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讀「全球勝任力」

解讀「全球勝任力」

培養具備全球勝任力的拔尖創新人才,已經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融入清華的教育體系。什麼是全球勝任力?簡而言之,是指個人在國際與多元文化環境中有效學習、工作和與人相處的能力。那麼,全球勝任力的概念是如何產生的,清華學生應該如何培養全球勝任力?為此,我們訪談了清華大學副教務長、國際教育辦公室主任高虹老師。高老師深入解讀了全球勝任力的概念框架與內涵、清華的國際化培養資源,以及培養全球勝任力的實現途徑。

Q

A

小記者

清華大學國際教育辦公室

高虹老師

清華大學副教務長、國際教育辦公室主任

4.清華的國際化培養資源

Q:培養全球勝任力,離不開豐富的國際化培養資源,我們也知道學校為學生提供很多出國交流學習的機會,能否請您簡要介紹一下?

A:清華的國際化培養資源分布在課程學習(curriculum)、課程輔助(co-curriculum)和課外活動(extra-curriculum)三個環節之中,包括課程學習、學術研究、實習實踐和文化交流四種主要類型,可以通過境外(海外學習與研究)和境內(本土國際化培養)兩種方式來實現。

學校積極爭取國家面向高校學生的國際化培養資源,不斷加強與海外高水平大學、機構和企業的合作,通過多渠道統籌與整合校內外資源,推出一系列面向全校學生的國際化培養項目。很多院系通過與國外大學相關院系的緊密合作,為所在院系的學生提供出境國際化培養的機會。例如,目前有120多個校級交換生項目,為本科生提供學期/學年制的境外課程學習機會;暑期實驗室研修項目,支持本科生到國外大學的實驗室開展短期研究;國家公派研究生計劃和清華海外短期訪學計劃,為博士生赴境外開展為期3-24個月的學術研究提供機會;依託院系開展的40多個雙碩士學位項目,為碩士生的國際化培養提供了有力支撐。此外,還有「絲路新探」海外實踐、「全球南方文化浸潤」等學校組織的短期文化交流項目。

同學們通過上述國際項目,出境學習、研究或交流,這是一種深度的沉浸式的國際化培養,大家可以近距離觀察和了解不同國家的發展面貌,切身感受當地的社會和文化。即使在國內,在校園裡,國際和跨文化的交流機會也隨處可見。例如與國際學生同堂上課,或是參加國際訪問學者的講座報告,一起探討全球議題,或是中外學生一起參加學生社團活動,國際化的校園和周邊城區同樣可以提供國際化的體驗。這些境內外各種類型的國際化培養資源需要同學們主動去發現和利用。

Q:學校設立了很多海外學習與研究項目,那麼有多少比例的同學可以參與呢?是不是對學業成績和外語水平有很高的要求?

A:據統計,約40%的本科生、25%以上的碩士生和超過60%的博士生在學期間有海外學習交流的經歷,應該說有比較廣泛的覆蓋面。學校還將進一步開拓資源,為更多的學生出國(境)交流與學習提供機會。

國際項目有不同種類。側重學術能力的國際項目要求學生有優良的學業成績或研究能力,而側重拓展視野和增強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海外實踐與文化交流項目,則主要考察學生的意願和參與項目的必要性。但是,所有的國際項目都需要同學們有較好的外語水平,特別是外語的聽說能力,因為不能自如地用外語交流會使出境學習交流的效果和體驗大打折扣。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外語不僅僅是一個交流的「工具」,掌握外語對於深刻理解和欣賞不同文化非常重要,在國際與跨文化環境中,用外文與他人直接交流,給雙方帶來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5.國際化校園建設

Q:您剛才提到「本土國際化培養」,能否詳細解釋一下這個概念?

