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感動上海年度人物:傳遞一座城市的光榮

感動上海年度人物:傳遞一座城市的光榮

新聞顏周周見!

本周你有沒有錯過這些焦點人物?

GIF/724K

傳遞一座城市的光榮

感動上海年度人物

有這樣一群人,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堅守,砥礪前行,留下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們就是剛剛揭曉的2017感動上海年度人物——「風雲勇士」風雲四號衛星研製團隊、「試飛雄鷹」蔡俊、「強軍標兵」王新峰、「革新能手」胡振球、「科技先鋒」潘建偉、「科創仁醫」葛均波、「村民公僕」沈彪、「核電焊神」羅開峰、「證史神探」上海博物館考古隊和「科普院士」褚君浩。

這些年度人物來自各行各業,都有一個值得尊敬的共同點,那就是在人生道路上,始終不忘初心,堅守夢想,步伐堅定,迎難而上。

今年5月,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縈繞中華民族百年的「大飛機夢」取得突破性進展。首飛機長蔡俊回憶起當天的情形,仍然激動不已。他說:

這是我們上海市對我們這些人從事大飛機工作的一個認可吧!其實給我們更多的動力來完成大飛機的首飛取證工作,讓我們能夠安全高效地試飛,早日讓大飛機取證,進入市場。

上海博物館考古隊這次作為一個團隊獲獎。這支平均年齡33歲的年輕隊伍,近年來對上海的廣富林遺址、青龍鎮遺址、崧澤遺址、福泉山遺址、元代水閘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其中,青龍鎮遺址發掘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為探索海上絲綢之路考古增添了新依據,成為上海千年城鎮史的重要實證。儘管工作上取得了諸多成績,考古隊代表、上博考古部主任陳傑依然很謙遜。

我們以文化工作者這樣一個角度,或者從考古工作者的角度能參與到這樣一個活動裡面,實際上是非常榮幸的一件事情。因為在很多人看來,可能文化的活動不像其他的一些獲獎人物那麼醒目,但我們希望通過我們默默地工作,通過我們地努力,能夠讓大家更多了解我們這兒的歷史,然後通過這種歷史的了解,能夠為我們的城市積攢更多的力量。

感動人物中,還有一些院士的身影。他們追逐夢想的步伐,從來就沒有停歇。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家褚君浩是一位「心系科普的院士」。為他頒獎前,主持人拿出褚院士初中時的筆記本,上面寫著這樣一段話——並不是任何一種科學思想都能立刻被理解並運用到實際當中,應該讓它自由發展,不要讓它走入貪圖功利的歧途。

獲獎我感到非常高興,這是大家對我工作的肯定和抬舉,這次我們感動上海其中許多都是從事科技方面工作的,說明我們社會對科學更加重視,對技術更加重視。

還有很多來自基層一線默默耕耘的勞動者,他們以日復一日的行動踐行理想,守護家園。

十年前,懷揣著當個好工人的樸素夢想,胡振球從安徽農村來到上海。從一個連圖紙都不會看的農民工,自學成長為技術能手。但他並未止步於此,而是不斷學習鑽研,主動「跟車吃土」,發明了「清掃車邊吸塵口自動避讓裝置」。這項發明成果創造了經濟效益4000多萬元,並在第七屆國際發明展覽會上榮獲金獎。如今已是上海神舟汽車節能環保公司車間主任的胡振球,大膽嘗試,創新工藝,完成技術革新50多項、技術攻關10多項、發明等各種專利14項,向著「大國工匠」不斷努力,在上海這個第二故鄉,不斷創造新的奇蹟。

從「感動上海年度人物」身上,總能感受一些震撼人心的力量,他們,傳遞著一座城市的光榮。

受得住寂寞 過得起平淡

最「美」的書桌

這兩天,一張書桌成了網路熱搜。書桌上有很多道劃痕,還有一片已經看不出原來的漆色。明明是一張磨損得極其厲害的書桌,卻偏偏有人說:這是最「美」的書桌。只因它的主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劉先林。或許你已經不記得這個名字,但說起「赤腳穿舊鞋乘坐高鐵仍然筆耕不輟」,你是否回憶起當時那位「高鐵二等座中最尊貴的客人」。時隔三個月,這位78歲的老院士和自己的辦公桌一起,再一次登上了熱搜。

