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20 年後 AI 會不會問你,還記得當年李開復說的人工智慧故事嗎?

20 年後 AI 會不會問你,還記得當年李開復說的人工智慧故事嗎?




摘要:

人工智慧的浪潮驚濤拍岸,捲起一堆堆泡沫,想更好的看懂 AI 不妨聽聽最懂行的人的故事。



本文作者運愷,極客公園已獲轉載授權,寫於聽完李開復的十堂人工智慧課後。




一.故事從三波人工智慧熱潮開始


2017 年,無人不談人工智慧。


可哪怕早就經歷兩次人工智慧熱潮,李開復和所有人一樣,都沒有料想到今天。

即使,1980 年,他已經在哥倫比亞大學,和同學們一起研製出了會模仿老師口頭禪的「專家系統」型程序,那代表著第一波人工智慧熱潮;


即使,1993 年,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當他對專家系統再提出質疑,打算用機器學習取而代之做研究,成功說服了導師給予各方面的支持;


即使,最後他的作品成為了第二波人工智慧的經典作品。他用 4000 句話的訓練,研製出了的不指定語者的語音識別,以 96% 的識別率扭轉了所有研究方向。


但當數據不夠多,機器不夠快,模型不夠精確,演算法還沒有強大到如今的「深度學習」時,驚濤拍岸,捲起的,還是一堆堆泡沫。


20 多年後的今天,AlphaGo 戰勝兩代棋王,震驚世界,人工智慧再次來勢洶洶。


展望未來,20 年後的我們,是被機器統治?還是走向光明?




二.第二個故事,未來已經到來


其實,不用看 20 年後,人工智慧時代,現在已經到來。


大到近兩年新聞媒體對 AlphaGo 從業餘棋手到世界第一的追蹤報道,小到幾乎人人都在使用的「今日頭條」和「美圖秀秀」,人工智慧已經從象牙塔,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不明覺厲的我們,漸漸恐慌了。


我們聽到了霍金坐在輪椅上,一次次地發出警告。


我們也聽到鋼鐵俠 Elon Musk 一邊研製特斯拉無人駕駛,一邊對未來也表示悲觀。


我們想起《超能陸戰隊》里的大白 (●—●),會不會搖身一變,成了 T 系列「終結者」?


可投身人工智慧已經 37 年的李開復認為,警告、悲觀、恐慌,其實都是「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杞人憂天。


撕掉標籤,李開復認為,人工智慧,既不是「人」,也沒有那麼「智」。


李開復預測,人類在可見的未來只有弱人工智慧會必然發生。




三.所謂「弱智」,也已經是個強大的「Excel」


弱人工智慧有明確的定義:

1.專註於一個領域


2.針對人定位的優化函數學習


3.根據大量數據和環境認知判斷


4.不斷學習增強自己


相對的是強人工智慧,那可以勝任人類所有工作,他只存在在理論里。


至於超級人工智慧,還會具有創造力,還會社交,他,只存在科幻片里。


這麼看來,人工智慧,的確不足畏懼。


因為,他可以根據世界上幾千個時間管理達人的安排來幫助你優化管理自己,但卻永遠無法明白,你和最愛的那個她見面,為什麼每次都要等上半個小時,更不會明白,什麼叫「女為悅己者容」吧。


但這並不妨礙他可以一次又一次在各種電子遊戲秒殺你,還越來越強。


這也並不妨礙他可以每天早晨編不同的搖滾歌曲叫醒你,還越來越好聽。

這更不妨礙他可以陪你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聊到人生哲學,還越來越「談笑風生」。


因為,人工智慧會深度學習。但和人工智慧一樣,深度學習也是個唬人的詞。


李開復說,所謂「深度學習」,其實很簡單,和 Excel 沒什麼兩樣。


只不過,丟進去的不是一兩百個數字,而是大量的數據。


只不過,進行計算的不是一個函數,而是非常複雜的計算。


但是這個 Excel 太強大了,他會是,哦不,他已經是一場革命。


比起工業革命、技術革命,人工智慧革命會來得更快、更廣、更深遠。


於是真正的恐慌來了,如果什麼都讓機器做了,做得都比我們好,我們會失業嗎?




四.5 秒工作失業潮

每個人最關心的問題只有一個——什麼工作會被 AI 取代?


李開復老師有個明確的回答:


如果人可以在 5 秒鐘內對工作需要的思考和決策做出相對應的決定,那麼這項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 AI 全部或部分取代。


現在都說,高層寫字樓里的白領,賺得還沒工地搬磚的多。


人工智慧時代,這樣的現象可能會愈演愈烈——不複雜的重複性的白領職業,如交易員,會比搬磚工人更會被 AI 取代。畢竟,金融操作只需軟體,而藍領的 AI 工作需要更多的硬體支持。


比起個體的小恐慌,人工智慧給社會帶來的整體變革,更值得我們展望的。


有了智能翻譯,我們是不是可以第一時間看《冰與火之歌》呢?


