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灸通任督二脈,艾灸平衡陰陽

灸通任督二脈,艾灸平衡陰陽

秋分

2017年9月23日,農曆的八月初四,我們正式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

過了秋分這一天,陰陽就開始轉化,寒暑就不那麼平衡,天氣就漸漸轉涼轉寒。養生要天人相應,講求的是保持陰陽的平衡,秋分灸,就是為了保持人體內的陰陽平衡,是至關重要的。

陰陽失衡的後果:秋分過後,陽漸少陰增多,人體內的陽氣也隨之減少,如果體內陽氣減少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出現各種不佳的臨床癥狀,比如一系列的陰寒、虛寒的癥狀,類似於過敏性鼻炎、哮喘、腹瀉、全身發涼、腰腿疼痛、老寒腿等等,要調理體內陰陽平衡,預防以上病症,最好的方法就是艾灸。

艾灸灸通任督二脈

autumn

武俠小說里經常出現「任督二脈」,打通了就能飛檐走壁練成絕世武功。實際上,中醫觀點認為,接通任督二脈,是在補充我們人體中最主要的十二經脈的不足。

督脈與三陽經發生了聯繫,稱為陽脈之海;任脈跟三陰經,特別是足三陰經發生了聯繫,稱為陰脈之海。接通任督二脈,有助於足三陰、足三陽經脈的溝通和陰陽平衡。

所以,用艾灸灸通任督二脈,可以調節全身的陰陽平衡。在秋分時的節氣灸,就是這樣的功效。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學院的吳中朝院長推薦的秋分灸時間,是在秋分往前往後一周之內都可以,最好是連續不斷地保持艾灸。

秋分灸取穴

autumn

督脈:百會穴、大椎穴、至陽穴、命門穴、腰陽關

這五個穴位對於督脈陽氣的協調有重要的作用。

任脈:肚臍以下,前正中線向下,神闕穴、陰交穴、關元穴等。不必追求穴位準確,下丹田部位都可以艾灸。

並且,在秋分灸中,要從背部的督脈開始灸。《千金翼方》中說:「凡灸法先發於上,後發於下。先發於陽,後發於陰。」艾灸時要先陰後陽,先上後下。照這個方法,可以預防秋天容易發生的疾病,也可以緩解病痛的困擾。

以下是吳中朝院長在央視演示秋分灸的視頻,視頻較長,建議在WiFi狀態下觀看

視頻中吳院長採用的是隔姜灸,灸七壯,大家在家裡進行秋分灸的時候,則可以直接用我們的小艾貼,一組就足夠時間了。在小艾貼底座內部放置一小片姜,也能達到隔姜灸的效果。如果在艾灸之前使用小艾油按摩開穴,效果更佳。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 的精彩文章:

老中醫經驗:鍾岳琦老先生留給後人的17種疾病艾灸方法,值得收藏
艾灸能解決的,為什麼要吃藥1年?
艾灸引發的血案
一次流鼻涕感冒通過艾灸成功調理方案
艾灸讓你上火了嗎?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