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針灸治療慢性肝炎的取穴方法

針灸治療慢性肝炎的取穴方法

針灸治療慢性肝炎的取穴方法

【導語】 慢性毒性肝炎,亦稱慢性肝炎。根據組織學變化,可分為慢性遷延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本節主要討論前二型,慢性肝炎,臨床主要有乏力、納呆、腹脹及肝痛等癥狀,肝臟大多較正常為大,質地中等,或呈顆粒狀或有結節形成。

針灸治療慢性肝炎的現代報道,始於本世紀50年代[1]。而從70年代起,有關資料逐漸增多。包括各種類型的慢性肝炎,也涉及到對無癥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的針灸治療。國內早期多採用穴位注射之法,發現所選擇的藥物與療效有一定關係。如有的工作證實,在相同的選穴中,注入不同種類的藥物,結果肌苷酸鈉的療效較維生素B1和維生素B12為佳[2]。80年代以來,除繼續應用穴位注射法外,還採取灸法、耳穴埋針、穴位埋線等多種穴位刺激法,有不同程度的療效。為了證明針灸對本病的確切效果,近年來還不斷進行對照觀察。有人以針刺至陽等穴與服用垂盆草製劑進行對照,結果發現。針刺組與藥物組在恢復肝功能方面的療效相同,療程相近。而針刺組治療前後HBsAg轉陰率也較高,表明針刺組在改善乙肝病毒標誌方面優於藥物對照組[3]。

國外對針灸診治慢性肝炎也較為重視。在針灸診斷方面,發現慢性肝炎的病人,某些穴位會產生特異變化。如有人對272例慢性肝炎病人作了觀察,結果此類病人之右側曲泉穴多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捏壓痛。而曲泉、合谷、曲池、天宗的皮溫及穴區pH值,左右兩側各異[4]。另外的工作還表明,針灸和藥物並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體征和癥狀[5]。

關於針灸治療慢性肝炎的機理探討,國外做得多些。通過動物實驗,已經觀察到針灸可以防止四氯化碳引起小鼠肝臟的損傷,能減輕應激條件下(捆綁、冷熱刺激等)對肝內檸檬酸和葡萄糖代謝的不良效應,恢復人工造成早期肝硬化的肝細胞變性等。

總之,無論臨床與原理研究,基本上已經證實,針灸治療慢性肝炎的療效是肯定的。加上其方法簡單,無副作用,更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治療

1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足三里、脾俞、肝俞、三陰交、陰廉。

配穴:期門、中都、胃俞、地機。

(二)治法

藥液:丹參注射液、HBsAg-iRNA、維生素B1加維生素B12、維生素K1,任取一種。

以主穴為主,療效不顯時酌配或改用配穴。除HBsAg~iRNA僅取陰廉外,余每次取2對穴。每穴注射量:丹參注射液為1毫升,HBsAg~iRNA為2毫克,維生素K1為5毫克,維生素B12毫升(含量100毫克)和維生素B121毫升(含量100微克)混合後,分注於4穴。注射時,用5號齒科長針頭,穴位常規消毒後,迅速刺入,慢慢送針,至有較明顯的酸脹得氣感時,用中等速度推入藥液。第一療程,每日1次,至第二療程,如癥狀改善,可改為隔日1次,待各項肝功能正常,癥狀消失後,宜劑量減半,再鞏固一、二療程。15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痊癒:經治療後,癥狀消失,各項肝功指標正常,肝大回復;顯效:癥狀均明顯減輕或多數癥狀消失,肝功指標接近正常或肝功指標多數正常,肝大改善;有效:癥狀和體征有一定改善;無效:癥狀和體征均無改善,或反趨向惡化。

共治205例,按以上標準評定,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效果。其中65例,治療後HBsAg陰轉率為61.5%,抗-HBe陽轉率為42.9%,HBV-DNA陰轉率為53.2%[6~9,14]。

2

艾灸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肝俞、脾俞、大椎、至陽、足三里;2、期門、章門、中脘、膻中、石子頭。

