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前行的動力——放於利而行,多怨

人類前行的動力——放於利而行,多怨

2017年元旦以來,姜老師在微信群里給大家講《溫暖的〈論語〉》,旨在通過對這本中國儒家文化經典著作的深入解讀,從中探索中華傳統文化之源,觸摸中華民族之魂。

這一集我們的內容是:人類行動的動力——放於利而行,多怨。

請點擊音頻收聽

人類社會發展的推動力是什麼?生產力的發展。

生產力發展的動力是什麼?生產和生活的需求。

其實,也就是人類不斷發展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

從這一點上來講,說利益是人類前行的源動力,應該也沒有錯。為了獲得更多的,更好的物質上的,精神上的享受,人類會想盡一切辦法突破舊有的桎梏,不斷地向更高的水平前進。

講《論語》,怎麼講到經濟學上去了呢?

因為今天要講的內容是:

《論語·里仁第四》4·12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注釋】

放:音fǎng,同仿,效法,引申為追求。

怨:別人的怨恨。

【譯文】

孔子說:「為追求利益而行動,就會招致更多的怨恨。」

這是我能找到的,有關這句話的最常見的一個解釋版本。

這樣的說法是違背經濟學原理的。

我們不苛求2500年前的孔子懂經濟學,但以孔子的智慧而言,也不至於一點兒這方面的感性認識也沒有。雖然人活著不是為了吃飯,可是,人活著不能不吃飯啊。

GIF/1K

《論語》向來被稱為微言大義。孔子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呢?

這句話,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如何理解「放」

我查了一下《說文解字》,也看了《辭海》。這兩本書,一本夠老,一本夠全。都夠權威。

綜合一下:

:放(拼音:fàng),漢字,左右結構,形聲,從攴(pū),從方,方亦聲。「方」義為「城邦國家」,「攴」與「方」聯合起來表示「以國家的名義將罪犯驅逐出境」、「攻克敵方城邑後將其全體居民強制驅離」。本義是驅逐、流放。引申為放棄,捨棄,免去,免除。

如果根據這個意思來理解,則為:放棄利益而去做事,會招致很多怨恨。

這樣理解,是不是有違三觀呢?

放棄利益,不講利益,那是無私,是一種非常高尚的品德。然而,人的需求中,第一需求就是生存,而生存,是需要利益保護的。

對於弱勢群體來說,對他們最大的保障,就是保障他們的物質利益。

在基本的物質利益得到滿足之後,才可以有其他的人生追求。

GIF/1K

做教育培訓,我經常給我們老師講教育者應該有的思想品德,講教育者的情懷。但是,對於普通老師來說,這些師德與情懷是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工資。如果只談理想,不談老師的實際工資效益,我無異於一個騙子,是榨取員工血汗的資本家。

還有很多的家長,自己的孩子自己知道,實在不是省油的燈。每次在老師面前只是會說一些好聽話,讓老師無償地為他的孩子付出更多的勞動,還經常會抱怨學校的老師如何地講究利益。

鄰居在下雨天幫你收件衣服,你尚且千恩萬謝,你的孩子,老師為他付出那麼多的心血,你感謝老師不是應該的嗎?更何況,很多家長從來沒有感謝老師的意識呢。

「放於利而行,多怨。」不講利益,而要求別人無償地奉獻,別人的抱怨,不是很正常的嗎?如同一切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一樣。

只談奉獻,不談利益,當然會招致怨恨。

同樣,一個企業要想發展得好,必須要有合理的健全的利益分配機制。這樣,對於勞動者才是公平的,也才能夠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

春秋末年,奴隸社會也到了崩潰的邊緣,各諸侯國已將周王室的土地分割怠盡,同時,沒落的貴族與新興的地主階級利益紛爭。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把事情做好,把各方面的力量處理好,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處理好利益的分配問題。

孔子這句話不論是對統治者來說,還是對他的學生說,都是有道理的。

GIF/1K

可是,另一方面,為什麼幾乎所有的版本的解釋都是「為追求利益而行動,就會招致更多的怨恨呢?「

這就涉及到儒家的義利觀

孔子不反對利益。只不過他講究的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論語》4·5

但在精神和物質的享受面前,孔子好像更強調精神追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他讚賞顏回:「孔子讚美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也許是因為這些語句吧,大家對儒家有個誤解:以為儒家是重義輕利的。但事實上,也並不如此。

現實生活中,孔子的生活是很講究的。

1 、飲食考究

注重食品衛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臭惡不食」;「色惡不食」;「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魚餒而肉敗,不食」;「沽酒市脯不食」……

喜食姜醬:「不得其醬,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注重飲食禮儀:「割不正,不食」;「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飲食觀非常注重養生和科學

