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傷寒論》條辯一七0: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傷寒論》條辯一七0: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傷寒論》條辯一七0(155):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提要:本條條辯指出痞證而兼陽虛的證狀與治法。

本條與上條痞證的機轉是一樣的,但多了一個惡寒汗出的證狀,這是表陽不足的表現,所以在治療上,一方面用泄熱理痞的大黃、芩連,來治心下痞,一方面用辛溫扶陽的炮附子,來治惡寒汗出。

本條條辯證狀的特點為寒熱錯雜,所以在治療上也寒熱並用,如果單用苦寒來治痞,就必然使陽氣更傷而加重惡寒,如果單用辛溫來治療惡寒,就必然使痞滿之勢更甚,所以必須雙方兼顧,以苦寒辛溫同時並投,使苦寒葯發揮清熱理痞的功效,辛溫扶陽的葯,發揮溫經護陽的作用。

本條辯與164條相似,都有心下痞惡寒的證狀,但其機轉和治療卻有所分別。本條惡寒和汗出並見,是表陽不足,不能衛外為固所致,故用附子以溫經固表,164條之惡寒下有「表未解」三字,我們可以想像到其除了惡寒以外,還有頭痛、脈浮等表證存在,故治療上分兩步進行,「先解表而後治里」。

「心下痞」,就是胃裡面難過,是腸胃科的問題,惡寒,就是怕冷,汗出就是表虛掉了,本身腸胃發炎,結果表又虛掉了,痞證要先解表再去攻里,這時候用炮附子,附子藥性「善守」。所以用「附子瀉心湯」。病人盜汗不止的時候,附子下去馬上就止掉了,失血很多的時候,可以用炮附子來固陽,遺精尿頻也可以用炮附子來配合龍骨、牡蠣。

附子瀉心湯方:大黃二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附子一枚(炮,去皮,別煮取汁)。

此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浸之,須臾絞去滓,內附子汁,分溫再服。

本方煎取的方法比較特殊,三黃用麻沸湯漬,須臾絞去滓,須臾兩字是著眼處,說明三黃不用煎取,用麻沸湯漬的時間也是很短的。不煎而漬,不取其重濁之味,只取其輕清之氣,以治氣分的痞結,是非常恰當的。至於用附子辛溫扶陽,所以別煮取汁,使醇厚之性,直入下焦以發揮復陽止汗的作用。

「附子瀉心湯」的應用範圍:

1:病人身熱而煩躁不寧,大小便自利,其脈浮洪而無力,按之全無者,「附子瀉心湯」主之。《此事難知》

2:治寒熱不和肋下痞結。《張氏醫通》

3:老人停食瞀悶,暈倒不省人事,心下滿,四肢厥冷,面無血色,額上冷汗,脈狀如絕,其狀彷彿中風者,謂之食郁食厥,宜「附子瀉心湯」。

《 遯 (dùn)園醫案》:寧鄉學生某,得外感數月,屢變不愈,延診時,自云:胸滿,上身熱而汗出,腰以下惡風。時夏曆六月,以被圍繞,取視前所服方,皆時俗清利,撓不著癢之品,舌苔淡黃,脈弦,與「附子瀉心湯」閱二日複診,雲葯完二劑,疾如失矣,為疏善後方而歸。

胸滿,上身熱而汗出,腰以下惡風,以被圍繞,正是邪熱有餘,正陽不足之證,「附子瀉心湯」自然為對症之方,所以用之有效。其給葯法,應照原法三黃用漬,附子用煎的方法,方為確當。

心下痞指的是胃裡面痞,而復惡寒,胃裡面很難過,但是又有點怕冷,胃寒掉了,又有汗出者,這個時候要牢記:只要病人惡寒怕冷有流汗,已經告訴我們他「表虛了」,表虛的時候才會有汗出,一種流汗是身體很好的時候流汗,當身體很好流汗的時候不會惡寒。有的人身體很虛弱,本身又怕冷,這個時候流汗就是「表虛」了。《傷寒論》表虛出現的時候一律使用「炮附子」,炮附子可以固表。表陽虛的時候,炮附子能起到固表陽作用。

汗血是同源的,如果失血過多,跟汗出惡寒是同樣的處方,還可以用炮附子,我們在救逆的時候也會用到「炮附子」。失血的時候用炮附子,里陽不足用生附子,這兩個不太一樣,有人會誤解,認為生附子藥性比炮附子強,其實不是這樣對比的,炮附子是固陽用的,比如,病人遺精很嚴重,龍骨牡蠣還是不理想,就加炮附子下去固陽。

所以,會有「附子瀉心湯」,一定是病人除了心下(胃)有問題外,兼有表虛,所以,我們會在這裡常常用到附子。如果有的人發汗太過,然後汗流不止,或者是太陽中風汗流不止了,再給他吃桂枝湯加上附子下去,附子的作用就是收表、固表,我們要會靈活運用,有的人精子出來帶血,也可以用炮附子,小便失禁,年齡大的人不停的上廁所,炮附子都可以用,可以收表,汗血同源,尿和汗也是同源,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放心地使用炮附子。

病人既有胃的問題,又有表寒,當用「附子瀉心湯」,大黃二,黃連黃芩各一,炮附子三(一枚差不多是三),這就是三黃加炮附子,熱葯和寒藥用在一起,病人表虛歸表虛,炮附子的作用就在這裡,胃熱歸胃熱,胃熱還是要降,表虛還是要補、要固。我們常常處方用炮附子跟黃芩、黃連用在一起,黃芩黃連是去胃熱,大黃也用在這裡面,用麻沸湯泡過再用附子煮過的汁,裡面只有炮附子是煮的,其他三味是泡的,一邊煮附子,一邊泡三黃。或者先煮炮附子,用炮附子的水來泡三黃,這是標準的使用方式。

專門治胃、心下痞,會用到大黃黃連黃芩的三黃瀉心湯的人,舌苔是黃的,同時大便便秘,不是很厲害的便秘,三黃是泡製的不是煮過的,是胃熱很盛的人才會使用,我們講的胃熱很盛就是他胃裡面不舒服,有點發炎,所以說如果我們以現代的名詞來說,三黃是寒涼的葯,是消炎用的,黃連是解,怕炎症者毒跑到血液裡面去,這是我們用黃連的道理。

另外一個胃熱,胃口大開,病人胃裡面沒有發炎,胃口非常大,百碗不能解飢,一般西醫看到這種狀況說是糖尿病,喝水不能止渴,這個時候麻沸湯泡三黃一點作用都沒有,需要大劑量的白虎石膏下去才有用,這也是胃熱,兩個不是一樣的胃熱,所以,胃太熱兼有表虛流汗的時候,我們就想到炮附子就好了,有時候看不到汗,很容易怕冷,很容易惡寒,這個人就應該吃炮附子了,不一定要等到惡寒,盜汗再來吃炮附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頂山市康元堂 的精彩文章:

《傷寒論》條辯一六二: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肋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
《傷寒論》條辯一四四: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傷寒論》條辯一四三:藏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TAG:平頂山市康元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