石子頭位置:太淵穴上3寸。為古人治疸消黃之驗穴。

(二)治法

採用麥粒灸或葯餅灸。可任選一種,亦可交替使用。每次選一組穴,兩組交替。麥粒灸法為,取純艾製成麥粒大小艾炷,先於施灸部位塗少許凡士林或大蒜汁,趁其未乾時,將艾炷置於其上,點燃。當艾炷燃至一半左右,患者感到皮膚髮燙或有灼痛時,即用鑷子將剩下之艾炷夾去,換新艾炷施灸,以局部皮膚紅暈為度。一般每次灸5~7壯。隔餅灸,為隔附子餅灸。可用附子切成薄片,亦可將附子研末,以黃酒調和作餅,厚約0.3~0.6厘米。施灸時,用重2克之艾炷,下襯附子餅和脫脂棉,灸至患者感灼熱不可忍時,可略移動附子餅,或另易新炷。每次每穴灸3~5壯,以皮膚出現紅暈為度。隔日1次,3個月為一療程。一般治療一療程,如未見效,可隔一周後,續灸。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觀察24例,經3個月治療後,患者的主要癥狀得到改善,以消化道諸症的改善最為明顯,體征方面則以肝區叩痛減輕為主。肝脾腫大超過肋下2厘米者,則艾灸後無明顯回縮。艾灸後,還對血清谷丙轉氨酶(S-GPT)、血清前白蛋白(PA)和血清α1酸性糖蛋白(α1-AG)、血清γ-GT等肝功指標有不同程度的影響[10]。

3

體針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至陽、肝俞、陽陵泉;2、大椎、氣海。

配穴:足三里、丘墟。

(二)治法

慢性肝炎取第一組,無癥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取第二組穴。酌配配穴。第一組穴操作,至陽穴向上斜刺1寸,肝俞向脊椎側斜刺,陽陵泉和足三里均直刺1.5寸,以得氣為度,留針10分鐘。第二組,大椎穴針刺得氣後,小幅度持續捻轉1~2分鐘,以向下傳導為佳,不留針。氣海穴直刺至局部酸脹,留針30分鐘,如配足三里,留針30分鐘,每10分鐘捻轉1次。針後以艾條溫和灸5~10分鐘。丘墟穴,直刺,得氣後施平補平瀉法。二組穴,均為每周針3次,3周一療程,療程間停針3~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慢性肝炎21例,針刺後療效與服用垂盆草沖劑相同,且在降低HBsAg滴度和促使HBeAg的轉陰上,效果更為明顯[5]。

無癥狀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攜帶者,共觀察32例。總近期有效率為75.0%。其中HBsAg有效率71.9%(轉陰率25%),HBeAg陰轉率33.3%,抗-HBe陽轉率為25.0%;抗-HBc陰轉率為25.0%;HBV-DNA陰轉率為28.6%。遠期總有效率(經一年隨訪)為72.7%[11]。值得一提的是,有人通過對4069人調查,發現既往有針灸史者的HBsAg的陽性率2.5%,較無針灸既往史者的陽性率8.0%為低,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針刺可降低陽性率,這與針刺在調衡陰陽的基礎上全面增強抗病能力有關。當然,也要求在針刺時重視嚴格消毒,以防止通過針具等傳播[12]。

4

耳針

(一)取穴

主穴:肝、脾、腎、肝炎點、三焦。

配穴:失眠多夢加神門、皮質下;胃納不佳加胃;便秘腹脹加大腸;口乾口苦加胰膽、腹。

(二)治法

每次取主穴3~4穴,據症酌配配穴。找得耳穴敏感點後,用撳釘式皮內針埋入,上用膠布固定。或用磁珠壓丸法,方法是以市售380高斯左右強度的小型磁珠,置在0.7×0.7厘米見方的膠布上,貼在敏感點處。每日令患者自行按壓耳穴3~4次,每次3~5分鐘。每周埋針或壓丸2次,7~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為5~7天。

