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新生寶寶常見的7個問題你知道多少?看完就全明白了——致新媽媽

新生寶寶常見的7個問題你知道多少?看完就全明白了——致新媽媽

新生兒常見問題

1、我的寶寶有吃飽嗎?

2、什麼是新生兒黃疸(dan)?

3、寶寶「便便」你知道多少?

4、溢奶怎麼辦?

5、新生兒常見的皮膚問題?

6、尿布疹你知道多少?

7、新生兒發燒你知道多少?

如果文章沒有寫到您遇到的問題,請在下方評論,關注我後每天為您解答~!

我的寶寶有吃飽嗎?


  1. 看乳房及寶寶吃奶情況:如果乳房脹滿,表面靜脈顯露,用手按壓時,乳汁就會流出來,在吃母乳時,寶寶會發出有節律的吸吮聲,並伴有聽得見的吞咽聲音,則表示奶量充足;反之,如果乳房癟軟,擠不出乳汁,寶寶吸奶時要花很大力氣,或吃完後還含著乳頭不放,有時猛吸一陣便把乳頭吐掉而哭鬧,表明乳汁不足。

  2. 看寶寶的睡眠情況:正常的寶寶吸飽奶後會有一種滿足感,並能安靜地入睡,直到下次吃奶之前才有些哭鬧,這是吃飽奶的表現。如果以完奶後寶寶仍哭鬧不安,或睡不到1~2小時又醒來哭鬧,表示沒有吃飽,應適當增加奶量。

  3. 看新生兒的表情:如果新生兒吃完奶後對你笑,或者不哭了,或者馬上安靜入眠,說明寶寶吃飽了。如果吃奶後還哭,或者咬著奶頭不放,或者睡不到兩小時就醒,都說明奶量不足,寶寶沒有吃飽。

  4. 看寶寶的大小便次數:一般新生兒每天小便8~9次,大便4~5次,呈金黃色稠便;喂牛奶的新生兒其大便是淡黃色稠便,大便3~4次,不帶水分。這些都可以說明奶量夠了。如果不夠的時候,尿量不多,大便少,呈綠稀便。

  5. 看寶寶的體重增長情況:一般來說,足月新生兒頭1個月每天可增長25克體重,頭1個月增加720~750克。如果是體重不增或增長不夠,要麼有病,要麼餵養不當。餵奶不足或奶水太稀導致營養不足是體重減輕的因素之一。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一)生理性黃疸

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有關,包括膽紅素生成相對較多;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能力不足;血漿白蛋白聯結膽紅素的能力差;膽紅素排泄能力缺陷;腸肝循環增加。因此60%足月兒和80%早產兒在生後第1周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

(二)病理性黃疸

1.膽紅素生成過多

因過多的紅細胞的破壞及腸肝循環增加,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常見的病因有:紅細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腸肝循環增加、紅細胞酶缺陷、紅細胞形態異常、血紅蛋白病、維生素E缺乏和低鋅血症等。

2.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

由於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常見的病因有:缺氧和感染、Crigler-Najjar綜合征(先天性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缺乏)、Gilbert綜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結合膽紅素增高症)、Lucey-Driscoll綜合征(家族性暫時性新生兒黃疸)、藥物(如磺胺、水楊酸鹽、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垂體功能低下、21-三體綜合征等。

3.膽汁排泄障礙

肝細胞排泄結合膽紅素障礙或膽管受阻,可致高結合膽紅素血症,但如同時伴肝細胞功能受損,也可有未結合膽紅素的升高。常見的病因有:新生兒肝炎、先天性代謝性缺陷病、膽管阻塞、Dubin-Johnson綜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結合膽紅素增高症)等。

3、寶寶「便便」你知道多少?

1、新生兒胎便(墨綠色)

(1)剛生下來的寶寶,即使沒吃一點東西,出生後6~12小時也會拉出墨綠色胎便。

(2)不知道是寶寶體惜自己的媽媽,還是他們不願意把自己每天周而復始吞咽的羊水弄髒,反正寶寶一定要從媽媽肚裡出來後才肯拉自己人生第一次大便。積存了9個月的胎便必須借著頻繁的排便才能清除乾淨,一般需要延續2~3天,每天3~5次,濃重的墨綠色才能消失。