A:國際化培養,容易被狹義理解為出國學習與交流。「本土國際化培養」的意思是,即使不出國,甚至在校園裡,也可以獲得國際化培養和全球勝任力提升的機會。一方面,學校國際化辦學水平在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積極主動參與全球治理,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國際化無處不在的時代,為我們在本土開展國際化培養提供了豐富資源和有利條件。

首先,學校面向全球延攬優秀國際學生,生源結構不斷改善,招生質量持續提升,學生群體越來越多元,校園氛圍越來越國際化,帶給全體學生國際化的熏陶;全校開設近500門本科生和研究生英文課程,以及一系列具有全球視角的通識和專業課程,為中外學生提供國際化課程學習平台;國際來訪學者、政要和企業家的高水平報告,各種國際化論壇與講座,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世界。

此外,亞洲青年交流中心的設立,為近200位中外學生提供了共同生活與增進跨文化理解的機會;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促使國際學生更好的融入清華校園。可以說,中外學生交流融合、中外師生共同發展、多元文化兼收並蓄的國際化校園,讓學生足不出校,即可體驗國際化的清華教育,培養自身的全球勝任力!

Q:現在我們經常在校園裡看到國際學生,不知道學校是如何招收、培養和管理國際學生的?他們的全球勝任力又該如何提升?

A:進入新百年,學校的國際化辦學進入發展新階段。以蘇世民學者項目、全球創新學院、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等為代表的國際化辦學項目有力地促進了學校國際化辦學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20個全英文研究生學位項目為吸引全球高水平大學的優秀學生做出了積極貢獻。目前有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600多名國際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校攻讀學位,每年還有近千名國際交換生和專業進修生來訪交流,學生群體越來越多元,既有發達國家的學生,也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

為了更好地提升國際學生在校的教育和生活體驗,同時促進中外學生的交流融合,2015年底開始,學校對原留學生工作辦公室的工作職能進行調整:國際學生的招生、培養和教學管理等教育相關事務,調整到院系和教務部門為主負責;成立國際學生學者中心,為國際學生和國際學者的涉外事務、校園生活和文化融合提供更加專業和周到的服務和管理;國際學生的日常事務管理由院系和學校的學生工作部門為主負責。

這一舉措體現了對國際學生趨同化管理與差異化管理的結合,無疑對院系和學校的國際化辦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全校教職員工進一步加強服務意識、提升工作能力、培養全球勝任力。我們的工作目標,一方面是使國際學生有更好的清華教育體驗和校園生活體驗,真正融入校園,與本土學生有更多的交流互動,更好的了解和理解中國文化,提升全球勝任力;另一方面是使本土學生感受更國際化的清華校園,通過與國際學生共同學習、共同研究、共同生活,增進跨文化理解,即使在校內同樣可以提升全球勝任力。

6.全球勝任力的評價

Q:您覺得如何評定一個學生基本具備或者完全具備了全球勝任力?

A:全球勝任力的培養需要一個持續的過程,既不是學一兩門課就可以完全掌握,也不是幾次出國交流就可以練就的,需要我們通過不斷的學習、思考和實踐,去持續深化和提升。對於學生的全球勝任力水平,我們不希望用定量的指標去衡量或給出結論,而是希望大家通過自己的主動學習和實踐,不斷加強認識、拓展視野、提升能力。

為了促進清華學生對全球勝任力的認識和理解,我們正在開發一個學習指南系統,為同學們提供一些跨文化的實際場景測試。希望通過這種情境式的學習和啟發式的反饋,促使大家在跨文化環境中逐漸學會如何去學習、工作和生活,學會如何恰當得體地進行跨文化交流,化解文化差異帶來的矛盾甚至衝突。無論是海外的深度體驗,還是國際化校園裡的耳濡目染,只要同學們在思想上重視全球勝任力的培養,積極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體驗,去行動,一定會在增長專業知識和能力素質的同時,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Q:很期待這個全球勝任力的自學指南系統,開發完畢之後怎麼訪問呢?

結束語

通過與高老師的對話交流,我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國際化的清華,同時也感慨學校為同學們提供了如此豐富多樣的國際化培養資源。不僅有海外學習、研究與交流機會,也有國際化校園的環境熏陶。全球勝任力已經成為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同學們也要主動發現機會,主動做好規劃,主動培養能力。只要你願意敞開胸懷,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提升全球勝任力的資源和機會就在你身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華大學國際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清華大學國際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