不暴飲暴食:「食無求飽」

不挑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不做酒鬼。:「惟酒無量,不及亂。」

2 、出則乘車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

3 、喜歡音樂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4 、喜歡旅遊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過如此講究的生活,沒有經濟基礎是不行的。

關於孔子的年薪,《史記》是有記載的。

《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遂適衛,主於子路妻兄顏濁鄒家。衛靈公問孔子:「居魯得祿幾何?」對曰:「奉粟六萬。」衛人亦致粟六萬。居頃之,或譖孔子於衛靈公。靈公使公孫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獲罪焉,居十月,去衛。

【譯文】

孔子於是去到衛國,寄居在子路的妻兄顏濁鄒家。衛靈公問孔子:「在魯國得俸祿多少?」孔子回答說:「俸祿糧食六萬。」衛國人也致送糧食六萬。過了不久,有人向衛靈公說孔子的壞話。衛靈公派大夫公孫余假頻繁出入孔子住所。孔子害怕得罪衛靈公,居住了十個月,離開衛國。

孔子周遊列國,非常潦倒。後因冉有(冉求)在魯國為季康子打仗,立了軍功,冉有將自己的才華歸於孔子的教導,孔子才又被季康子厚幣迎歸。

孔子晚年雖不從政,但是,在魯國的待遇是不低的,這樣才保證他可以心無旁騖地修訂《詩》《書》《禮》《春秋》等著作。

然而,孔子並不是對物質貪得無厭的人。他自己薪水高,這樣的收入,也保證了孔子生活的「排場」,有了家臣——「宰」。他給他的手下人,工資也不低。

「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黨乎!』」(《論語·季氏》)所謂「宰」也就是家務總管,孔子的學生子路、冉求都給掌握著魯國最高權力的季孫家當作這個角色。

從這裡,我們看到,孔子是一個非常善解人意的人。原思家貧,他給原思的俸祿多,原思推辭,他就說:你可以分給你的鄰居啊。

這就是「放於利而行,多怨。」 孔子不是一個把錢都摟到自己身上的人,他有和別人分享的意識。

同時,孔子本身對於物質生活的追求是適可而止的。他精神上有著過最簡單的生活的準備。他本身有著遠大的精神追求。在精神追求面前,物質上的貧困是不值得一提的。所以,他被困於陳的時候,仍然彈琴從容,並且說出「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的話。

孔子 是那種享得了福,受得了苦,在物質上比較超然的人。

因此,他對物質利益的作用也看得很清楚。

GIF/1K

同樣地,我們可以在下面這則《論語》中看到:

《論語·顏淵十二》12.9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注釋】

(1)盍徹乎:盍,何不。徹,西周奴隸主國家的一種田稅制度。舊注曰:「什一而稅謂之徹。」

(2)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稅。

【譯文】

魯哀公問有若說:「遭了饑荒,國家用度困難,怎麼辦?」有若回答說:「為什麼不實行徹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稅呢?」哀公說:現在抽十分之二,我還不夠,怎麼能實行徹法呢?」有若說:「如果百姓的用度夠,您怎麼會不夠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夠,您怎麼又會夠呢?」

【評析】

這一章反映了儒家學派的經濟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魯國所征的田稅是十分之二的稅率,即使如此,國家的財政仍然是十分緊張的。這裡,有若的觀點是,削減田稅的稅率,改行「徹稅」即什一稅率,使百姓減輕經濟負擔。

只要百姓富足了,國家就不可能貧窮。反之,如果對百姓徵收過甚,這種短期行為必將使民不聊生,國家經濟也就隨之衰退了。這種以「富民」為核心的經濟思想有其值得借鑒的價值。

在這一章中,我們看到,魯哀公問有若如何解決經濟赤字。收20%的稅不能滿足他的需要,言下之意,要提高稅收。而有若的意見是減稅,將稅收減到10%。

對於統治者,掌握生殺大權的人,如果他們想和百姓爭奪利益的話,那百姓就太苦了。所以,以追逐利益為指導思想去行動,必然會招致百姓的抱怨。而官府的行為如果衝破了百姓能忍受的底限,則會出現「官逼民反」的社會大動蕩。

我們現在公司運營也罷,與人合作也罷,或者獨立經營一門生意也罷,太多人是「放於利而行」,一味地考慮自我利益最大化,這樣必然留不住員工,讓合作夥伴生怨,同時,他做的生意也會招致同行排擠。《反壟斷法》所防止的也是這種單純地「放於利」的行為。

利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東西,對合作者,對下屬都不能不為他們考慮;而對於處於天時,地利,人和一切都很順風順水的人來說,不要太追逐利益,要懂得分享,要懂得適可而止。

放於利而行,多怨。

我的理解就是這樣,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得到一點啟迪。

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姜老師教學會所 的精彩文章:

TAG:姜老師教學會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