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仁孝行於家——「感動中國」人物朱曉暉任教汝州外國語學校

仁孝行於家——「感動中國」人物朱曉暉任教汝州外國語學校

仁孝行於家——「感動中國」人物朱曉暉任教汝州外國語學校

朱曉暉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

映象網汝州訊(記者 楊增強 實習生 陳蒙樂)國學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根基,是我們精神的源頭,往往會牽扯到我們內心最深處的信仰與傳承。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樹立良好的校風,讓孩子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國學的力量,汝州外國語學校特邀請「感動中國」2014年度人物、被稱為「邊城孝女」的朱曉暉作為該校國學老師。

仁孝行於家——「感動中國」人物朱曉暉任教汝州外國語學校

汝州外國語學校的校園文化

作為一所高起點、高端化並致力於打造中原名校的學校,汝州外國語學校的目標是培養「中西文化融合、智慧人格並重、本土情懷與國際視野兼備」的高素質人才,而中西文化融合的基礎是能夠較好的吸收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自建校伊始就把國學納入了正常的教學課程,目前中小學均開設有國學課程,如書法課、國畫課、國學課等,把國學徹底融入學生學習的範圍之內,並舉辦了「中小學書法比賽」、「母親節朗誦比賽」、「弟子規朗讀比賽」等一系列活動。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朱曉暉說:「汝州的文化歷史深厚,外國語學校對學生國學文化的教育也開展的很好,這個學校給了我很多愛,我要做的工作是把愛傳播出去。」朱曉暉還表示已經有了國學開展的具體計劃,包括在小學階段開展《弟子規》,中學階段開展《孝經》等的學習,而且後期還會進行家長學校的《父母規》的學習等等。

該校校長耿寶柱表示,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德育教育的不朽教材。國學經典需要傳承,學校教育有必要把傳承下來的國學經典引入到校園中來,引入到課堂中來朱曉暉老師的加入為學校國學的開展增添了堅實的力量,希望國學能夠切實地從娃娃抓起,開展豐富多彩的國學教育活動,讓學生「與聖賢為友,砥礪品學;與經典同行,奠基人生」。

附:朱曉暉簡介

朱曉暉,女,1973年出生,黑龍江綏芬河市民,被稱為「邊城孝女」,感動中國2014年度人物,德耀中華——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

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朱曉暉的頒獎詞: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溝坎。命運百般擠兌,你總咬緊牙關,寒風帶著雪花圍攻著最北方的一角,這小小的車庫是冬天裡最溫暖的宮殿,你病重的老父親是那幸福的王。

朱曉暉事迹:

朱曉暉的父親在2002年患瀰漫性腦梗塞,從此癱瘓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為了更好的照顧父親,朱曉暉辭掉了在報社的工作。為了給父親治病,她不但賣了房還欠下一身債務。因為不堪重負,朱曉暉的丈夫帶著孩子離開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區的車庫裡安了家,一住就是13年。

朱曉暉曾是一位有才氣的詩人,詩歌在全國獲得過很多獎。父親生病前,她喜愛讀詩、寫詩﹔而現在她看得更多的是醫學護理和養生方面的書籍。老人患病後落下了癱瘓的毛病,腿腳不便,大小便也不能控制。朱曉暉幾乎每天都要給他擦洗身體。在她的細心照料下,老人卧床13年都沒有得過褥瘡。

維持兩人生活的唯一來源是老人每個月一千多元的養老保險。父親治病的開銷不能省,朱曉暉就只能去市場里撿人們不要的菜給父親吃,自己則用鹹菜就著米飯度日。雖然生活環境艱苦,但朱曉暉一直努力讓父親生活的更舒適些。老人因為心疼女兒,常常痛哭。

除了每天照顧父親的起居外,朱曉暉在周末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給三四個"債主"的孩子補習。對於別人的幫助,朱曉暉感恩在心,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動把愛和善意傳遞給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