有了智能醫療,去醫院是不是再也不用排隊兩小時,看病五分鐘了呢?


有了智能駕駛,全人類 10% 的時間是不是再也不必浪費在堵車上了呢?


有了智能金融,股民在頭腦一熱前是不是會收到「別做接盤俠」的警告呢?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害怕未來,不如擁抱變化。


那我們和我們的孩子,能做些什麼呢?




五.要麼掌握 1+1>3,要麼會畫「蒙娜麗莎」


比起被取代,李開復覺得,人與 AI 協同工作,和諧智能社會,是更有可能發生的事。


李開復有過這麼一段往事:


一次國內領導去谷歌總部參觀,李開復看總部安排的翻譯不怎麼樣,就自己翻譯,後來領導以為李開復是職業翻譯,偷偷問李開復有沒有興趣去他們那裡當「翻譯部主任」。


如果同樣的事在人工智慧時代發生,翻譯還是不能被機器取代,畢竟這是交流性的工作,還有門面的成分在。但李開復應該不用親自上陣——難懂的句子,總部翻譯可以參考人工智慧的輔助。


這就有了他的第一個結論:需要人際接觸的工作,是無法被人工智慧取代的。


那孩子呢?

國務院不是都下通知,要高校開設人工智慧課了嗎?


斯坦福大學的人工智慧課程,報名從幾百人猛增到了上千人。


人工智慧時代,我們讓孩子學什麼?


李開復認為,學什麼,不如選什麼。


最重要的是不要把孩子學成機器,那才是最會被淘汰的。


當更多的人從搬磚工里解放出來,成為藝術家的時候,我們會迎來又一波藝術浪潮。


李開復的小女兒喜歡攝影。


這是一門在人工智慧時代,會受到極大挑戰的技能。


因為手機會具有單反的成像效果。人工智慧能從幾億張照片中,明白景深、構圖和光線等。


但她卻告訴李開復:「爸爸,我不介意賺更少的錢。機器會拍照,但卻不會創造,他們不懂什麼叫美,更不會追隨美,愛上美。這樣去追求自己的內心,我願意。」

這讓他有了第二個結論:需要創意的工作,是無法被人工智慧取代的。


不遠的未來,當哲學家和人工智慧湧現時,我們會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嗎?




六.向死而生的感動,AI 永遠不會懂


說起看過的電視劇《真實的人類》片段,李開復的聲線變了——


智能人說:「我不懼怕死亡。這使我比任何人都強大。」


人類回應:「不,你錯了,如果你不懼怕死亡,那你從未真正地活著。你只是存在而已。」


李開復想起他癌症治療時,一次化療結束後,他回台北修養。秋景讓他心生感慨:活著真好。


這就是人工智慧永遠不懂的事。


他們會下贏一盤棋,但不會欣喜若狂。


他們會診斷病情,但不會用語言給予你慰藉。


他們會調製拿鐵,卻不會在下班後給你一個鼓勵的擁抱。


這是一件好事:人工智慧永遠無法擁有人類的特質:情感。這卻讓我們感觸更深。


所以,馬雲調侃,下棋就要有輸有贏,AlphaGo 永遠在贏,有什麼意義?


所以,醫生不會失業,不然誰給你安慰,聽你傾訴,給你鼓勵。


所以,調酒師會一直存在,我們要的,不是一杯莫吉托,而是一吐為快的暢意。


人工智慧時代,我們更明白溝通背後,情感的可貴。




七.李開復關於 AI 的故事


我們在人工智慧的什麼階段、什麼叫人工智慧、它會產生什麼影響、它會取代哪些工作、人類怎麼和它相處、如何在人工智慧時代活得更好……這些問題,似乎都從李開復老師和 AI 的故事中找到了答案。也許,人工再智能,也寫不出這些故事。可故事的背後,是李開復 30 多年對人工智慧的學習和理解。


其實距離感和恐懼都源於不了解,不如撕掉標籤化印象。



李開復可能是目前最懂 AI 的人之一了,而最近李開復老師在喜馬拉雅開通了一檔關於 AI 的音頻課程,一共十集。由李開復老師深入淺出、系統講解人工智慧的前世今生、內核表象、性質影響,以及在它將帶來的危機並存的智能時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和自處。如果你也想對人工智慧有進一步的了解,不妨跟著李開復,去聽聽他在喜馬拉雅的十堂人工智慧課,也許會有些意想不到的收穫。


點擊「閱讀原文」跳轉收聽:李開復:十堂人工智慧課


編輯:雙筒獵槍



本文由極客公園原創


轉載聯繫 zhuanzai@geekpark.ne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公園 的精彩文章:

卻道天涼,好個秋
共享單車走進朝鮮,你猜騎一次要多少錢?
刷臉識別性取向,AI 有這麼可怕嗎?
用了 Aeva 這款新設備,無人車上路將越來越像人類駕駛員
燃油車被判死刑,特斯拉即將迎來的「帝國反擊戰」

TAG:極客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