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以為吃個梨就不燥了

別以為吃個梨就不燥了

2017年09月23日

丁酉年八月初四

今日秋分

秋分,秋季的第四個節氣。分者,半也。秋分即是秋三月的一半到了。自此日始,陰生陽斂,陰陽平均。秋燥始於此時,秋涼也盛於此時。

初候

雷始收聲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記載:「雷,二月陽中發聲,八月陰中收聲,入地則萬物隨入也。」春分時,陽氣上升,而雷聲始作。秋分時,陽氣收斂,陰氣滋生,而雷聲也隨之收斂。

自然界萬物此時開始向內收斂,以保存精氣。人類此時也應像自然界一樣,將陽氣收斂。因此,秋分不應再有劇烈的、汗流浹背的運動,也不宜熬夜太晚,應早睡早起,以順應自然的陰陽收藏變化之理。

二候

蟄蟲坯戶

意思說到了秋分的時候,氣溫開始明顯下降。昆蟲開始為蟄伏於地下做準備,以泥土遮擋自己的洞口以避寒冷。

同樣道理,連自然界的昆蟲們都開始遮擋洞口以避寒冷了,我們人類此時也應該注意避寒了。雖說「春捂秋凍」,但也是以不傷人陽氣為前提的。

尤其是老人,秋分時因氣溫的明顯下降,晝夜溫差大,氣血運行緩慢,此時老年人常常發生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

所以,早晚老年人出門應該注意頭、胸部的保暖防護。

三候

水始涸

古人認為水受氣的鼓動之後,便開始生長,春夏氣盛,所以水也盛。秋季氣收,所以自然界水也開始變少。這也是自然陰陽變化的一種表現。

那麼,秋分我們也開始感受到了明顯的「燥」的感覺,這也同樣與自然界「水始涸」是有關係的。

輕度的燥是自然的狀態,但過度的燥就是疾病狀態了。很顯然,病態的燥產生的道理跟「水始涸」的機理是一致的。

從秋分起水濕之氣退去,燥氣變為主氣。陽氣是否順利收斂,像夏季般人體水份津液耗散於外的狀態是否能收回去,自身精氣津液是否充足都決定了你是不是會比別人更燥。

因此,應對秋燥你應該:

不熬夜

人醒則陽在外,睡則陽藏於內。如果夜間陽氣當收斂入睡而不能收斂時,人就會虛火浮於體表。

另外,「火性上炎」所以秋季人如果過份熬夜便會出現一些頭面部或體表的乾燥癥狀。如乾咳、口鼻咽喉乾燥、眼乾、皮膚乾燥等。

因此,想不幹燥首先應該夜間早點休息;

不辛辣

辛辣的食物往往都是性質溫燥的,溫燥的食物最能傷人津液。相反,甘寒的食物最能補充人的津液,同時又有清熱作用。

總得來說,辛辣刺激的辣椒、生薑、肉桂,包括一些溫燥的中藥如附子、乾薑、細辛、桂枝等都在秋分之後都應該慎重應用,或者說更加精確的應用。

否則,傷人津液後各種燥的癥狀會更加嚴重。

而秋季應季的水果、蔬菜類大多屬於甘寒性質,具有養陰潤燥,清肺止咳的功能。

此時,可以適當地多吃一些以緩解秋燥。

要和血

所謂和,便是調和之意,即虛則補之,滯則通之,寒則熱之,熱則寒之。將氣血的不調和狀態,調整到調和狀態便是和血了。

除了津液可以濡潤臟腑機體,血同樣具有滋養濡潤的功能。

如果您是血虛,身體沒有足夠的血液滋養也會產生「燥」的癥狀。而這種情況往往平時就有,在秋季則加重。

如果您是血瘀體質,血液也不能正常給肌膚、機體提供濡養,也會出現乾燥。秋季氣候變冷,氣血運行緩慢,乾燥癥狀也會加重。

甚至還會因此而產生皮膚、鼻腔等部位的乾燥、瘙癢,這也是秋冬季過敏的一個重要原因。

血虛的人可以平時吃些黑芝麻、桂圓、枸杞、蛋黃,血瘀的人則可以用些玫瑰花、當歸等煎湯代茶飲。

要吃膏

膏即膏滋葯、膏方。膏滋葯在江南一帶頗為盛行,而乾燥的北方卻相對冷清些。其實,在陽氣不那麼亢盛的秋冬季節,找專業的中醫大夫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辨證處方,做一些適合自己的膏滋葯還是對身體有益的。

膏滋葯尤其適合調治虛證、慢性病、女性身體調理。對於現代人整體狀態來說,通比補重要,補也要補而不滯,補而不燥才是最適合現代人體質的膏滋葯調理方向。

另外,秋季秋梨膏也都陸續上市。但市面上很多秋梨膏也都改變了古人的原意,而加入了一些茯苓等藥材,大概是怕滋膩太過吧。

但如果加了利水的茯苓,或者一些其它的溫燥藥材,又不是秋梨膏潤燥的本意了。

因此,正確的辨證仍是吃各種膏的前提,哪怕只是一些食物級別的藥材。

除此之外,對於秋燥我們也可以在家自己燉個秋梨百合湯、銀耳百合湯、魚膠蓮子湯,都可以幫助我們滋陰潤燥。

那麼,你會燉什麼湯呢?分享一下你的燉湯心得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歸中醫學堂 的精彩文章:

懂中醫的女神必備什麼?

TAG:當歸中醫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