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乾物燥,潤字當頭

天乾物燥,潤字當頭

秋分(autumnal equinox),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也就是從這一天起,晝夜交換了位置,開始了晝短夜長的日子。中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

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

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秋季天氣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熱的餘氣,故多見於溫燥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秋季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可以叩齒咽津潤燥功。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

秋天都說是憂鬱的,所以在精神調養方面,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老人可減少說話,多登高遠眺,讓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消散。同時,秋分後,氣候漸涼,是胃病的多發與複發季節。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

飲食上,因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盡量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

同時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唇乾燥乾咳聲嘶皮膚乾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宜多選用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淮山、秋梨、蓮藕、柿子、芝麻、鴨肉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

秋分寒涼 到底該不該吃秋蟹

秋分至,談起吃秋食大家一定會想到吃秋蟹,但是螃蟹性寒,秋季我們到底該不該吃,怎麼吃秋蟹更養生呢?

螃蟹性寒、活血、是發物。所以身體虛寒、脾胃不足的人應該盡量少吃,因為螃蟹具有活血的功效,所以月經期間、懷孕、失血的人也必須忌口。它是發物,所以過敏體質、生瘡、頭皮屑多、頭面油脂分泌旺盛的人也不宜吃;用紫蘇、生薑、黃酒可以一定的制約螃蟹的寒涼之性。秋季吃蟹其實利大於弊,毛蟹具有益陰補髓,清熱散瘀的功效,正適合秋季滋陰潤燥。

秋分後,注意預防舊疾

秋天是腸道傳染病瘧疾乙腦多發季節,也常引起許多舊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的複發,患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範,則會加重危險。

預防舊疾我們要適當運動,秋天的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這一時節的運動也應該順應這個規律,運動不可過量,運動項目也不宜太過激烈,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時適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舒緩運動是這個時節的首選,這樣既可調養肺氣,還可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

GIF/26K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匣課堂 的精彩文章: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蒼朮
第48天 乳根穴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白朮
西醫檢查和中醫脈診,究竟哪個不「科學」?
十一「仗劍」江湖行,開啟中醫文化尋根之旅!

TAG:匣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