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努力當好教育綜合改革的探路者

努力當好教育綜合改革的探路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教育工作作出了系列重大部署,上海教育系統堅定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以全力承擔好「一市兩校」教育綜合改革和「一市一省」高考綜合改革兩項國家教育重大改革試點任務為抓手,圍繞守住公平底線、提高內涵質量、優化政府教育治理三大關鍵領域,努力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度,努力提高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在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上,力求取得更多階段性的重大標誌性制度成果和改革示範;在推進高考改革上,確保既順利完成高考綜合改革各項舉措成功落地,又充分發揮其對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系統轉型升級的助推作用,努力當好全國教育綜合改革探路者。

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牢固堅持正確辦學方向

上海堅持發揮課堂教學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在高校,堅持「課程建設精品化、隊伍培養專家化、實施推進系統化」的思路,以建設好4門思政課必修課程為核心,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以深入實施「課程思政」為載體,構建形成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專業教育課程「三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讓各學科專業教育教學都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促進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在中小學,上海持續10多年堅持「學科德育」理念,構建形成德育頂層內容體系,用好每一門課程的德育資源,發揮每一位教師的育德能力。同時,該市努力創新方法、搭建平台、完善機制,創建以「易班」為代表的網路思政教育平台,搭建文教結合、體教結合等促進德智體美諸育融合發展有效機制,營造「人人處處時時」的育人氛圍。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之後,上海在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基礎上,結合實際認真制定好上海貫徹實施意見,重點制定出台「六大專項計劃」,逐一列出問題清單、責任清單和制度清單,著力立足長遠長效,形成制度安排和行動方案,抓好落實執行。比如,為建好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平台和示範馬克思主義學院,出台「馬克思主義學科重點建設專項計劃」;為加強思政理論課核心作用,構建全方位高校「課程思政」體系,出台「推進『課程思政』改革推廣專項計劃」;為進一步發揮「易班」網路思政平台作用,完善文教結合等有效機制,出台「拓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途徑專項計劃」;為進一步加強高校思政隊伍建設長效機制,增強制度合力,出台「全面落實高校黨委主體責任專項計劃」。

二、以確保公平底線、提高內涵質量為改革重點,著力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

在確保公平底線方面,上海把教育公平作為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牢固樹立「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成就每一個教師」的政策導向,以推行義務教育辦學標準體系促進城鄉優質均衡發展,由中心城區優質學校託管郊區薄弱學校,輸入先進教育理念、優質師資和管理隊伍,托高了「底部」;建立新晉特級校長和特級教師柔性流動至郊區和薄弱地區任職任教導向機制,建立中心城區品牌學校赴郊區辦分校激勵機制,建立中心城區與郊區結對幫扶機制,提升了城鄉和區域基礎教育優質均衡水平。上海深入推行義務教育「學區化」「集團化」辦學,至今已覆蓋近50%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推行新優質學校集群式發展,目前建成的300多所新優質學校已覆蓋近30%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公平獲得良好教育。

在提高內涵質量方面,在基礎教育領域,上海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近30年來先後實施了兩輪「課程改革」,並配套進行了一系列課程、教學、評價改革嘗試,所取得的成果引起世界的廣泛關注。2016年起,英國全面學習上海數學教學模式;2017年,英國在其境內出版上海小學一至六年級數學課本、課本練習和教師用書等,上海基礎教育成為中國教育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

在職業教育領域,上海著眼培養國家和區域發展急需的各類創新創業人才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搭建了「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職業教育「立交橋」,並通過一體化設計課程教學標準、實習實訓體系等,推動各學段緊密對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在高等教育領域,上海把提高本科生教學質量作為重中之重。2014年起,該市啟動實施市屬高校教師教學激勵計劃,目前幾乎所有的教授、副教授都已為本科生開課,並設立坐班答疑時間,市屬高校本科教學質量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

三、以轉變政府職能為先導,著力提升政府科學治理水平、推進「管辦評」制度體系建設

一是建立基於「三大規劃」的省級教育統籌機制。在學科建設方面,上海2014年出台「學科規劃」,以建設「高峰」「高原」學科為重點,以個性化支持對標國際一流,採取第三方評估周期監測,率先對接國家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在高教布局結構方面,上海2015年出台「高教規劃」,依據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等關鍵因素,調整優化高校布局結構,同時構建上海高校分類管理體系,由高校自主選擇並配套建立相應資源配置和評價機制,如測定十三大學科門類生均培養成本等,引導高校從「一列縱隊」向「多列縱隊」轉變。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方面,上海2015年出台「職教規劃」,對標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對各類別職業院校規模和層次,提出增加、穩定、減少布局要求,並著力建設一批行業特色鮮明、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聯繫密切、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水平普通本科院校。

二是構建既充分放權又嚴格監管的投入機制。上海積極構建生均培養成本核算機制,分類形成綜合定額標準體系,據此決定給予學校的財政撥款水平;建立以經常性經費為主的高校投入機制,由高校自主使用的經常性經費佔比已經超過70%。此外,上海推行地方公辦高校總會計師委派制,從源頭上防範高校財務風險。

三是完善多元參與教育督導與評估機制。上海頒布《上海市教育督導條例》,為教育督導提供了法律依據;改革市級教育督導體制,設立專職總督學並鼓勵支持第三方教育服務機構參與評估評價。(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書記 虞麗娟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任 蘇明)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23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大連理工大學精準幫扶青海省治多縣
2017歐亞經濟論壇教育分會召開
陝交職院召開創建國家優質高職院校誓師動員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