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除了「洪武」,朱元璋還用過另外一個年號,但此年號只用了一年

除了「洪武」,朱元璋還用過另外一個年號,但此年號只用了一年

公元1360年,在劉伯溫的建議下,朱元璋的軍隊在龍灣打了一場伏擊,對手正是如日中天的陳友諒,經過這場戰役,陳友聯損失慘重,最終落荒而逃,朱元璋則命大軍乘勝追擊,一舉拿下了南昌,陳友諒則只能退守武昌,這一仗打出了朱元璋的氣勢,一時間也無人敢再挑釁盤踞南京的朱元璋。

「小明王」韓林兒

儘管朱元璋如此威風,但他此時還是受安豐「龍鳳政權」的領導,尊奉韓林兒為「小明王」,朱元璋則只是「龍鳳政權」封賜的一個地方官,經過龍灣一戰,朱元璋的實力大增,也算是替「龍鳳政權」爭回了面子,於是「小明王」韓林兒加封朱元璋為「吳國公」,朱元璋欣然接受。

朱元璋的軍隊雖然是紅巾軍的一支,但一直未享受「龍鳳政權」帶來的便利,隊伍全是由自己一手拉扯起來,而且不斷發展壯大,自稱「大明王」的韓林兒,他們反倒成了起義隊伍的累贅,公元1363年二月,依附元朝統治的張士誠策划進攻安豐,「大宋龍鳳政權」此時就是徒有虛名,完全不具備抵抗能力,只得向南京的朱元璋求救。

是否解安豐之圍,朱元璋隊伍中產生了分歧,很多人都是傾向於讓他自生自滅,代表人物就是劉基,他給出的理由有兩個:其一,解安豐之危必然造成南京防衛空虛,陳友諒大軍隨時都可能直搗南京;其二,「小明王」韓林兒是皇帝,解圍之後如何安置,倘若帶回南京,朱元璋的處境就很尷尬。雖然這兩個理由都是為朱元璋著想,但朱元璋不願意背上見死不救的罵名,毅然決定出兵解圍。

朱元璋出兵解了安豐之圍,陳友諒也沒藉機進攻南京,至於劉基提出的第二個問題,朱元璋想了一個很好的辦法,他沒有把「小明王」韓林兒帶回南京,而是安置在了滁州,並且把韓林兒身邊的人全部換成自己的親信,這明顯是把韓林兒架空,有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思,不僅如此,就在韓林兒被「囚困」在滁州之時。朱元璋稱起了王,自稱「吳王」,這已經很明顯,朱元璋眼裡已經沒有了「大宋龍鳳政權」。

「小明王」的存在,對於朱元璋的進一步發展始終是一個限制,因為自己尊奉的皇帝還在,那就不能稱帝,於是就發生下面的一件事:龍鳳政權十二年十二月,也就是1366年,朱元璋派人把身在滁州的韓林兒接到南京過年,但在前往南京的途中,韓林兒溺水而亡,即《明史·韓林兒傳》記載:「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兒歸應天,至瓜步,覆舟沉於江。」

後世很多人都猜測,這是朱元璋授意廖永忠為之,也有人認為是廖永忠自作聰明,向想替朱元璋掃平障礙,還有一種說法說是朱元璋的謀臣給廖永忠出的主意,讓他暗殺韓林兒,基於這三種可能,我們會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殺死韓林兒都是為了朱元璋,也就是韓林兒之死的直接受益者是朱元璋。

韓林兒之死,朱元璋逃不了干係,而且自己尊奉的皇帝剛一死,朱元璋這邊就不再用「龍鳳」年號紀年,而是改年號為「吳」,公元1367年也就被稱為「吳元年」,朱元璋的這個年號還是很奇怪,因為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人用一個字做年號,朱元璋就是那個唯一,用「吳」做年號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朱元璋被奉為吳國公,自己稱王時也叫「吳王」。

不過「吳」這個年號,朱元璋只用了一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的南京稱帝,國號為「大明」,年號改為「洪武」。有人認為「吳」不算是朱元璋的年號,只不過是小明王」死亡太突然,又恰逢年末,來年朱元璋倉促用「吳」紀年,對此筆者不認同,「小明王」一死,無論是朱元璋本人,還是下面的文臣武將,無不希望朱元璋儘快稱帝,與其說「吳」單單是紀年,倒不如說是朱元璋還未想好自己正式的年號,就以「吳」做了臨時年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天天看 的精彩文章:

清代快馬送書信,最快能有多快?與當今快遞相比如何?
朱元璋稱帝後遭遇的最大恥辱,使者被日本人斬殺,卻不對日本用兵
鄭和下西洋帶回一動物,被當作成神獸「麒麟」,如今動物園裡常見
鄭和下西洋帶回一動物,被當作成神獸「麒麟」,現在動物園裡常見
鄭和下西洋的背後,其實另有高人相助,此人同樣也是一位太監

TAG:歷史天天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