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國家衛生計生委為你貼心搭配抗癌膳食

國家衛生計生委為你貼心搭配抗癌膳食

國家衛生計生委為你貼心搭配抗癌膳食

隨著科技發展,惡性腫瘤已經由一個只能手術、進展快、預後不佳的疾病,轉變為手術、放化療及生物治療並用,長期帶瘤生存的慢性病。鑒於此,如何保證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腫瘤學界的高度重視。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惡性腫瘤患者膳食指導》為抗腫瘤治療期和康復期的惡性腫瘤患者(尤指攜瘤患者)進行膳食指導,改善處於該階段的患者,因腫瘤本身和抗腫瘤治療的影響導致攝入量減少及體重下降,誘發或加重營養不良的現象。

國家衛生計生委為你貼心搭配抗癌膳食

別片面誇大某些食物抗癌作用

惡性腫瘤患者在治療期及康復期,維持體重穩定,並保持理想體重,對預後有好處。處於這個階段的患者,由於腫瘤本身和抗腫瘤治療的影響,常導致攝入量減少和體重下降,誘發或加重營養不良的發生。應通過合理膳食,適當運動,保持適宜的、相對穩定的體重。食物的選擇應多樣化,不建議片面誇大某些食物的抗癌作用,以防止營養攝取不均衡。建議提高膳食中的蛋白質含量,攝入更多的優質蛋白,以減緩腫瘤所導致的蛋白降解及蛋白合成降低。由於腫瘤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能力較強,而且以糖酵解的代謝方式為主,因此建議限制糖類,特別是精製糖的攝入。當惡性腫瘤患者在治療期及康復期,經過膳食指導仍不能滿足目標攝入量時,建議進行腸內、腸外營養治療,以滿足患者的營養需要。

粗糧、果蔬對預防腫瘤有作用

國家衛生計生委為你貼心搭配抗癌膳食

每天最好能吃50g以上粗糧、穀類包括米、面、雜糧,薯類包括馬鈴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及B族維生素。保持每天膳食中有適量的穀類食物,每天應攝入200g~400g。穀類加工過於精細可導致其表層所含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和膳食纖維大部分會流失,粗細搭配有利於合理攝取營養素,因此建議每天最好能吃50g以上的粗糧。在結直腸癌術後早期,為減少大便量,要減少粗糧攝入。此外,腫瘤會引起胰島素抵抗,以及放化療治療對機體的損傷可導致相當一部分腫瘤患者發生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損,粗糧較精細加工的碳水化合物類食物血糖生成指數更低,更有利於控制血糖。

可以用豆類和豆製品代替肉。它們是優質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營養素(植物固醇)的重要來源,不含膽固醇。豆類與穀類一起食用,可通過蛋白互補作用從而增加蛋白的利用。

目前市面上的豆製品種類很多,大體可分為傳統豆製品、豆奶類豆製品和新型大豆蛋白類豆製品。同時,豆製品富含必需脂肪酸和磷脂,不含膽固醇,是肉類食品的良好替代物。主要存在於豆科植物的大豆皂苷、大豆異黃酮和大豆多肽,可能對癌症的預防及治療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國家衛生計生委為你貼心搭配抗癌膳食

每天至少吃400克蔬菜和水果。為預防癌症和慢性病,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每天至少吃5份(至少400克)不同種類的非澱粉類蔬菜和水果。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發布的綜述中提出,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對預防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的腫瘤可能有保護作用。

國家衛生計生委為你貼心搭配抗癌膳食

多種植物油換著吃。豐富多種油脂來源,包括n-6多不飽和脂肪酸、n-3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等,有利於維持腫瘤患者的炎症平衡,降低脂質過氧化反應,因此建議多種植物油交替食用。

遠離紅肉、酒精與腌制食品

國家衛生計生委為你貼心搭配抗癌膳食

應減少紅肉的攝入

有研究發現,大量食用紅肉的人群腸道中N-亞硝基化合物水平增高,可增加患結腸癌等腫瘤的風險。此外,肉類食物經腌制或熏制等加工後所含的亞硝酸鹽或苯並芘等致癌物質含量顯著增高,應儘可能避免。對於放化療過程中的患者,當伴有胃腸道損傷時,推薦製作軟爛細碎的動物性食品,以降低胃腸道負擔,促進吸收。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導2007》推薦每日攝入量:魚蝦類50g~100g,畜禽肉類50g~75g,蛋類25g~50g。

國家衛生計生委為你貼心搭配抗癌膳食

避免酒精攝入

沒有證據表明飲酒量低於多少就不會增加其所導致的癌症的危險性。也就是說,如果單純依據癌症方面的證據,即便少量飲酒也應該避免。同樣,證據表明所有含酒精飲料具有相同的作用。沒有資料表明,不同飲料類型有顯著差異。因此,無論是啤酒、葡萄酒、烈性酒(白酒),還是其他含酒精飲料,都應該避免飲用。

國家衛生計生委為你貼心搭配抗癌膳食

限食鹽腌或過鹹的食物

避免食用用鹽保存的食物。少吃燒烤(火燒、炭燒)、煙熏的動物性食物。在明火上燒烤或烹調肉類會形成具有致癌作用的雜環胺和多環芳烴,是導致胃癌發生的原因之一。

文/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臨床營養科主任 周莉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自助獲取轉載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假期出行,中老年人旅遊要當「心」
控費減負,健康紅利倍增
攜手並肩,共同鑄就心的長城
用好「互聯網+」,老百姓少跑腿
巧按穴位治牙疼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