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風尚第一百四十三期,著名書法家王玉明

藝風尚第一百四十三期,著名書法家王玉明

本期將為讀者介紹著名書法家王玉明

書法作為獨特的傳統藝術,其藝術的物化形態就是用筆書寫線條,結字造型,而書法藝術正是通過這種物化的手段達到創造意境、表達感情的作用。正如康有為所言「書法之妙,全在用筆」。

我市著名書法家王玉明在書法實踐中尊古求源,較為完美的在書法作品中抒情達志,演繹著筆墨章法的交響樂章。

王玉明是一位詩、書、理論、鑒賞全方位的藝術家,他早年學書甘耐困頓、身居陋室,堅守「立身唯直、處事真誠、不邀寵、不隨流」的人生理念,經過環境迥然不同的軍地鍛煉和奮力攀登,終於以他的天賦與毅力成就了他書法藝術上的巨大成功。

王玉明從藝幾十載,他的藝術成就鮮為人知,與他同輩的京津一大批書畫家不僅和他過從甚密,而且都十分讚賞他的人品、學養和作品,這其中有夏湘平、孫伯翔、於復千、唐雲來等等。王玉明的藝術成就的獲得僅從各屆書協舉辦的各種展會上捧得的獎項中即可見一斑。筆者近日在京參加一項藝術活動,有幸見到了原總政治部著名書畫大家夏湘平,談話中提及王玉明的為人為藝,夏老對其評價頗高,讚美之辭不絕於口。

王玉明的書法,早期習秦小篆、漢隸、魏碑和顏真卿的大楷,中期痴迷於唐以後的柳公權、懷素和被稱為宋四家的蘇、黃、米、蔡以及清代的錢南園、何紹基等。直至今日行草獨出機杼、瑧於化境。與他廣涉名家、博覽眾長密不可分。

王玉明學書講究「源」與「流」的關係,他常說「學書要學源,不要學流。」他自己學書的過程就是一個這樣的過程。從篆隸、魏碑到行書大草。而大草又是宗張旭、懷素,他始終堅持「源」與「本」,以為這才是正道,不會誤入歧途。當年他在名師的指導下臨寫錢南園的《施芳古壽序》、《程子四箴》等,從中體會清代大家學顏創新的經驗;之後對漢碑《石門頌》、《張遷》、《禮器》等亦曾用心研習,以補筆力之遒健。所以他的楷書脈承顏、錢,得顏之雄茂又較之嚴謹,得錢之精到又較之婉潤,實為顏錢之融合與發展。其隸書源自北碑用筆平正、結體疏朗,且有顏書筆意,亦可窺見何紹基所臨漢碑之韻致。其行書以顏錢為宗,兼有蘇、黃、米、蔡之風神,且常以篆隸筆意出之,姿致多態,秀逸自然。時常行草中又見二王元素,這些求源尋本的習書方法是王玉明的獨到之處。所書「清風鳴蟬」清勁瀟洒,天趣盎然;所書《毛澤東詞·菩薩蠻·大柏地》豪今邁古,能草不狂;所書《唐·祖詠 終南陰嶺秀》靈秀華滋,卓然不群。

欣賞王玉明的書法,你會感覺他的作品是在對立矛盾中尋求統一。在這樣的統一之中才能顯出書法的生動和張力。特別是他近年的作品,以強烈的面目,自成一家,獨立書壇,另張一軍。即正斜、斷與連、潤與枯、曲與直、方與圓、巧與拙、遲與速、鈍與利、粗與細、密與疏等等要素,耕成豐富而大氣的節奏,給人們以高度的美和享受。又見王玉明寫作書法時那簡直就是「沉著痛快」的身心感受,他到底是如何將「沉著」與「痛快」這對書法矛盾最終演繹成對立統一還常以出新之變化,那就不妨進入王玉明的書法世界瀏覽一番吧。

專欄中以《於唐法立筋骨 從晉韻尋化機》《剛以達志 柔以抒情》為題刊發了天津師範大學教授頓子斌,藝術評論家周月慶的藝術評論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風尚 的精彩文章:

TAG:藝風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