(3)胎便通常沒有臭味、狀態黏稠、顏色近墨綠色,主要由孩子在胎內吞入的羊水和胎兒脫落的上皮細胞、毳毛、皮脂以及膽汁、腸道分泌物等組成。這些與生俱來的東西很難洗凈,有經驗的老人會告訴孩子的父母,頭幾天一定要包紙尿褲而不是尿布。

(4)專家提醒—這不是壞「臭臭」:早產兒排胎便的時間有時會有所推遲,這主要和早產兒腸蠕動功能較差或孩子進食延遲有關。

新生寶寶常見的7個問題你知道多少?看完就全明白了——致新媽媽

新生兒胎便(墨綠色)


2、過渡期大便(黃綠色)

(1)胎便排出的那幾日,餵奶也開始進行,待排凈胎便,向正常大便過渡時的大便呈黃綠色。多數新生兒在吃奶2~3天後大便呈現這一階段,然後逐漸進入黃色的正常階段(母乳餵養的寶寶)。

(2)專家提醒——這不是壞「臭臭」:新生兒餵養開始的時間和攝入奶量會直接影響過渡便出現和持續的時間。若開奶延遲,或攝入奶量太少,過渡便出現的時間也會推遲。

3、哺乳期大便

(1)母乳餵養的寶寶(金黃色的軟糊便)

A、由於母奶中含有豐富的寡糖,能夠充分地刺激腸胃蠕動,因此大部分寶寶不會有硬便的情形,也不會有明顯臭味,呈金黃色,偶爾會微帶綠色且比較稀;或呈軟膏樣,均勻一致,帶有酸味且沒有泡沫。母乳餵養寶寶的解便次數很彈性,通常新生兒期次數較多,一天2~5次,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2~3個月的孩子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嬰兒如果出現大便較稀、次數較多等情況,只要嬰兒精神及吃奶情況良好,體重增加正常,沒有解便困難、腹痛、脹氣的情形,就都是正常的,家長沒有必要擔憂。

B、專家提醒—這不是壞「臭臭」:母乳餵養的新生兒甚至會發生一天排便7~8次的狀況,父母不必擔心,這叫做生理性腹瀉,屬於正常現象,到寶寶長到一定時期這種腹瀉會自動消失。

(2)人工餵養的寶寶(土黃色的硬膏便)

A、用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大便較少,通常會幹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只要不難解,不似羊便,就沒關係。如果消化沒問題,通常會是土黃或金黃色,略帶一些酸臭味,每天約1~2次。

B、專家提醒—這不是壞「臭臭」: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時大便會黃中帶綠或青綠,這是因為配方奶鐵質含量都很高,當寶寶對奶粉中的鐵質吸收不完全時,多餘的鐵質就會使大便帶綠色,這情形是正常的。並不是老輩人說的孩子大便呈綠色。就是受到驚嚇引起腸胃不適。

新生寶寶常見的7個問題你知道多少?看完就全明白了——致新媽媽

母乳餵養的寶寶(金黃色的軟糊便)

新生寶寶常見的7個問題你知道多少?看完就全明白了——致新媽媽

人工餵養的寶寶(土黃色的硬膏便)


4、吃輔食以後的大便(顏色較暗)

(1)寶寶從4個月開始添加輔食,隨著寶寶輔食(米粉和香蕉泥之類的食物)數量和種類的增多,寶寶便性開始慢慢接近成人,開始變得顏色較暗。寶寶吃輔食後的大便往往是棕色或深棕色,比花生醬稠,但仍然是糊狀

(2)專家提醒——這不是壞「臭臭」:吃較多蔬菜、水果的寶寶,大便會較蓬鬆。如果是魚、肉、奶、蛋類吃得較多的孩子,因為蛋白質消化使然,大便就會比較臭。

新生寶寶常見的7個問題你知道多少?看完就全明白了——致新媽媽

吃輔食以後的大便(顏色較暗)

溢奶怎麼辦?


