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史|「學霸」康熙

讀史|「學霸」康熙

之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提到一個細節:「康熙曾經對西方科學技術很有興趣,請了西方傳教士給他講西學,內容包括天文學、數學、地理學、動物學、解剖學、音樂,甚至包括哲學,光聽講解天文學的書就有100多本。」

細節背後是一段有趣的歷史——一個「學霸」型皇帝康熙,為何沒用所學為大清帝國插上科技的翅膀,跟上世界的腳步而不是悄然落伍?

己不知,焉能斷人之是非?

發明微積分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是不折不扣的康熙粉絲。

在他眼裡,康熙就像一個備戰高考的高三學生:「求知慾強烈到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這位受全國文武百官頂禮膜拜的君主竟可以同傳教士一天三四個小時地關在房間,如同師生一般的相處,熟悉精密儀器,共同鑽研書籍。」

可為何一個皇帝要如此投入地學習西方科學?

這恐怕要從一部曆法的存廢之爭說起。

1645年,多爾袞頒行傳教士湯若望等人編寫的《時憲歷》,但新法引來欽天監漢官楊光先的攻擊。楊光先說,大清朝可以存在億萬年,但新曆法只編寫200年。他認為大清寧可缺好曆法,也不能容忍洋人存在。楊光先獲得重臣鰲拜支持,於是《時憲歷》被廢除,湯若望、南懷仁等西方傳教士入獄,楊光先任欽天監監正,吳明烜任副職。

不過湯若望、南懷仁被下獄後發生意外,北京地震了。湯若望、南懷仁被釋放。後康熙親政,派人拿著曆書詢問南懷仁的意見。南懷仁毫不客氣,指出康熙八年的閏十二月,應在康熙九年正月。康熙讓楊光先、南懷仁辯論,但沒有結果。沒有辦法,康熙命令大臣們登觀象台,實地測驗誰對誰錯。

結果,三次測驗的結果都是南懷仁正確,吳明烜錯誤。於是,康熙下令革去楊光先職務,命南懷仁為欽天監監副,管理監務,恢復使用《時憲歷》。自此,這場關於曆法的爭執以西方傳教士的勝利告終。

這件事對康熙觸動很大,本就對西方科學不反感的他,突然意識到:「朕幼時,欽天監漢官與西洋人不睦,互相參劾,幾至大辟。楊光先、南懷仁於午門外九卿前當面賭測日影,奈九卿中無一知其法者。朕思己不知,焉能斷人之是非?因自憤而學焉。」

對於康熙來說,因知識不足而產生誤判,是他這個當皇帝的最不能接受的事兒。因此,他決定要過這個獨木橋,學習西方科學。

△南懷仁

勤學百科,愛做實驗

萊布尼茨不是唯一的大牌粉絲,美國漢學家史景遷也對康熙喜歡得不得了。去年他到北大演講時,明確表示「最願意和康熙交朋友」。史景遷喜歡康熙是因為「他是首個一對一接見西方人的皇帝,甚至還學了一點外語」。

據報載,康熙在與俄國進行《尼布楚條約談判》時,意識到精通俄語和拉丁語的重要性,於是回京後就設立了「內閣俄羅斯文館」,讓八旗子弟專門學習俄羅斯語。

康熙學習西方科學,第一個外籍老師是南懷仁,負責教授天文學和數學,此後又找了幾個老師,也都有響亮的中文名:張誠、白晉和徐日升。相比南懷仁,後幾位大大拓展了授課表,不但講天文曆法和數學,還教授醫學、化學、藥學、人體解剖學。

康熙非常好學。據傳教士洪若翰記錄,康熙很容易就能聽懂他們的課,而且熱情高漲。康熙去北京郊區的暢春園(皇家園林,位於京西北部)休息,也不想中斷課程,教士們沒辦法,不管天氣炎熱還是颳風下雨,都要去給康熙上課。教士們上完課離開,康熙意猶未盡,經常自己複習授課內容,有時會叫來幾個皇子,聽自己授課。

康熙不僅好學,而且愛做實驗。他喜歡把大臣叫來看他測試天文,他還在宮裡設實驗室製藥,他在皇子皇女和宮女身上實驗種痘,他還親自解剖過一隻冬眠的熊……據說,他還在中南海豐澤園內試驗種植雜交水稻。

最令人叫絕的是,他還出版了自己的科研論文:《三角形推演算法論》。

因為康熙的好學,西方文化在中國一度盛行。康熙外出巡遊,常常帶上傳教士,同住一頂帳篷,同吃一桌飯菜。康熙的第一任老師南懷仁曾上書羅馬教廷,請求抓緊時機,派遣更多教士來華,尤其是懂天文、物理的傳教士:皇帝喜歡,待遇優厚。

束之高閣,賞之何用

康熙如此熱愛西方科學,但為什麼沒有給大清王朝插上科技的翅膀?

2014年3月,習近平主席訪德,默克爾總理送給他一幅1735年繪製的中國地圖,這幅地圖就是康熙研習西學的成果之一:調動大量人力物力,命西方傳教士繪製的《皇輿全覽圖》。

漢學家李約瑟曾評價這幅地圖為「亞洲當時所有地圖中最好的一份。而且比當時所有歐洲地圖都更好、更精確」。但就是這樣一幅足以讓後人驕傲的科學成果,更多時間是被深鎖紫禁城。

為什麼會這樣?習近平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深有感觸地說:「這樣一個重要成果長期被作為密件收藏內府,社會上根本看不見,沒有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什麼作用。反倒是參加測繪的西方傳教士把資料帶回了西方整理髮表,使西方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對我國地理的了解要超過中國人。這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呢?就是科學技術必須同社會發展相結合,學得再多,束之高閣,只是一種獵奇,只是一種雅興,甚至當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對現實社會產生作用。」

這段論述與近代教育家邵力子的看法基本一致:「對於西洋傳來的學問,他(指康熙)似乎只想利用,只知欣賞,而從沒有注意造就人才,更沒有注意改變風氣;梁任公曾批評康熙帝,『就算他不是有心窒塞民智,也不能不算他失策』。據我看,這『窒塞民智』的罪名,康熙帝是無法逃避的。」

(摘自《組工文萃》2015年第四期)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此人懷揣36個饅頭上考場,饅頭吃完還沒交卷,康熙卻賜他頭名狀元
康熙帝說三藩勢力太龐大,咱要削減軍費了,吳三桂能跑得了嗎?
他是康熙最寵愛的阿哥,康熙親自撫養,被廢原因只因這3點!
這個秋天還真是易讓人回憶
為什麼康熙可以擒殺鰲拜,而漢獻帝卻不能計殺曹操?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