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秋分秋分,晝夜平分

秋分秋分,晝夜平分

了解節氣

點擊上方「藍色文字」

即可關注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是《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對於秋分的描述。時至秋分,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這是一個美好宜人的時節。

秋分

節氣簡介

節氣文人畫《秋分》 朱樵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6個節氣,也是標誌秋天的第四個節氣。按傳統曆法,八月中氣秋分,一般在公曆9月22日前後,古語稱「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各地(兩極除外)都是晝夜平分。

秋分與春分如同一對雙胞胎姐妹,有異曲同工之妙——直射點不偏不倚地照在赤道上。當此時刻,地球上發生著一些有趣的自然現象:南北極同時可以看到太陽,分享著同一個白晝;當你站在赤道線上時,就會發現任何物體都沒有影子,見證「立竿不見影」的神奇;在北緯45度線上,任何物體的高度和影子一樣長。

華北地區的農諺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說明秋分節氣是播種冬小麥的最佳時節。而長江流域及南部廣大地區,則正忙於晚稻的收割。秋分之後,北方冷氣團勢力漸增,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會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這就是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秋分

物候與花信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已旺,所以不再打雷了。二候蟄蟲坯戶。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並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三候水始涸。秋分之後天氣乾燥,水汽蒸發快,降雨量減少,所以湖泊與河流中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窪便開始乾涸。

花信,本節氣無花信。按自小寒至穀雨,一百二十日,八個節氣,我國古代以每五日為一候,計二十四候,人們在每一候內開花的植物中,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確的植物為代表,應一種花信,稱之為「二十四番花信」。

秋 分

(Autum Equinox)

節氣文人畫《秋分》 朱樵

圖片來源:《二十四節氣國畫圖冊》

秋分

相關民俗

秋分:東西南北把月拜 粘雀嘴來吃秋菜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是個天文類節氣。分是平分,秋季90天的中分點,平分秋季。秋分之後,冬眠的動物開始做準備。此時,人類則有很多民俗活動,來為這個節氣賦予更多意義。

秋祭月:中秋節由此而來

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

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就太煞風景了,所以人們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迹。民間的祭月習俗因地區不同儀式各異。

北京的月壇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北京歲華記》記載北京祭月的習俗說:「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兔;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北京祭月還有一個特別的風俗,就是「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諺所說「男不拜月」。

無獨有偶,南昌有句老話,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就是說在拜月時,男子是不能參加的,因為古代有「男尊女卑」的思想,男子是不能給女子下跪的:月宮裡的嫦娥是位女子,而且代表陰性,因此在拜月時男子是不能參加的。

杭州人稱祭月為「齋月宮」。清代顧祿《清嘉錄》中說:「每戶瓶蘭、香燭、望空頂禮,小兒女膜拜月下,嬉戲燈前,謂之『齋月宮』。」

在廣東祭月時,人們多會祭拜一位木雕的鳳冠霞帔月亮神像。另外,在南方部分地區還有以芋頭作供品的習俗。

立雞蛋:成功與否有講究

「秋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都會有很多人在做「立蛋」試驗。選擇一個身量勻稱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豎放在桌上,失敗者雖然多,成功者也不少。

為什麼春分或秋分這天雞蛋容易豎起來?有人認為,春分、秋分是南北半球晝夜等長的日子,地球地軸與公轉軌道平面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雞蛋較容易立。也有人說,春秋分時節天氣晴朗,人的心情舒暢、思維敏捷,動作也利索,有利於立蛋成功。

有專家稱,雞蛋確實是可以豎立的,且並不僅限於春分、秋分時節。立蛋成功的關鍵在蛋殼上面。雞蛋表面高低不平,有許多突起的「小山」。根據三點構成一個三角形以及三點決定一個平面的原理,只要找到3個「小山」和由這3個「小山」構成的三角形,雞蛋就容易豎立起來了。另外,最好選擇生下四五天的雞蛋,因為此時雞蛋的蛋黃下沉,雞蛋重心下降,最有利於立蛋。

吃秋菜:秋湯灌臟利養生

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昔日流行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野莧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癌作用。炒野莧菜具有情熱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強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潤膚美容,適用於痢疾、目赤、雀盲、乳癰、痔瘡等病症。

實際上,嶺南習俗所謂的「秋湯」和現在中醫學提倡的秋天滋補是一致的,只不過嶺南習俗更加典型,有點土生土長的味道,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罷了。

南京流行吃「桂花鴨」,用普通的鹽水鴨,以桂花鹵入味。「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上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

粘雀嘴:放些湯圓保收成

秋分這一天農民按習俗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10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意思是希望避免雀子來破壞莊稼。

用湯圓將麻雀的嘴粘住,當然只是農民的想像和美好願望,不過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湯圓的黏性比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

湯圓多以糯米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製成,糯米性溫,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熱量之物,在春寒季節少量食用有助於補充身體熱能,補虛調血、昇陽健脾。但糯米黏滯、難消化,多食容易導致食滯。搭配蔥、蒜等辛味食物,可以平衡湯圓的滯緩效果。

秋分期間,一些地方還有挨家送秋牛圖的習俗。所謂秋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農曆網、人民日報海外版等

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太極 的精彩文章:

香港中文大學道教研究中英文學術論叢徵稿啟事
太極一個神奇的動作,幾秒鐘測試出你身體的老化程度
進入金秋時節練太極,這些要注意了
每次練太極拳的關鍵順序
八仙傳說,寧度動物不度人!

TAG:悅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