。秦末漢初,以陰山地區為根據地的匈奴,在北方草原日漸雄強。為爭奪領土,與西漢王朝之間展開了一場歷史上罕見、持續300多年的漢匈戰爭。

在戰爭初期,匈奴為擴大財源,掃除後顧之憂,聯合羌族從側翼共擊西漢,形成經營西域的戰略構想。公元前177年,匈奴單于冒頓責令右賢王西擊月氏,定樓蘭、烏孫、烏揭及其旁26國,其中車師、焉耆、龜茲、疏勒均處於匈奴控制之下。大約從公元前177年開始,至公元前101年,匈奴統治龜茲長達76年。

但是,當時的匈奴還算不上順風順水。在它的近旁,兩個大國,即漢朝和烏孫有著親密的聯姻關係,一心要和漢朝爭天下的匈奴因此感到自己被邊緣化了。於是,充滿野心的匈奴人不得不做點什麼以證明自己的存在。

精明的匈奴人發現,烏孫和漢朝往來最便捷的通道是取道天山東部然後直下河西走廊。為了隔絕烏孫和漢朝的便捷來往,匈奴於是派出重兵,一舉佔領了位於天山東部的車師族地區,這樣一來,就迫使烏孫通往中原的道路不得不經過天山以南的龜茲地區。

我們猜想,匈奴佔領車師地區可能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是單純地佔領車師,壯大自己;二是借刀殺人,即借漢朝另闢絲綢之路的大刀傷龜茲的元氣,然後待龜茲元氣大傷後再佔領龜茲。可是,匈奴人的如意算盤打錯了,他們滿以為漢朝和烏孫會溫順地接受新的現實的,只是沒想到,西漢朝廷把匈奴的侵略行為看成是斷漢朝財路的舉動,豈會聽之任之?

於是,就在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接連發動三次重創匈奴的戰爭,目的是掃清障礙,打通與西域交流的通道。由於漢武帝時期政治廉明,國力強盛,匈奴於是節節敗退,只得一步步退守到天山東部一帶。

可是,爭強好勝的匈奴人並不甘心,他們將目光投向廣闊的西域,希望通過加強對西域的控制從而尋求起死回生的機會。就在這個時候,匈奴出了他們的第二張牌,由於龜茲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匈奴於是把攻打的首個目標確定為龜茲,並把它作為控制西域的跳板,最終把整個西域都建成匈奴政權強有力的後方基地。

相對而言,匈奴地大物博,龜茲地小人稀,很快,龜茲就敗下陣來。為了牢牢地掌控龜茲,匈奴人吸取上次放任龜茲發展壯大的教訓,設立童僕都尉府,用這專管奴隸的統治機構,牢牢控制西域最豐美的水草之地—焉耆盆地和龜茲綠洲。這就是說,匈奴統治下的龜茲人是不被當人來看待的;實施人質制度,用以控制龜茲王室。這等於是在說龜茲只是匈奴統治下的傀儡政權;橫徵暴斂,把龜茲當成是向西域擴張的後方基地。這是因為,龜茲是銅、鐵、煤礦藏十分豐富的地區,控制了龜茲,就等於控制了武器和生產工具。

這樣就激發了龜茲人的民族情緒。

反抗嗎?龜茲人是「奴隸」,匈奴人是「奴隸主」,龜茲人反抗匈奴人就意味著奴隸要起義。可是,龜茲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們第一不善於打仗,第二也不打沒有把握的仗。那麼,龜茲人是不是就因此認命了呢,是不是就甘於被匈奴人奴役呢?

不是的。龜茲人雖然沒有起義,卻找到了比起義更加有效的抵抗匈奴的方式,那就是學習,而且還是韜光養晦式的學習。

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裡,龜茲不僅學會了中原先進的生產方式,而且憑藉著這種生產方式發展壯大起來,實力陡增。並且,隨著國力的日漸強盛,龜茲還相繼兼并了周圍的輪台、尉犁、烏壘等小國,就這樣,龜茲拉開了向西域大國蛻變的序幕。可是,當不可一世、自以為是的匈奴人覺察到龜茲已經強大起來的時候,一切已經晚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當時,在龜茲的西南面還有一個小國,叫扜彌國。史書記載,扜彌國距離長安9280里,人口24000人,士兵3540人。依常理,區區的一個彈丸小國,完全不足以左右西域大局,可是,一次事關西域大局的變故就因這個小國而起。