(三)療效評價

以耳穴埋針治療100例慢性肝炎病人,結果痊癒50例(50.0%),顯效12例(12.0%),有效25例(25.0%),無效13例(13.0%)[13]。

5

腕踝針

(一) 取穴

主穴:上1、下1。

(二)治法

上穴雙側均取,用30或32號1.5寸毫針,與皮膚呈30度角剌入,入皮後針體放平,進針1.5寸,應無酸麻等針感,留針30分鐘,不作提插捻轉,1~2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77例, 結果治癒15例,好轉46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為79.2%。HBsAg陽性61例,轉陰13例[14]。

6

穴位注射加冷灸

(一)取穴

主穴: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

配穴:大椎、肝俞、脾俞、至陰。

(二)治法

藥液:注射用水2ml。

主穴每次均取一側,行穴位注射。剌入至得氣,回抽無血後,每穴注入0.5~1ml。每周2次,二側交替。

配穴用冷灸法。敷藥製備:斑蝥、丹參、赤芍各20g,白芥子、地鱉蟲各10g,玄參、連翹各12g,研末加適量凡士林調成膏備用。每次取2穴,每穴用藥1g貼敷,上以消毒敷料固定,6~12小時自然起泡,不必放液,讓其自行吸收,每周1次。

(三)療效評價

共治66例,結果顯效33例,有效17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為76%[16]。

【主要參考文獻】

[1]徐紹緯。針灸治療急慢性肝炎的經驗介紹。黑龍江醫刊1959;(7):47。

[2]廣州市傳染病醫院門診部。穴位注射維生素B1、B12對慢性肝炎肝功能恢復情況的近期觀察。新醫藥通訊1973;(2):19。

[3]徐乾,等。穴位針刺治療慢性遷延性肝炎213例療效觀察。新中醫1989;(2):30。

[4]李復峰,等。國外針灸經驗。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86:17。

[5]豬狩知之,等(宋維炳譯)。慢性肝病時針灸療效的探討。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1983;(5):57。

[6]周福田,等。水針穴位注射對遷延性、慢性肝炎的療效觀察。四川中醫1983;1(3):53。

[7]童紹宏。丹參注射液治療遷慢性肝炎39例近期療效觀察。福建醫學雜誌1980;(1):50。

[8]匡曉芳:肌苷酸鈉慢性乙型肝炎穴位注射HBsAg-iRNA血清學效果觀察:附65例1~2年隨訪報告 上海醫學 1990;13(9);537。

[9]焦國瑞。針灸臨床經驗輯要。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1:95。

[10]夏韋江,等。艾灸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研究。上海針灸雜誌 1988;7(1):3。

[11]陶明忠,等。針灸治療無癥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的臨床研究與實驗研究。中國針灸 1988;8(1):28。

[12]張曉彬,等。針刺降低HBsAg陽性率的調查。針灸論文摘要選編 1987:110,北京。

[13]廣州部隊總醫院理療科。耳針埋針治療慢性肝炎100例。浙江中醫藥 1978;(3):11。

[14]徐乾,等。穴位注射液VK1,治療慢性活動性肝炎療效觀察。江蘇醫藥1988;(9):封3。

[15] 肖芸華。腕踝針治療慢性活動性肝炎乙型肝炎77例 針灸學報 1990;6(2):8。

[16]顧慧平,等。穴位水針注射結合發泡治療慢性乙型肝炎66例療效觀察。 浙江中醫雜誌 1996;31(6):274。

針灸治療慢性肝炎的取穴方法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中醫學友會---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培訓中心旗下微信公眾號,致力於會員服務,為學員提供系統中醫知識體系,認證體系。精選精品文章、優質視頻、公益講座、線上線下精品課程及超值會員服務體系,加強交流互動學習,資源配置搭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秋分:晝夜均寒暑平 調精養神保健康
流行性腮腺炎怎麼治?多種針法幫你忙
急性腹瀉 單穴艾灸立現奇效
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推拿六法
腰及下肢部推拿法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