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七十六,老子《道德經》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七十六,老子《道德經》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第七十六章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譯文]

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以後身體就變得僵硬。草木生長時是柔軟脆弱的,死了以後就變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堅強的東西屬於死亡的一類,柔弱的東西屬於生長的一類。因此,用兵逞強就會遭到滅亡,樹木強大了就會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強大的,總是處於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於上位。

[注釋]

1、柔弱:指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

2、堅強:指人死了以後身體就變成僵硬的了。

3、草木:一本在此之前有「萬物」二字。

4、柔脆:指草木形質的柔軟脆弱。

5、枯槁:用以形容草木的乾枯。

6、死之徒:徒,類的意思,屬於死亡的一類。

7、生之徒:屬於生存的一類。

8、兵強則滅,木強則折:一本作「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

[引語]

這一章以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反覆說明這樣一種觀點:柔弱勝剛強。老子向來主張貴柔、處弱,他從直觀的認識角度,看到了人初生之時,身體是柔弱的,死了以後就變得堅硬了,草木初生之時也是柔弱的,死了以後就變得枯槁。這種直觀的、經驗的認識,可以說是老子處弱、貴柔思想的認識論之根源。

[評析]

老子對於社會與人生有著深刻的洞察,他認為世界上的東西,凡是屬於堅強者都是死的一類,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類。因此,老子認為,人生在世,不可逞強鬥勝,而應柔順謙虛,有良好的處世修養。我們感到,這一章又一次表達了老子的辯證法思想。這種思想來源於對自然和社會現象的觀察和總結。這裡,無論柔弱還是堅強,也無論「生之徒」還是「死之徒」,都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內在因素在發揮作用。這個結論還蘊含著堅強的東西已經失去了生機,柔弱的東西則充滿著生機。老子在這一章里所表達的思想是極富智慧的,他以自然和社會現象形象地向人們提出奉告,希望人們不要處處顯露突出,不要時時爭強好勝。事實上,在現實生活當中,有不少這樣的人,這種例子不勝枚舉。當然,這也符合老子一貫的思想主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醉愛逍遙 的精彩文章:

七十,老子《道德經》,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七十一,老子《道德經》,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七十二,老子《道德經》,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TAG:醉愛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