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哪些基線特徵可預測急性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後腦水腫的發生?

哪些基線特徵可預測急性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後腦水腫的發生?

來自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臨床神經科學系的Magnus Thorén等開展的一項基於回顧性分析的觀察研究表明,早期腦水腫(CED)最重要的基線預測因素是基線的NIHS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動脈高密度征(HAS)、高血糖、意識水平下降和急性梗死癥狀。該研究發表在Stroke雜誌上。

CED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嚴重併發症,占所有腦梗死死亡數的5%。毛細血管內皮功能障礙會損傷血腦屏障,從而引起CED。CED會導致組織變化及增加顱內壓,通常在卒中後2-15天內導致死亡發生。臨床研究表明,接受靜脈溶栓(IVT)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現CED的風險沒有明顯增加,但有研究證據表明IVT會損傷血腦屏障,引起CED。該研究旨在明確有哪些能夠預測靜脈溶栓患者腦水腫發展進程的臨床和影像學基線參數。

研究納入了2002-2011年期間來自41個國家752個中心在SITS―ISTR(卒中治療安全實施-國際卒中溶栓登記處)中的42187例IVT治療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治療後22-36小時內進行CT或磁共振成像。基於靜脈溶栓後影像學結果將CED的嚴重程度分為3級(較輕的CED1和最嚴重的CED3)。對出現CED和未出現CED的患者的基線數據進行單變數比較,最後通過backward法logistic回歸分析每種CED嚴重等級的預測因素。

研究結果表明,在42187例患者中有9579例出現CED(22.7%),其中CED1、CED2、CED3的比例分別為12.5%、4.9%和5.3%。出現CED患者相較於未出現CED患者的基線NIHSS評分增加7分(17 vs 10,p<0.001),意識水平下降增加了18%(16.6 vs 34.2,p<0.001),急性梗死癥狀更為常見(27.9% vs 19.2%,p<0.001),動脈高密度征更為常見(37.6% vs 14.6%,p<0.001),血糖更高(6.8 vs 6.4 mmol/L,p<0.001)。同時,糖尿病、高血壓、心房顫動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出現CED組更為常見。對所有的水腫類型來說,基線NIHSS評分、HAS、血糖水平、意識水平下降和急性梗死癥狀都是獨立的預測因素。

該項研究結果表明,早期CED最重要的基線預測因素如下:基線的NIHSS評分、動脈高密度征、高血糖、意識水平下降和急性梗死癥狀。研究結果能夠改善患者選擇以及指導患者的用藥或手術治療。未來還需要更多有標準化解讀影像數據的前瞻性研究來證實該研究結果。

源文獻:

Thorén M et al,Predictors for Cerebral Edema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Stroke. 2017 Sep;48(9):2464-2471. doi: 10.1161/STROKEAHA.117.018223.

中國卒中學會學術年會(CSA)暨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TISC)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壇會 的精彩文章:

TAG:天壇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