1939年出生的劉先林,從事測繪儀器研發55年,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量尺」做到了極致,將中國測繪儀器的水平推進到國際領先地位。他曾用很少的科研經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填補多項國內空白,為國家節省資金2億多元,創匯1000多萬元。他通過儀器研製有力地推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大大加快了中國測繪從傳統技術體系向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的轉變。劉先林說,測繪工作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大家手機里使用的地圖,而他的工作就是把地球搬回家。

作為測繪人,結合生產搞裝備研發是劉先林的原則。劉先林不看重論文、不關注專利,不單純追求填補行業空白,他所有的創新成果沒有一個躺在文件櫃,全部在實際中得到了應用,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這一點,從劉先林的書桌中就可見一斑。而一說起這些「寶貝」,劉先林也立時神采奕奕,就連接受採訪時,手還不時地摸一下辦公桌上的剪刀。

劉先林的動手習慣由來已久,他說,「既要動腦,也要動手,要做到實實在在的貢獻,做有用的科研,把艱苦奮鬥、不怕苦不怕累、敢於創新的精神傳遞給年輕人。」

幾十年如一日,劉先林牽頭的幾個重大項目,從開始到成功,幾乎每次都要經歷10年磨礪、上百次的失敗、無數次的起起落落。甚至,他曾為了解決空中測量程序的一個難點問題,在機房整整待了3天3夜。

用最簡陋的書桌,卻被稱作「最美」;著最樸實的衣裝,卻最「尊貴」。勤勉和專註,終究讓他超脫於錦繡繁華,受得住寂寞,過得起平淡,最終用極致的樸實成就了最美的自己。

有安全感的色彩

藍底白字

有個問題不知道大家關注過沒有,警方在網路上發布警情通報,幾乎清一色用藍底白字的樣式……這兩天,微博上有個好奇寶寶就問出了這個問題,還@了警界大V「江寧公安在線」,人稱「江寧婆婆」。她用一張圖解答了這個問題!

很多網友表示看完眼睛好疼!

圖上說:「因為實踐證明,如果是其他配色的話,會看不清我們發的到底是什麼東西,甚至會眼瞎你,隨便感受一下。」這句話用了7種不同的配色,包括黃綠、紅粉、白黃等等。

儘管這張圖很晃眼,然而,一些網友並不服氣!有網友就問,不能白底黑字嗎?還有網友問:黑底紅字呢?於是江寧婆婆再次扔出了一張圖……黑色的背景上面寫著「你想聽鬼故事嗎?」

最後,她還放了個大招,發出一張藍底紅字圖,「好了就這樣吧,其實這張才是終極配色,我前面一直好心不給大家看,就用這張圖結束吧。大家還有問題么?」

看完圖,網友們紛紛表示心疼眼睛。有網友留言「對對你說的都對,我們沒有問題了,你把圖放下有話好好說」,還有網友說「知道了知道了,藍底白字是經過你們嚴謹科學實踐過的,完全沒有意見了」。

不過講真,藍底白字這種操作,在生活中應用廣泛,例如車牌、路牌,看上去比較舒服。有網友找到了《警察制服的心理影響》這本書。書中提到,「從心理學上來說,藍色會潛意識地給人一種舒適感和安全感,因此對於權威人士來說,藍色是警察的首選。」想來的確有道理!

除了這些熱點人物

本周《新聞男女》還邀請到

2017年「上海工匠」稱號獲得者

當代古琴製作家、演奏家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斫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楊致儉

具體詳情

請鎖定FM90.9東廣新聞台

本周六上午9:00-10:00首播

下午12:00-13:00重播的《新聞男女》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廣新聞台 的精彩文章:

上海廣播現場秀2天超長待機 玩點新花樣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工作怎樣才能360度無死角「到位」?
平移出奇蹟!探尋上海五大建築平移奇蹟

TAG:東廣新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