1、溢奶最簡單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寶寶吃進肚子里的奶水量太多了,無法全盤吸收,所以才會漫出來。因此媽媽們在餵養的時候要適量,不要生怕寶寶會不夠吃而拚命地餵奶,只要寶寶不覺得餓,這個量就足夠了。

2、媽媽們要根據自己寶寶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合理的餵養時間表,沒有特殊因素影響的前提下,要按時給寶寶餵奶。不要讓寶寶長時間餓著。不然當你再次餵奶時,寶寶就會因為太餓而吮吸得很急切,這樣很容易就會把空氣也吞進肚子里。一旦有氣體進入體內,寶寶就會打嗝,就可能會把奶水溢出來。

3、因為嬰兒的胃與成年人不一樣,是呈水平位置,如果媽媽們採取平躺的姿勢餵奶,那肯定是沒有辦法讓奶水順利進入寶寶的胃腸道的。所以在餵養的時候,媽媽們要坐著或者是站著,保持上身平直,這樣才能利於寶寶將奶水喝進肚子里而不會溢出來。

4、很多寶寶剛剛吃完奶後會打嗝,這就是因為在餵奶的過程中吸入了一些氣體。這個時候媽媽們就要豎著抱起寶寶,輕輕拍打他的背部,幫助他把氣體排出來,避免打嗝的時候出現溢奶的情況。

5、就像我們成年人剛吃完飯不能馬上運動一樣,寶寶剛剛吃完奶也要休息。家長們千萬不要再這個時候去逗弄寶寶玩耍或是活動,否則是很容易會讓寶寶把奶水吐出來的。

5、新生兒常見的皮膚問題?


1.嬰幼兒的皮膚問題

在寶寶最初的幾個月中,會出現很多的皮膚問題。這些皮膚問題包括:脂溢性皮炎、濕疹、尿布疹、中毒性紅斑、栗粒疹、嬰兒痤瘡等。某些正常的荷爾蒙的變化的或未成熟的毛孔所造成的,而有些則是由炎症引起的,或者很少,感染。

2.新生兒皮疹

因為大部分的新生兒的皮疹都是正常的,一般不需要特別的治療。如果寶寶出現比較嚴重的皮疹,需要一些額外的治療時,一定要尋求醫生的幫助。

3.尿布疹

嬰兒的皮膚極為嬌嫩,若長期浸泡在尿液中或因尿布密不透風而潮濕的話,臀部常會出現紅色的小疹子或皮膚變得比較粗糙,稱為「尿布疹」或「紅屁股」。如果嬰兒長時間裹著濕尿布或臟尿布,皮膚就會受到刺激,形成尿布疹。雖然大部分嬰兒可患此病,但有些孩子對尿布疹的敏感性要比另一些孩子高。每次換尿布時,都要徹底清洗寶寶的尿布區域。有些父母會把棉球、噴水瓶或一暖瓶溫水放在寶寶換尿布的地方,以方便清洗。洗完後,要記得把寶寶的皮膚的水搌干,千萬不要來回擦。

4.嬰兒痤瘡

新生兒痤瘡也叫嬰兒痤瘡,是由於母體內的雌激素造成的。這和青春期痤瘡類似,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嬰兒痤瘡會在幾個星期內自行消失,不需要特別的治療。

5.新生兒紅斑

新生寶寶皮膚表面的角質層尚未形成,真皮較薄,纖維組織少,但毛細血管網發育良好。常常一些輕微刺激如衣物、

藥物便會使皮膚充血,表現為大小不等、邊緣不清的多形紅斑、多見於頭部、面部、軀幹及四肢,一般來講寶寶沒有其他不適感。

6.濕疹

濕疹也被稱為特應性皮炎,是一種瘙癢皮疹的發作,。它一般在寶寶3個月以上時發作,最常出現在頭皮,面部,軀幹,四肢(胳膊肘和膝蓋),甚至是尿布區。治療主要是避免觸發,然後再選擇其他的治療,治療方法主要是使用保濕劑和外用類固醇。

7.生理性脫皮

剛出生的寶寶因皮膚最表面的角質層太薄,肯皮和真皮之間連接的也不緊密,所以常常表現出腳踝,腳底及手腕部皮膚干而粗糙,以防引起皮膚損傷而引起感染,甚至敗血症。如果想撩撩皮膚表層,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安全,溫和的保濕品。

8.搖籃帽

嬰兒皮下脂溢性皮炎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在嬰兒的第一年裡發作。常在嬰兒的腹股溝、生殖器或下腹部發現突起、粗糙的紅色斑點,由白色或黃色的厚鱗狀層覆蓋。當類似的斑點出現在頭皮上時,則俗稱「搖籃帽」。患病後雖然皮損有時較廣泛,但嬰兒吃奶及睡眠均不受影響。本病不癢或僅有輕微瘙癢。在沒有合併症時,本病可在3~4周時痊癒,只有少數患兒需2個月或更長時間才能消退。

