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米諾體系之後的建築理念傳承與激揚——妹島和世的後現代思潮(一)

多米諾體系之後的建築理念傳承與激揚——妹島和世的後現代思潮(一)

妹島和世和西澤衛立的建築作品看似簡單,但是每個建築項目看來都是一個自成體系的無縫的整體,他們的建築實體呈現了一種因地制宜的隱蔽,讓人、建築、活動與環境共同構成一個感性的背景。很少建築師能像他們一樣持續探討空間、光線、透明度,以及在彼此間建立一種微妙關係。——普利茲克獲獎評審團

多米諾體系

多米諾(Dom-ino),是柯布西耶由現代混凝土框架結構技術,發展出來的建築構圖要素。理解多米諾體系,首先要知道他是創造性的。相對於啟蒙運動時期,學院派利用抽象幾何的體量與裝飾繁複的古典主義分庭抗爭,多米諾是柯布西耶受奧古斯都·佩雷等人影響,在設計古典幾何體量的同時滿足結構邏輯而得來的。

Le Corbusier多米諾住宅手稿(1914)

其次,柯布西耶利用多米諾,將結構與維護面分離。因此,看不到承重的外牆,立面也就可以設計出「橫長窗」,人可以在行進中感受建築,等等「新建築」特徵——而這種分離,也推動了「住宅即生活的機器」的思想成立。因此,多米諾也與雪鐵龍原型相輔相成。這在後面將會提到。

另外值得一提的,在多米諾體系中,結構構件的功能趨於單一化,這一方面有利於柯布西耶在自己的作品中,創造結構柱和平面分隔之間,規則和自由之間的矛盾和張力,沒有多米諾體系,是無法有那麼多豐富的層次的。另一方面,多米諾有利於正發生在專業分工等建築業內部結構的變化,為國際主義的傳播和建造奠定了技術上的基礎。

其中一點重要的意義是,在它出現之前的人文主義時期的建築統統是以形式端莊、氣勢恢宏的石材牆體圍合空間,由於技術的限制,窗尚不能開得太大,這種結構形式形成的空間給人的感覺往往是封閉而向心的,而多米諾框架結構的出現,解放了牆體,暗示了樓板的水平延展性,這便消解了石材牆體帶來的封閉感,並使空間由離心趨於均質。這對之後諸如拉羅歇、薩伏伊的出現,不能說沒有深刻的意義。而提到均質,不能不提的另一個人就是密斯。如果說柯布的多米諾住宅是用由樓板加隔牆限定空間的方式取代了之前的石牆內向結構,而這個嚴謹而固執的德國人則更進一步,乾乾淨淨地撥掉了圍護牆,僅用樓板限定空間,正所謂少即是多。1929年德國館流動空間的出現讓世人為之一驚,1950年范斯沃斯的落成則標誌著其均質空間的理論日趨成熟,由此可見,Mies Van der Rohe(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是深受柯布西耶影響的一位建築師。

至上主義的深思——極簡的靈動

在對妹島建築思想的研究中,人們常常忽視了繪畫對其的影響,事實上,妹島對圓形和正方形的偏愛是顯而易見的,伊東豐雄曾經嘲笑她是平面建築師。當抽象主義達到更高象徵性的時候便會朝著極簡主義的方向傾斜,所以在建築風格上呈現為極少主義的妹島和世與至上主義繪畫是有著不可忽視的聯繫。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馬列維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和康定斯基的創作當中找尋到妹島創作的元素。同時,妹島也從康定斯基的構成主義和抽象主義繪畫中汲取了一定的創作靈感。

(康定斯基《圓》)

(馬列維奇作品)

(馬列維奇作品)

馬列維奇認為「對於至上主義者而言,客觀世界的視覺現象本身是無意義的,有意義的東西是感情。」也就是說至上主義是強調情感抽象的至高無上的理性,反對物象的具象傳達,對於傳統性藝術中的具象表達方式,他認為必須要摒棄甚至摧毀。

在金澤美術館中,可以看到妹島力求自沉重的建築體當中釋放出一種輕快的流動性。在這個方面,同為極簡主義陣營的密斯·凡德羅是清晰的,而妹島是曖昧的,妹島並沒有排斥使用現代主義注重結構的方式對建築體進行構築,而是選擇了一種減輕構築物壓迫感的結構消隱。這個曖昧的狀態,在於結構的中心離散,密斯·凡德羅完成了古典的中心性,古典到現代最大的轉變就是離開了厚重,離開了封閉的狀態,裝飾都消失了,留下來的只剩下鋼柱、階梯和平頂。密斯建構了新的現代性——輕和透明,架構出來的網格模數具有一個清晰而強烈的秩序,而到了妹島,這個秩序幾乎不見。其次在於她放棄了密斯·凡德羅那種對細節的追求,當我們看到妹島的建築時,你會覺得很優雅,但是並沒有任何細節。妹島在密斯·凡德羅理念的基礎上,把沉重的的材料拿掉,卻增加了白色層、玻璃反射、水坡等,用材料重新建構感知的關係,使空間與人的感知產生呼應。

下期人物預告:《妹島與勒柯布西耶——建築風格的繼承與交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野草白院 的精彩文章:

TAG:野草白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