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為什麼碎片化學習越學越累?

為什麼碎片化學習越學越累?

「碎片化學習」需要儀式感,沒有儀式感會讓你永遠停留在淺層次的學習階段。

01

前段時間有人和我抱怨:為什麼「碎片化學習」越學越累?

她和我說,自己每天的計劃表都是滿的。

起床的第一件事是聽新聞,擠公交的時候聽大咖談天論地,休息的間歇打開軟體微課,回家後就拿起書讀了起來。

幾乎沒有一點的時間不用在正途上,她說,連在試衣間外等閨蜜,都不自覺想要拿起手機刷點什麼。

然而一段時間後她徹底傻眼了,她是好像學了很多東西,但又似乎啥用的都沒有,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我想起了有些人每天刷知乎、聽大咖,好像什麼都懂了,實則什麼都不會。

你說他一點也沒有學習到也不對,人家消耗了那麼多時間、精力和注意力,怎麼可能一點收穫也沒有?

究其根底,是沒有目的的「碎片化學習」。

如果學習的最後,無法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就意味著它只會分散你的注意力,給你造成一種每天都忙碌於學習的錯覺。

在我剛接觸「碎片化學習」這個概念時,曾把它誤認為是單純的分割式學習。

我開始每天吸收很多來自外界零散的信息,這些信息不少是來自業界的大咖和權威。

然而一段時間後,我可以說是一無所獲,直到某天我突然意識到:大咖腦子裡的知識架構,你有嗎?

那些我們每天吸收到的零碎信息,它可以是來自馬雲,也可以是來自馬化騰,但毫無例外的是,它僅僅是一個知識架構里的小部分。

先結構化,後碎片化,在進行「碎片化學習」之前,有一個明確的知識架構是十分必要的。

決定好「碎片化學習」的目標後,把要達成目標所需要的知識分解成一個個小部分,利用碎片化學習,完成體系化積累。

沒有目的的輸入是不可取的,而且事後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去整理。

有了框架以後,你會開始有意識地按照框架去吸納信息,這樣一來,就可以杜絕大多數無用信息的干擾。

並且事後你會發現,原本雜亂無章的知識在你無意識中漸成體系,為什麼「碎片化學習」會越學越累?

正因為在一開始,他們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知識架構。

02

有天表弟跟我抱怨,雲盤內存的空間太少了,東西一下子就放滿了。

當時我很納悶,說:「你不是會員嗎,5T的空間還不夠你放東西?」

他說:「當然不夠用,僅電子書就存了幾百萬,還不包括音頻什麼。」

我問你存那麼多東西,有生之年能看得完嗎?

他奇怪地看我一眼:「當然是為了學習啊!」

然後他得意洋洋地補充:「我花了一個月才找全這些資源。」

不要花大量的時間在準備上,只取所需,是減少注意力消耗的有效方法。

你花了一個月,就用來找資源?

後來我發現,這個現象不止發生在我表弟身上,不少人熱衷於找資源,像學習資料、微課,有時候會花費大半天的時間在網上閑逛找資源。

可當你問他們什麼時候會看時,他往往會跟你說:「等以後有時間再看,先放著。」結果一放就是遙遙無期。

我還有個親戚就很熱衷於買書,經常在書店裡耗上大半天的時間,回去買一堆的書卻連翻都沒去翻。

每當有人問他怎麼買那麼多書,他總是說:「因為我喜歡看書啊。」

最後總有人看著半柜子連包裝都沒有拆的書,默然不語。

網上有一句很新奇的評論:書看不看不重要,重點是封面好看。

在進行「碎片化學習」的過程中,外界繁瑣的信息是巨大的誘惑,我們不自覺就會犯了什麼都想學的毛病。

恰恰就是這些充滿誘惑的外在信息,在干擾我們的決策,你什麼都想學,結果卻什麼都沒學會。

資源是越多越好嗎?

並不是,資源是越少越好,越精確越省力。

很奇怪,如果我一次買回很多的東西,就會忘記自己買過什麼,但如果僅僅是一兩件,我不但會記得清楚,而且會有去翻找的慾望。

有意識地杜絕外界信息的干擾,可以讓自己更具有專註力。

大量的信息在新鮮感過後,其實就不再對我們具有吸引力了,時間一長,我們能夠記住的東西更是所剩無幾。

在學習的過程中,控制自己不受外界信息干擾,懂得取捨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因為往往對我們最有用的,是最精鍊的信息,少量的資源只取所需是最明智的選擇。

03

我有一個朋友,經常每隔一段時間就和我分享新鮮事。

最近他和我說自己準備要啃下編程,還把他的計劃都列在表上發給我,從入門到高級各個階段該幹什麼,都一目了然。

仔細看了看,發現內容多得讓人咋舌。

他說:「現在不是有「碎片化學習」嗎?時間嘛,擠擠都會有的。」

然而一段時間後,他又給我發了一張計劃表,說準備一個月速成吉他,讓我給點意見。

我問,你之前的編程學得怎樣?

朋友發了一個攤手的表情,說我們這些門外漢學個皮毛就行了。

原來,學完初級教程後,他覺得太累了也直覺差不多,就準備把注意力轉向別的。

在「碎片化學習」的過程中缺乏儀式感,很多人都想怎麼隨意就怎麼來,中途放棄是最經常發生的事。

結果一個月的時間還沒到,朋友會彈幾首簡單的曲子後就不再繼續了。

在朋友看來,這種忙裡偷閒擠出來的時間,就圖個新鮮勁,也不覺得浪費時間,而且比起別人玩手機打遊戲要上進多了。

在這種觀念下,他不覺得放棄之前的興趣有什麼不對。

「碎片化學習」需要儀式感,沒有儀式感會讓你永遠停留在淺層次的學習階段。

假如你有加入學習群的,就會知道有不少人僅僅是「曇花一現」,他們在這個群上露一下臉,就屏蔽在後台里了。

家裡的侄子為了提高單詞量,就申請了很多背單詞打卡群,每天都在群上嚷著我今天背了多少個單詞。

後來我問他:「今天打卡了嗎?」

他搖搖頭說:「早就屏蔽了。」

還不到一個月,他就放棄當初要每天打卡的決定。

因為一時興起而「碎片化學習」,發生在很多人的身上,加入不少的學習群,從一開始的新鮮感,到後來乾脆屏蔽掉了學習群。

有人乾脆說:「興趣來得快,走得也快,我還能咋辦?」

制定學習目標,短則三個月,長則一年,「碎片化學習」需要儀式感,也就是長期的堅持。

很多人的新鮮感只能夠支持淺層的學習,而真正能讓你有所收穫的階段,是需要毅力來支撐的。

不要讓學習始終停留在淺層,時間一長會讓你產生自我懷疑。

當你再加入一個打卡群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我能不能堅持個半年?」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原創不易,隨心打賞

富書原創矩陣: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FranklinReadingClub),我屬貓(woshimiaoji),爸媽內參(shenduwenhua),富書(zhongchoudushu),出版暢銷書《僅有一次的人生,就要酣暢淋漓地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中國式父母的悲哀:付出自己的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你所有的歲月靜好,只會變窮
婚姻里,最重要的是這兩個字
不懂得退出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最聰明的做人之道,是讓人對你放心

TAG: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