9.痱子

寶寶的新陳代謝很旺盛,夏季氣溫又偏高,各種原因均可引起皮膚汗腺分泌增多,要是皮膚不夠清潔,汗腺周圍發炎,汗液排泄不暢,便形成了痱子。加強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勤剪指甲,保持手部乾淨,避免搔抓皮膚繼發細菌感染。不要給寶寶多搽粉類爽身護膚用品,以免與汗液混合堵塞汗腺開口,導致出汗不暢,引起汗腺周圍炎症。寶寶衣著應寬鬆、肥大,並經常更換。衣料應選擇吸水、通氣性能好的薄型棉布。不要讓寶寶光著身子,以免皮膚受

到不良刺激。

10.栗粒疹

有大約50%的新生兒都會出現栗粒疹。很多父母都會發現剛出生的寶寶鼻尖,鼻翼或面部上長滿了黃白色的小點,大小約1個毫米,這是受母體雄激素的作用而使寶寶皮脂分泌旺盛所致,有的寶寶甚至在乳暈周圍及外生殖器部位也可見到這種皮疹。

護理方法:一般在寶寶4~6月時會自行吸收,千萬不要用手去擠,這樣會引起局部感染。

11.洗衣提示

嬰兒的皮膚是非常敏感的,所以選擇洗滌產品也要非常注意,在洗寶寶的衣服和被褥時一定要使用溫和無味的洗滌產品。這有助於防止過敏或皮膚敏感。

12.黃疸

常發生在寶寶出生後的2~3天,表現為皮膚呈淡黃色,眼白也微黃、尿色稍黃,但不染尿布,這可能是寶寶出黃疸了.足月寶寶不需特殊治療,多給喝些葡萄糖水即可。如果出生3天後出現,但10天後尚不消退,或是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又出現黃疸、以及在生理性黃疸期間,黃疸明顯加重,如皮膚金黃色遍及全身,應及時去醫院診治。對早產兒應密切觀察,必要時去醫院做光療和葯療。

13.嬰兒晒傷

寶寶的皮膚都是非常敏感的,不能長時間在太陽下暴晒。暴晒很可能會給寶寶的皮膚留下永久性的損害,如果帶寶寶去戶外,一點要避免陽光直射。6個月一下的寶寶是不能使用防晒霜的,出門時可以給寶寶戴好帽子,或者大一把太陽傘。超過6個月的寶寶可以塗抹兒童防晒霜。

14.嬰兒護膚產品

大多數護膚品中都含有化學物質,年齡太小的寶寶不能使用。避免給寶寶使用含有染料和香料的產品,因為這些可能會導致過敏反應。可以諮詢兒科醫生,看什麼產品更適合你的寶寶。

15.嬰兒洗澡的注意事項

給寶寶洗澡,是很多父母樂於去做的事情,但在給嬰兒洗澡時一定要注意,使用寶寶專用的洗滌用品,盡量不要用力的擦洗,寶寶在水中時一定要有人看管,減少溺水的風險。

16.什麼情況下需要看醫生

大多數嬰兒皮疹並不嚴重,幾乎不需要治療。但是有一些皮疹,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測。如果寶寶出現發燒伴有皮疹的情況,一定要及時的去醫院進行檢查。皮膚表面出現水皰或膿皰,也需要去醫院進行治療。

6、尿布疹你知道多少?


尿布疹就是咱們日常所說的紅屁股,這是嬰幼兒常見的皮膚問題之一。嬰兒皮膚嬌嫩,加上便尿對臀部的刺激,尿布覆蓋區域就非常容易出現尿布疹。被尿布疹困擾的寶寶,臀部會顯現紅斑、水腫、黃色小泡、脫皮結痂甚至是感染潰爛,由於疼痛難忍,嬰幼兒會哭鬧和睡卧不安。

寶寶患了尿布疹該怎麼對付?

首先保證皮膚完整並保持臀部乾爽相當重要。在寶寶大小便後及時更換尿布或尿不濕,並用溫水清洗以免皮膚受損。清潔臀部後,不要急於換上新尿布,應該用柔軟的布或紙拍干臀部後,在空氣中暴露一會兒,或用吹風機吹臀部直到皮膚乾爽(注意吹風機的溫度與風速)。待尿布疹痊癒後,塗上一些含有氧化鋅的護臀霜,比如爐甘石洗劑,氧化鋅軟膏進行護理。對於裂口或感染,要用抗生素藥膏,如百多邦軟膏。當寶寶臀部皮膚正常的情況下,家長可在寶寶每次便尿後塗抹一層護臀霜進行隔離護理,以減少便尿對寶寶屁屁的刺激。

如何預防寶寶患尿布疹?

