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蒼朮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蒼朮

蒼朮 / cāng zhú

ATRACTYLODIS RHIZOMA

上一期: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白朮 | 第 84 天

中藥速記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茅蒼朮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DC.或北蒼朮 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的乾燥根莖。

產地:

茅蒼朮主產於江蘇、湖北、河南等省。北蒼朮主產於華北及西北地區。

採收加工:

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泥沙,晒乾,撞去鬚根。

性味歸經:

辛、苦,溫。歸脾、胃經。

功效:

燥濕健脾,祛風濕,發汗,明目。

主治病證:

(1)濕阻中焦證,痰飲,水腫。

(2)風寒濕痹,表證夾濕。

(3)濕盛腳氣、痿證。

(4)夜盲,眼目昏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燒煙熏。炒用燥性減緩。

使用注意:

本品辛苦溫燥,故陰虛內熱、氣虛多汗者忌服。

藥理:

抑制應激性潰瘍,調節胃腸運動,升高血糖,鎮靜,保肝,抗缺氧,抗腫瘤,抗病毒,抗細菌,抗真菌等。

植物蒼朮

草本植物

葯匣子中藥測定報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性狀鑒別

茅蒼朮

呈不規則連珠狀或結節狀圓柱形,略彎曲,偶有分枝,長3~10cm,直徑1~2cm。表面灰棕色,有皺紋、橫曲紋及殘留鬚根,頂端具莖痕或殘留莖基。質堅實,斷面黃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數橙黃色或棕紅色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細針狀結晶。氣香特異,味微甘、辛、苦。

北蒼朮

呈疙瘩塊狀或結節狀圓柱形,長4~9cm,直徑1~2cm。表面黑棕色,除去外皮者黃棕色。質較疏鬆,斷面散有黃棕色油室。香氣較淡,味辛、苦。

麩炒蒼朮

形如蒼朮片,表面深黃色,散有多數棕褐色油室。有焦香氣。

中藥故事

話說有一名自京城考試回鄉的書生,回程時至西湖一游,途中邂逅了一位明媚動人的女子,心儀之餘,願花費重金偕女子同歸,但女子婉拒,終未能如願。

過了五年,書生舊地重遊,不禁想起佳人美麗的身影,悵然若失。此時,忽然看見那位女子熟悉的身影,書生欣喜若狂,遂邀其同游西湖美景,之後兩人不捨得分離,便一同投宿客棧。

就這樣過了半年之久,書生再度提出攜手同歸的要求,女子黯然,幽幽道出:「你離去後,我因對你思念過度而一病不起,現在的我是個女鬼!我們朝夕相處,你被陰氣浸淫已深,回去後必會腹瀉大作,當服平胃散解之!」書生聽了之後又驚愕又惋惜,好一會兒才問道:「平胃散都是些平和無奇的藥味,如何能治好我的情況呢?」女子道:「其中有一味蒼朮,可以祛除邪氣!」書生返家後果然腹瀉不止,只得依指示服平胃散,腹瀉才逐漸停止。

古代認為,荒野嵐瘴,或瘟疫惡氣都和「濕」有密切關係,而這些邪氣則又和鬼魅之說同氣相應,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故事流傳下來。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麼?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1

END

1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匣課堂 的精彩文章: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白朮
西醫檢查和中醫脈診,究竟哪個不「科學」?
十一「仗劍」江湖行,開啟中醫文化尋根之旅!
第43天 缺盆穴

TAG:匣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