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移動健身教練也來了,改變惰性or晒圖攀比?

移動健身教練也來了,改變惰性or晒圖攀比?

當日漸升級的運動需求與無所不在的移動互聯網技術相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近日,有「移動健身教練」之稱的運動APP「Keep」宣布用戶過億,向人們展示了健身運動類軟體的熱度。快速成長的運動APP正如何改變人們生活?未來又將如何定義運動?

打開手機應用商店,以「健身」「運動」等為關鍵詞,搜索到的各種APP讓人眼花繚亂,其中「Keep」「火辣健身」「咕咚」「Fit」「悅跑圈」等軟體,已是很多人手機上的「常客」。據數據統計互聯網公司Statista統計,2016年中國健身市場的消費額中,近一半是移動運動APP產生的。

健身類APP為何如此火爆?首先在於需求拉動。北京網路健身教練王玉分析,近年來都市人收入水平和生活條件不斷提高,但身心壓力卻日漸增大;而相比於健身房鍛煉、獨自製訂健身計劃等傳統運動模式,移動APP合理利用人們的碎片化時間,門檻低,付費少,且對場所沒有太多要求,正好切中了現代人的消費痛點。

移動軟體展示個性、發現同伴、收穫激勵等社交功能,也讓運動變得更好玩。深圳市民王志遠是一款跑步APP的用戶,曾經他是孤獨的跑者,如今通過軟體找到了居住在附近的5名跑友,大家相互鼓勵和督促,改變了他「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惰性。

「當前很多運動APP偏向同質化,提供的內容和服務大同小異,包括一些可穿戴設備,會顯示脈搏、血壓等信息,這些數據人們每天都看,卻難以獲取深層次的應用。」面對健身類軟體的日益火爆,首都體育學院校長鍾秉樞道出了其中的隱憂。

事實上,經歷了初期的快速發展,運動APP的一些瓶頸開始凸顯。因鍛煉內容通用性較強、個性化不足,很多軟體難以為用戶提供精細化指導。多數軟體獲取的主要是健身基礎知識匱乏的「小白」用戶,加上線下內容不足,缺乏相對完善的互動交流機制,在經過最初的新鮮感後,用戶黏性明顯不足。

廣州市民馮正之前上網跟著視頻做俯卧撐、仰卧起坐和舉啞鈴,有了指導健身的APP後,感覺比看電腦方便許多。但多款APP提供的動作教程重複雷同,加上讀數提示功能不全、強度分級不夠精準,使用健身器械的運動教程自己根本做不了,去年堅持半年後,他基本停用了運動軟體。

社交功能的異化也給運動軟體帶來尷尬。南寧市民孫紫茉的朋友圈中一度流行跑步晒圖,她新奇地下載了跑步軟體,一開始收到點贊心裡還美滋滋的,但只堅持一個月就卸載了。她認為不少人的走路步數、跑步公里數都有攀比之心,這樣的盲目運動恐怕會適得其反。

受此影響,近期不少運動APP紛紛陷入註冊用戶數量龐大,但日常使用頻率下降的虛假繁榮。

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達7億,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4.35億,體育消費總規模達1.5萬億元。面對未來的運動健身市場井噴,運動APP無疑將扮演更重要角色。

鍾秉樞認為,從全民健身角度看,運動APP應發揮跨界組合紐帶的功能,希望開發者能與運動器材廠商、各地體育場館等合作,政府相關部門也可參與其中,優化體育產品供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