一、勤洗小屁屁

預防尿布疹首先就是保持屁屁的乾淨,及時為寶寶做好清潔工作,最好是用溫水幫寶寶洗乾淨小屁屁,然後給小屁屁上搽上一層薄薄的護臀霜。注意不要撲粉,以免與尿便結成塊對小屁屁形成刺激。

注意:洗時要從上向下洗,就是先洗尿道處,再洗肛門周圍,以防止肛門部位的細菌污染尿道口。尤其是女寶寶,因為女性的尿道口離肛門近,更容易感染。

二、勤換尿片

尿布或紙尿褲如果更換得勤,就可減少小屁屁上的濕氣,大大地減少小屁屁與刺激物的接觸,尿布疹的發生率也會隨之降低。

注意:紙尿褲更換的頻率應該根據寶寶的年齡做調整,有的媽媽更換時怕寶寶側漏所以會幫寶寶包得緊緊的,這樣對寶寶是不利的,包得太緊容易導致紅屁屁、皮炎等病症的發生。

三、常給寶寶的屁屁透氣

讓寶寶的屁屁足夠乾爽,才能免遭紅屁屁的侵襲,光是勤洗勤換還不夠,還要多接受新鮮空氣的撫摸,享受陽光的沐浴。

注意:給寶寶清洗完屁屁時,先別急著穿上新的紙尿褲,讓寶寶的小屁屁多晾一會;天氣好的時候也可以讓寶寶的屁屁曬太陽。注意曬的時候不要超過半小時,可以選擇早上9點-10點,下午4點-5點這兩個紅外線相對比較低的時間段。

四、呵護寶寶的臀部皮膚

給屁屁抹上護臀膏,最後再給他換上乾淨的尿布。

新生兒發燒你知道多少?


新生兒發燒的原因

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對感染十分敏感,且多嚴重,常導致發熱、肺炎或敗血症。這是由於新生兒的解剖生理特點和免疫特點所決定的。

1、新生兒防禦功能不足,屏障功能不完善,生後初期臍部尚未癒合,皮膚粘膜嬌嫩,易破壞損傷,成為細菌入侵門戶,且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所以容易導致發燒。

2、新生兒多核白細胞的吞噬能力較差,對細菌的殺菌作用亦低於成人。

3、新生兒全身性細菌感染的侵入途徑較多,且感染的病因較複雜,可以在宮內、產時、產後感染。

如何區分新生兒發燒是何種因素導致的

新生寶寶身體發熱,爸媽應對寶寶的發熱進行初步評估,要區別發熱是環境因素所致還是疾病因素所致。

1、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引起新生寶寶發熱,最常見的原因是保溫過度:如衣著過多、捂被過多。當室內環境溫度接近30℃時,如果媽媽母乳不足,寶寶乳汁攝入減少就會引起新生兒脫水而導致出現發熱現象。環境因素引起的發熱,寶寶表現為煩躁、哭鬧、周身皮膚潮紅、手足發燙和尿少。遇到此種情況所致的發熱,家長不必驚慌。

2、疾病因素:如果新生寶寶發熱的時候,伴隨有反應較慢,面色蒼白,食慾減退,手足發涼,這就是疾病因素引起的發熱。遇到這種情況時,爸媽要理性冷靜的應對。

新生兒發燒怎麼辦

1、環境因素所導致的發燒:適當降低環境溫度(新生寶寶適宜的室溫為22-25℃),鬆開被包或多補充水分後,寶寶的體溫可降至正常。

2、疾病因素所導致的發燒:爸媽最好是及時送寶寶醫院查看。轉送途中,寶寶需要少包裹,頭部可枕冷水袋。當體溫超過39℃時可先在家中給予溫水浴或溫水擦浴,水溫為33℃—35℃,擦浴部位為前額、四肢、腹股溝及腋下。忌用酒精擦浴,防止體溫急劇下降,甚至低於35℃,反而造成不良影響。

新生寶寶常見的7個問題你知道多少?看完就全明白了——致新媽媽

健康寶寶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總結的嬰幼兒的常見問題,歡迎在下方評論您遇到的難題,小編看見後會在下一篇給出相應的答案喔!如果您覺得對您有幫助,請點贊轉發收藏喲!您的支持是小編最大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