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你越愛講道理,你的孩子越不聽話,錯在這裡了!

你越愛講道理,你的孩子越不聽話,錯在這裡了!

「最沒用的育兒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這3種辦法恰是很多家長身體力行,運用最純熟的。此話一出,肯定會引起很多家長的疑問和困惑:如果講道理孩子不聽,除了生氣或感化他,還有什麼方法呢?難道放任孩子不管嗎?

孩子當然是需要教育的,但以大道理壓人,強迫孩子接受來自家長口頭的「道理」,這是在使蠻力,是思維懶惰和粗糙的表現,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讓問題變得越來越麻煩、越來越被動。

教育是門藝術,講究的是簡單和精巧。改變「講道理」的思維定式,變通一下,效果可能會更好。你若不信?請跟隨小慧繼續往下看:

家長講道理孩子不聽?你不妨換個做法

有位媽媽說在兒子3歲前,她上衛生間不注意關門,孩子經常跟進來。後來她覺得孩子大了這樣不好,就和孩子談,道理比喻用了一大堆,孩子根本不買賬,死活哭著都要跟去衛生間!後來,一大一小兩個人就經常在家裡上演你追我趕的戲碼,有時孩子生氣就會大喊:「不準媽媽上廁所!」就為這事媽媽苦惱了好久···

後來在育兒專家的引導下,媽媽問了孩子三個問題,問完之後情況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這位媽媽再也不用為上廁所的事而煩惱啦!

—Ask—

第一個問題:「你不讓媽媽去衛生間,那你覺得媽媽尿褲子里好還是尿馬桶里好?」

大多數孩子第一問就可解決問題,他們會很快判斷出來,尿褲子不好。孩子一旦給出這個答案,多半不會再阻攔媽媽去衛生間。個別孩子,因為和家長為這事擰巴了挺長一段時間,可能會故意彆扭著回答,說尿褲子好,那麼接下來家長問第二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你喜歡媽媽高興,還是喜歡媽媽不高興?」

一般情況下,孩子肯定會選擇喜歡媽媽高興。就像父母本能地會愛孩子,孩子也會本能地愛父母,願意討好父母,所以在這個問題中,幾乎很少有孩子會選擇要媽媽不高興。

這樣問的目的,是引導孩子對第一個問題重新做一下選擇。如果孩子重新做出正確選擇,要真誠地表示出愉快,肯定孩子非常懂事。萬一你的孩子實在是特別,到這裡還不行,固執地選擇要媽媽不高興,那繼續問第三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你希望媽媽只是今天不高興,還是明天也不高興?」

我幾乎不相信哪個幼兒會繼續選擇讓媽媽不高興,只要他選擇了明天要媽媽高興,事情就又可以回到第一個問題上,按前面的套路來解決。家長問話的態度拿捏好,要平和而真誠。請相信我,沒有哪個孩子會在回答了這三個問題之後,還擰巴的去否定你,刺激你!

建議大家做「不講道理」的家長,並非完全否定言語的必要性,而是強調口頭教育的適度性和行為教育的重要性。

—Suggest—

這裡另有3條建議:

一:

「講道理」一定不要口是心非

想給孩子講點什麼道理,必須首先確認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比如有的家長明明自己對孩子的考試分數斤斤計較,問出口的問題卻是: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時,如何給孩子做思想工作,讓他不要在意分數?

家長自己都表裡不一,還拿什麼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呢?教育的前提是:執教者先弄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 △ △ △ △

二:

避免向孩子灌輸庸俗價值觀

生活中可以經常看到這種情況,一些家長自己境界不高,卻熱衷於向孩子傳達一些並不高明的見解,甚至是一些庸俗的人生經驗。

比如有的家長暗示孩子不必在學習上幫助別的同學,給別人講題既浪費時間,又容易被別人超過。孩子從這些所謂的人生道理上,學會了小鑽營、小算計,卻學不到大胸襟、大情懷。這樣的「講道理」,實際上是在降低孩子的視野和胸襟,束縛孩子的發展。

△ △ △ △ △

三:

切不可把「不講道理」做成「不講理」

有一些家長確實很少對孩子講道理,他們很直接,三句話不對就把孩子罵一頓或打一頓,這就不是我們這裡所說的「不講道理」,而是不講理了。更有些家長,對孩子簡單粗暴,卻在事後美化自己的行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