據說,龜茲在打敗扜彌國之後,為了加強對扜彌國的控制,依照漢朝的做法把扜彌國的太子賴丹抓過來當人質。

恰巧就在那個時候,漢朝著手實施歷史上極富盛名的「斷匈奴右臂」戰略。斷匈奴右臂是張騫向漢武帝提出一項宏大的戰略計劃,這項計劃的核心是與西域的強國烏孫結盟,漢帝國強勢介入西域,並最終控制西域,斬斷匈奴的右臂。

由於當時的龜茲還是匈奴的附屬國,而龜茲又質押了扜彌國的太子,所以,漢朝必須幫助扜彌國解救扜彌國的太子賴丹。大宛寶馬之戰後,漢軍從大宛回中原,龜茲是必經之路。當漢朝的大部隊打道回府路過龜茲都城的時候,李廣突然一聲令下:

「將士們,皇帝派我們出來有兩大任務要完成,第一是收復大宛,第二就是解救扜彌國的太子賴丹,現在,我們就去把太子賴丹救出來。」

「將軍,派我去吧,我只要10萬兵馬。」一個將領說道。

「將軍,1萬兵馬足夠。」另一個將領說。

「將軍,我一個兵馬也不帶,難道大漢的威信和李大將軍的旗號還不足以抵擋小小的龜茲國,解救太子賴丹嗎?」

李廣高興極了,馬上命令道:「那好,我就派你作為我的使者,前往龜茲解救太子賴丹。」

使者單槍匹馬地出發了。先前請戰的幾個將領哈哈大笑,說道:「你就等著我們去給你收屍吧!」

可是,將領們根本沒有收屍的機會,因為使者到龜茲國王面前只說了一句話,國王就服軟了。使者說:現在外國都臣服大漢(其實只有烏孫等極少國家臣用漢朝),你們龜茲憑什麼把扜彌國的太子賴丹當人質?扜彌國是漢朝的附屬國,你質押賴丹就等於質押我們漢人,欺負漢人會是什麼下場,你也想嘗嘗吧!

自從打敗大宛後,漢朝已經名聲在外,再加上使者不可一世的霸氣,更增添了漢朝的神奇和龜茲人對漢朝的畏懼。因此,龜茲國王不假思索地答應了漢朝使者的要求。

李廣把太子賴丹從龜茲救出來以後,就直接把他帶到京師,讓他學習漢朝的先進文化。沒多久,漢朝就任命賴丹為校尉(相當於今天的國家部委司局長),太子賴丹在漢朝當大官的消息傳到龜茲後,引發龜茲王室一片慌亂,尤其是那些親匈奴的貴族,更是感到末日即將到來。

就在這時,龜茲貴族姑翼向龜茲王進言:賴丹本來就是我國臣民,如今拿著漢朝的印綬來侵佔我們的土地,如果不除掉他今後必然是我大匈奴的一大禍害。龜茲王本來就對賴丹投奔漢朝極為不滿,現在,姑翼又來從中作梗,龜茲王怎麼可能咽得下這口氣呢?

因此,在姑翼的蠱惑下,龜茲王痛下決心,立即調集大量兵馬襲駐紮在輪台屯田的漢軍,並將賴丹殺害。

賴丹雖然是扜彌人,而不是漢人,但賴丹畢竟是漢宣帝賜封的官員,於是,漢宣帝下達一道密令:聯合烏孫攻打龜茲。漢朝將軍常惠帶著豐厚的禮品送給烏孫之後,聯合烏孫、疏勒、莎車諸國,遣兵5萬人向龜茲進發,興師問龜茲王殺賴丹之罪。

這時在位的龜茲王已是絳賓(關於絳賓,下文將重點介紹),他承認殺賴丹之事,但為了自保,他編造謊言說道:先王之所以殺了賴丹,完全是聽了姑翼的讒言,而我無罪,我願意殺了姑翼來謝罪。說完,絳賓就令人將姑翼捆綁起來,並把他交給常惠處置,常惠想都沒想,就立即砍掉了姑翼的腦袋。

這一招可謂一舉三得。第一,漢朝因此挽回了面子,壯了國威;第二,龜茲因此避免了與漢朝的一場大戰,幸免於難;第三,漢朝藉此警告那些想在太歲頭上動土的人,如果有誰膽敢冒犯漢朝,下一個掉腦袋的就將是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七年一次的浙江省人才工作會議上 組織部長為何提到這兩個古人
你覺得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是誰?
為什麼戰火紛飛的三國時代沒有遭受外族大規模入侵?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