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梅清——黃山十九景圖冊

梅清——黃山十九景圖冊

GIF/1962K

梅清 (1623---1697),字淵公,號瞿山,安徽宣城人。生於明熹宗天啟三年(1623年),卒於清聖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順治十一年(1654年)舉人,考授內閣中書,與石濤交往友善,相互切磋畫藝。石濤與梅清,皆有「黃山派」巨子的譽稱。

梅清 黃山十九景圖冊1

梅清 黃山十九景圖冊2

宣城以宣紙的集散地名聞遐邇。宣城經蕪湖至經濟文化中心――揚州,因有長江水路而十分便捷。當年,揚州畫家如尋訪黃山,宣城無疑是一個理想的中轉站。梅清據宣城的地理文化優勢,廣交詩畫朋友。石濤曾在宣城一帶居住數十載,與梅清互為師友。石濤早期的山水,受到他的一定影響,而他晚年畫黃山,又受石濤的影響。現代畫家賀天健在《黃山派和黃山》中評道:「石濤得黃山之靈,梅瞿山得黃山之影,漸江(弘仁)得黃山之質。」他善詩和書法,並著有《天延閣集》、《瞿山詩略》,畫有《黃山紀游》冊。

梅清 黃山十九景圖冊3

梅清 黃山十九景圖冊4

梅清早期所畫的題材只是家鄉山水、故園風情。32歲始潛心畫黃山,屢登天都、蓮花、雲門、光明頂、文殊院、獅子林、煉丹台、蒲團松、西海門等百餘處勝景,深為天下第一奇山所陶醉。從此,他在絕妙如畫的山水間激情滿懷,縱橫馳騁,以詩人之心去感受自然,更以畫家之情來表現自然,不僅寫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優美詩篇,而且畫出了無數峭拔秀美、雲煙變化之勝、意境韻味無窮的黃山風景畫,與黃山結下了奇緣。他自稱「游黃山後,凡有筆墨,大半皆黃山也」。

梅清 黃山十九景圖冊5

梅清 黃山十九景圖冊6

梅清是畫黃山奇松的高手,人們把他畫的黃山松列為神品,《宣城縣誌》稱他「善畫理,墨松尤離奇,蒼雄秀拔,為近來未有,海內鑒賞家無不寶貴」;《宛雅》稱他「好畫長松,騰攫如虯龍作勢,不可博撓;購得珍如寶物,尋傳入內延」;《蠶尾續集跋》說「宛陵梅淵公畫松為天下第一」。

梅清 黃山十九景圖冊7

梅清 黃山十九景圖冊8

梅清還是一位重友情、廣交遊的大家。他一生結交了很多有識之士、詩人和書畫朋友。他虛心好學,鍥而不捨,無所拘泥,與人交深情篤,其中志同道合者首推石濤。石濤曾多次前來宣州,在梅清作畫的天廷閣談詩論畫,互訴衷腸,兩人共游雙塔、鰲峰。梅清在《石公從黃山來宛見貽佳畫答以長歌》中寫道:「我寫泰山雲,雲向石濤飛;公寫黃山雲,去染瞿硎衣。白雲滿眼無時盡,雲根冉冉歸靈境。何時公向岱顛游,眉余已發黃山興。」

他六十八歲重遊黃山,足跡遍布黃山諸峰,又一次受到黃山雄偉景色的啟迪,創作了許多以黃山為題材的詩畫作品。他自己說:「余游黃山後,凡有筆墨大半皆黃山矣。」(贈幕潭《黃山十六景》冊梅清自題)他去世前一年還為王士禛畫《黃山雲松圖》(見郭味渠《宋元明清畫家年表》)。

梅清 黃山十九景圖冊9

梅清 黃山十九景圖冊10

依據黃山諸峰的不同神貌以及氣候變化所引起幻境般的奇景,他創造出了獨特的藝術表現方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藝術風貌,畫風由原來的秀潤淡遠變為豪放雄奇,兼以淡雅超逸。

梅清 黃山十九景圖冊11

梅清 黃山十九景圖冊12

代表這一時期風貌的主要作品有《西海門圖》軸、《西海門》卷、《白龍潭》軸、《蓮花峰圖》軸、《文殊台圖》軸、《天都峰圖》軸、《煉丹圖》軸、《黃山圖》軸,贈幕潭《黃山十六景》冊、贈稼堂《黃山十景》冊(均藏故宮博物院)、《黃山十九景》冊(上海博物館藏)、《黃山十二景》(1919年上海中華書局影印本)等等。

梅清 黃山十九景圖冊13

梅清 黃山十九景圖冊14

梅清這一時期作品以表現黃山為主,其風格與五十歲左右的畫相比,無論章法結構或筆墨意境方面都形成鮮明的對照。章法是奇特多姿,變化多端的筆墨設色和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給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人們的遐想,使人產生無窮的妙趣。

梅清 黃山十九景圖冊15

梅清 黃山十九景圖冊16

「在山中」系列 | 洪凌·一個生命的自然行跡現正火熱發售中!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庫藝術 的精彩文章:

何桂彥:「後抽象」——抽象藝術的一種新的可能性
「浮世山水行」之尹朝陽
將色彩的靈魂與命運引領永恆——尼古拉斯德斯塔埃爾
布日固德:一筆然矣

TAG: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