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每周詩語:秋天聽一曲《子夜吳歌》 唱不盡的相思幾重

每周詩語:秋天聽一曲《子夜吳歌》 唱不盡的相思幾重

誰的詩最能代表盛唐意象?一定是李白。

什麼才是盛唐意象?——是縱橫捭闔的開闊,是從容不迫的氣度,是錦心繡口的浪漫,是綿盪天地的豪情。

所以李白的詩,即使在寫哀愁、寫憂思,也總能叫人讀出不膩不煩的一股爽利勁兒。

恰如《子夜歌》。(請點擊下方音頻收聽語音播報)

「子夜歌」是樂府中的吳聲曲辭,名稱是來源於「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因為是起自吳地歌謠,來自於吳地女子哀苦的歌聲,所以也稱《子夜吳歌》。

《子夜歌》又有變曲,從春夏秋冬四個時節來唱相思、歌幽情,所以亦稱《子夜四時歌》。

李白一曲著名的《子夜吳歌》,就分為了春歌、夏歌、秋歌、冬歌。

既然這是由一個叫子夜的女子,在最早唱出的哀苦之聲,試想那歌里吳儂軟語、愁思疊盪,《子夜吳歌》必該是凄軟幽長的樂調。

然而在李白的「四時而歌」里,卻非一味痴纏綿軟。譬如這一首寫良人出征、遙望相思的《子夜吳歌·秋歌》里,就有一種秋水冷凝的清氣和天地曠遠的視角:

《子夜吳歌·秋歌》

(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這詩里寫的意思,用現代詩情來演繹就是:

大唐的長安已是流霜月冷梢頭,

古都的人家都在洗衣換季入秋。

長風再勁,怎奈長別的距離卻吹不到頭,

離情再切,奈何離別的人遠在玉門關頭。

何時才能平定異族進犯的野心陰謀?

何日才能停止家家出征的萬戶離愁?

思念如秋風入喉,穿堂過戶,心憂腸愁;

盼歸如秋月含幽,夜色望穿,再上西樓。

這首《子夜吳歌·秋歌》:

看似是寫「人」,寫留守家中的婦女思念她出塞征戰的丈夫;

實則更寫「家」,這種因出征而造成的男兒上前線、女兒望邊關,是家家戶戶的共鳴;

其實它還更進一步寫了「國」,一國戰事,萬家奔赴。

「長安一片月」照耀邊關男兒的戰火與長安女子的凄冷,「秋風吹不盡」吹動家家戶戶的離愁與老老少少的思念。

所以這首詩,以小視角寫大視野,以小情思抒大情懷。

《子夜吳歌》,有一種出征,叫舉國悲壯。

誰不想居家安詳?誰不想悠哉秋涼?然而當國有需、關有難,就必須家慷慨、人激昂。

萬戶搗衣聲,那也是萬家「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愛國熱腸!

良人赴遠征,那亦是國人「擊鼓其鏜,踴躍用兵」的壯志激揚!

《子夜吳歌》,有一種出征,叫渴求富強。

沒有一段盛世,不曾由血淚譜寫陽光,沒有一家安泰,不是由國力鑄穩城牆。

「秋風吹不盡」,吹不盡代代兒女風姿颯爽;

「總是玉關情」,總是用累世鍛造國富民強。

「何日平胡虜」,平胡虜日,必使外敵都遠近不敢來犯,穩土安疆;

「良人罷遠征」,罷遠征時,必是良人已擔負家國穩穩、民族堂堂!

盼春夏秋冬的四時安康,是千秋不改的四海願望。

《子夜吳歌》,有一種異地戀,叫為了明天長久團聚,必須在今天暫忍別離。

正是為了認真相聚長日,才迫使今朝分別長日;正是因為愛需要一個地久天長,才必須放棄安享當下甜蜜。

哪有展翅後的歸巢,不曾歷經風雨迷離;

哪有漂泊後的歸航,不曾受過孤獨遊歷;

哪有長別後的歸來,不曾忍過顛沛流離;

哪有異地長別的苦守相思,不是為了用今日的暫別、下注來日的歸依,在明日換來長久棲息。

《子夜吳歌》,有一種異地戀,叫沒有你的歲月里,春花秋月都是錯過。

沒有你的歲月里,春風秋水,全都失卻了顏色,朝花夕月,全都黑白成落寞。

沒有你的歲月里,日出日落,不過是寂寞了山河,花開花落,無非是了重複著蕭索。

沒有你的歲月里,盼相聚是唯一的眺望,共白首是夢寐的傳說。

天地之間,有你才會遼闊,人生之畫,有你才能著墨。

有你攜手的歲月才叫生活,與你共度的平凡也是豪奢。

雁字幾時回?良人哪日歸?

心路幾多焦灼,獨踽幾多車轍,心門幾多落鎖,春秋幾多錯過!

《子夜吳歌》,唱不盡的秋思幾許,唱不夠的相思幾重,唱不完的離情幾多,唱不圓滿的離愁幾何。

這是一首相思之歌,也是家國之歌,這是一首秋之歌,也是一曲山河之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是活的 的精彩文章:

花鳥畫構圖中需「碎者整之,整者碎之」
秋分講一個分別的故事
淵深靜穆——趙朴初的書法藝術與人生
徐復觀: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性格及其歷史的命運

TAG:國學是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