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統能源汽車停售是大勢所趨還是政策驅動?

傳統能源汽車停售是大勢所趨還是政策驅動?

近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發表了一段講話,其中有這麼一句:「一些國家已經制訂了停止生產銷售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表,目前工信部也啟動了相關研究,也將會同相關部門制訂我國的時間表。」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

這段講話一出,想必不少蹲在角落瑟瑟發抖的車企們會再次回想起,那曾經一度被工信部所支配的恐懼。沒錯,小編說的正是2016年9月21日工信部發布的《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又是9月,又是工信部,這一年一度搞個大新聞的節奏,車企們應該會覺得很驚喜、很刺激吧。

在看到前面一板一眼的官方講話與冗長拗口的政策名稱時,我想你應該已經準備關掉文章,然後繼續去研究到底是該買2.5L的阿特茲,還是該入手2.0T的新君威。但是少年,如果你讀完本文,應該就會了解到,很快你所面臨的就將不再是自吸or增壓的煩惱,而是插電式or增程式這一「棘手」問題。

內燃機何罪之有?

歸根到底,內燃機作為交通工具動力來源的歷史使命行將終結的原因,是當前新一輪技術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愈演愈烈。隨著技術的進步,汽車將不再是單純的交通工具,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的飛速發展,汽車最終也將轉變為具有載人功能的大型智能移動終端。毫無疑問,這一趨勢促使著汽車行業加速向電氣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而電能驅動在這一全新技術路線上無疑有著先天優勢。

其實在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上,歐美國家做的更為激進。美國加州早在2008年便敲定了ZEV新能源汽車積分法案,荷蘭和挪威則計劃在2025年開始便全面禁止燃油車銷售,甚至像德國這個汽車工業大國也將燃油車禁售時間表定在了2030年。當然,各國政府對於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扶植,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出於對環境問題以及能源問題的考慮。

而對中國來說,還有一個客觀存在的問題就是,中國的汽車工業起步較晚,即使發展速度再快,與歐美那些汽車工業強國之間數十年的差距,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追得上的。但是電動車就不一樣了,大家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成敗各憑本事。發展新能源汽車,讓中國擁有了更多追趕和超越歐美髮達國家的機會。

政策指引應遵循行業發展的客觀規律

過去幾年中,國內相關部門先後出台了多項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及其配套設施的發展,也確實引領了一波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熱潮。由最初的個別示範城市享受購買新能源汽車時,插混每輛最高補貼5萬、純電動6萬的中央財政補貼,到後來各級補貼的持續跟進,促使著中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產銷市場。目前在規模上,我國去年共銷售新能源汽車超過50萬輛,全球佔比超過四成,比第二名美國的不到14萬輛不知要高到哪裡去了。

但是在銷量迅速增長的背後,我們應該看到,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在自身產品力與配套設施建設方面與傳統能源汽車相比仍有著明顯的差距。虛高的價格、粗糙的駕駛感受、讓人心驚膽戰的續航里程,如果沒有政策影響實在很難找出購買一台新能源汽車的理由。不過小編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新能源汽車在持續完善自身產品力、不斷提高用戶體驗後,最終將完全取代傳統燃油車,成為汽車市場的主流。但那應該是在漫長的技術發展之後的事情,電動機對內燃機的取而代之,在本質上是技術創新所引起的產業變革,這取決於行業主流參與者對技術方向的選擇,而政策並不應該成為其主要決定因素。

舉一個手機行業的例子,在2007年喬布斯發布第一代iPhone的時候,諾基亞的塞班智能機正如日中天,產品體驗並不完美的iPhone並不能立即取代諾基亞在行業中的位置,直到「再一次改變世界」的iPhone 4出現,才真正引領了智能手機的產業革命。顯而易見的是,iPhone的「上位」並沒有靠任何政策扶植,完全是憑藉自身在技術上的突破,進而創造了新的市場需求。當然,一個有利的政策環境對於新產品、新技術的發展肯定是有好處的,但是在當今這個高度市場化的大環境下,「一刀切」地禁售燃油車去強行推廣技術和配套設施尚不成熟的新能源汽車,並不是一個容易讓人接受的決策。

燃油車退出為時尚早

小編並不是一個念舊的人,我不懷念諾基亞,也不懷念柯達,但你要是讓我現在就放棄燃油車,對不起,「臣妾」是萬萬做不到的。你可以說電動車是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但你無法否認在政策引導下誕生的,那些半成品一般的低端電動車給新能源市場帶來的傷害。「騙補」的事兒姑且不提,單就問問北京郊區那些不敢開車進城的新能源車主,如果不是因為搖不到號,又有誰還會選擇一款續航里程打五折、百公里加速20多秒的電動車呢?

消費者購買一輛汽車為的是方便出行,提高生活質量,而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在經歷了上百年的發展後,燃油車的各項技術都已經非常成熟,整體產品力也較為完善,至少在這方面,幾乎所有電動車都並不能令人滿意。如果您手持20萬預算,我不會建議您購買純電動的比亞迪e6或是榮威ERX5,而是會讓您去看看2.5L的阿特茲或是2.0T的新君威。是的,文章開頭那個為自吸or增壓煩惱的少年正是小編本人。

豐田A25A-FXS發動機

另外,即使已有上百年的發展歷史,但內燃機其實仍有潛力可挖。新一代凱美瑞所搭載代號為A25A-FXS的2.5L自吸發動機熱效率高達40%,採用壓燃技術的馬自達第二代創馳藍天發動機同樣令人期待,在談論技術創新時,燃油車與電動車理應被擺在相同的位置。更何況,技術最終還是要以產品的形式呈現給市場,在性價比方面相比電動車仍有巨大優勢的燃油車,沒有任何主動退出的理由。即使現在所有人都明白,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純電動化,但是在並未落後時代而且仍有發展潛力的時候,用政策強行逼退一類產品,去過早宣布一個產業「死到臨頭」,未免有些操之過急,而且似乎,並不合理。

寫在最後:

無論是十八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還是新世紀的移動互聯網浪潮,每次技術革命都會給人類生活方式帶來巨大的改變,而汽車工業即將面臨的變革也必然將對人類未來出行方式產生深遠影響。但是在技術發展的過程中,政策因素並不應該起到決定性作用,在一個健康的市場環境下,優勢產品必將驅逐劣勢產品,政策可以有傾向性,但絕不該如揠苗之手強行介入產業發展。對於新能源汽車而言,要走的路還很長,燃油車或許是一個必須要「打倒」的對手,但成長路上更應該關注的,是自身的強大與否,如果新能源技術發展到足夠成熟,那不需要政策強行禁售燃油車,消費者自會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車質網 的精彩文章:

小年輕們看過來 高顏值合資小型SUV推薦
推薦1.5L智能型 新款中華V3購車指南
產品力再升級 吉利博瑞新老車型對比
15萬元之爭 四款合資品牌SUV推薦

TAG:車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