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殺魏忠賢沒關係,殺袁崇煥還沒關係,殺了他,明朝徹底沒戲了

崇禎殺魏忠賢沒關係,殺袁崇煥還沒關係,殺了他,明朝徹底沒戲了

崇禎皇帝在歷朝歷代的末代皇帝中,算是個爭氣的。一般的末代皇帝,如漢獻帝、徽欽二帝等,大都是窩囊廢,一副可憐蟲倒霉蛋的模樣,面對強大外敵,只會搖尾乞憐,痛哭流涕。而崇禎則不然,面對亡國的厄運,他倔強地挺直腰板,不認命不低頭,竭盡所能與強敵抗爭。即使最後失敗,也昂然赴死,選擇了與自己的信念玉石俱焚,沒給大明朝丟臉,是條響噹噹的硬漢子。

不過,雖說崇禎精神值得敬佩,但話說回來,精神不能當飯吃。當皇帝是個高難度技術活兒,沒點真本事還真就不行。尤其面對明末那種內憂外患、里外夾攻的兇險局面,更是對皇帝的治國理政水平構成嚴峻考驗。崇禎繼位時還不到20歲,能力經驗都極度欠缺,自身性格上又存在急躁、多疑的弱點,確實沒少犯錯誤,有的還相當嚴重,甚至對明朝構成難以挽回的嚴重損失。

唐太宗說:能安天下者,惟在用人。9個字說盡了當皇帝的要訣。用兵打仗、治國安邦是一項精密龐雜的系統工程,非一人之力所能為。所以用人就是第一要務。可惜這正好是崇禎的短板。明朝末年,雖然形勢險惡,但朝廷還是有一大批能臣良將的。只要慧眼識人,放手用人,敢於依靠信任人才,局面將會大有不同。就用人而言,崇禎確實是滿手好牌打爛了。

上台之初,他不由分說剷除魏忠賢勢力,還為此沾沾自喜。魏忠賢是好人壞人是另一回事,關鍵他能鐵腕無情地壓制朝廷中的黨爭扯皮,使朝廷機器高效運轉,朝政大事能迅速直接地解決。魏忠賢一死,皇帝就得看文官們的臉色辦事了。到崇禎末年,明清議和、遷都南京等生死攸關、刻不容緩的大事,全都在文官們無休止的爭論扯皮中流產,屁事也辦不成。

上台第二年,18歲的崇禎又犯下人生中的一大錯誤:斬殺袁崇煥。袁崇煥固然不是完人,毛病很多錯誤不少,但他的用兵才能和忠誠度是絕對毋庸置疑的。試問當時除了他,還有誰能穩定住行將崩潰的遼東戰線,誰能連續擊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大梟雄。懷疑袁崇煥的忠誠度,暴露了崇禎眼光的拙劣和用人手腕的嚴重低能。袁崇煥這樣不世出的人才,最起碼崇禎可以先把他下獄,留他一條命在,以備異日之需。

殺這2人,尚且不足以對明朝產生致命影響,但他殺掉第三個人,則斷送了明朝的最後希望。這個人就是登萊巡撫孫元化。當時世界範圍內正在發生火器裝備的換代升級,而明軍大規模裝備先進火炮、火槍,將使明朝在戰場上獲得無與倫比的巨大優勢,寧遠大捷、寧錦之戰已證明,西洋火器是明軍扭轉戰場劣勢、抵消八旗騎射優勢的不二法門。孫元化正是明朝唯一的火器專家。然而因為孫元化部下的一次叛亂,崇禎就無情地砍掉了他的腦袋。明軍的火器裝備升級換代也就此夭折,清軍繼續掌控了戰場上的絕對優勢,明朝覆滅也就沒有懸念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漢人建立的明朝為何短短276年就滅亡了,跟朱元璋關係大嗎?
為啥明朝把列強按在地上痛打,清朝卻被列強胖揍?
明朝滅亡其實是另有原因
究竟為何?朱元璋死前的一道聖旨,遭到了萬人唾罵!
面對死亡 南明朝朱家藩王都有何表現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