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美農安行——記首屆豫吉黑三省文化名人走進農安採風活動

大美農安行——記首屆豫吉黑三省文化名人走進農安採風活動

大美農安行

——記首屆豫吉黑三省文化名人走進農安採風活動

文 丁香樹

從家出發就開始下雨,一直到長春省政協才停住。在賓館見到諸位老師,方知此行都是重量級人物。沈鵬雲老師和我開玩笑說我的名字好,來了就晴天。宋有才老師也熱情的和我打招呼,還請我們吃了午飯,在他們的談笑聲中,我的局促感消失了。

農安文聯此次活動的負責人來接我們了,一路上也不知道是向西向南還是向東。到龍府酒店時,我才知道這一行竟然百十來人,而這百十來人,唯我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不免有些緊張。簽單子領房卡的空擋,聽了有人喊我,原來,杏花老師早就到這裡了。尋著聲音仔細搜尋一同去過其塔木的幾位老師,差不多都來了,我稍稍有了一絲安慰,只是我記性不好,免不了張冠李戴。

我在山村住久了,不經常出遠門,也很少在外邊住,像這麼乾乾淨淨規規矩矩的地方實在是不習慣。以前活動都有老師帶著,這回,老師們都忙著,九台就我一個人來了。領完房卡才知道和我同屋的書女老師也沒來,這回連個伴都沒有了。匆匆進了房間,東看西看,啥都挺新鮮。網速不好沒接到通知,下樓誤了時間,害得紅霞老師在門口等我。」嘿嘿!好不容易鬧個大房間,還不得熟悉熟悉情況,我在心裡嘀咕著。」

(一)花海、擁水公園、金剛寺、文化長廊、遼塔

終於出發了,第一站是花海,花海是農安景點之一。因為早上經歷一場大雨,這些花兒沒有我想像中的嬌艷,不過空氣里還有一點若有若無的香,「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忽然想起一句古詩來。雖然這些花沒有往日的韻致,也不及牡丹花的美麗,但是在這喧囂繁雜之中能有這麼一隅使人心曠神怡的地方,也可稱之為佳境了。

擁水公園,擁水公園最吸引我的是門口的巨石和圍著公園的那一灣碧水。微風輕拂,細細的波紋蕩漾開來,垂柳恰到好處的立在水邊,白色欄杆和白色方磚地面,趁著遊人不疾不徐的腳步。幾隻燕子輕輕地划過水面,這一灣清凈碧綠的河水,就活起來了。

幾位老師講起他們在這裡遊玩的經歷,時不時引發一陣笑聲,我忽然覺得有些孤單。老師微信里託付我給他的老友們帶好,這些老師們也都打聽老師的情況,可是我著實分不清誰是誰。

第三站金剛寺和人民公園。我不信佛,但喜歡佛教的文化和建築,金碧輝煌古色古香。

硃紅色大門,專門為我們打開。隨著寺里的住持走進正殿,瞬間就被那些雕塑吸引,可笑的是我卻分不清他們都是哪路神仙。沒有鐘聲,我卻清楚的聞到一縷清香,逐挨個地方搜尋這香的來處。松柏碧綠,花多隨處開放,我想善男信女們在這裡求得心理慰藉的同時也會收穫一分清凈。不知道別人,反正我心煩意燥時就會聽一段大悲咒。說來奇怪,聽到這些曲子,心便會慢慢安靜下來,雖然我聽不懂裡邊唱的(或者應該說是念的)是什麼,但那繚繞的鐘聲,有著神奇的收束之力,能讓我從煩躁不安的情緒中慢慢清醒過來。

從孩子離去到現在,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聽上一會,我想這以後將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文化長廊很有特色,有浮雕,有石刻,還有一些詩用木板雕刻出來,懸掛在文化長廊的兩個角上,因為時間關係沒能找到我老師(聶德祥)的作品。不過每一首詩都是精雕細刻,在這樣的氛圍里,我想人們也會逐漸興起對國學的熱愛。當然,這也彰顯了農安政府對文化的重視,是值得我們效仿的地方。

今天最後一站是遼塔,說起這遼塔有很多傳說,文聯嚮導帶我們走進寶塔博物館,一一參觀遼塔修繕的過程中出土的文物,有銅佛和菩薩像,有裝舍利子的盒子、瓷香盒,等等。這些文物記載著遼塔悠久的歷史和興盛一時的佛教文化。遼塔共有十三層,每層八個角,每個角上都掛著銅鐘鐵馬,我想如果這時有風,這些銅鐘鐵馬一定會發出悠揚悅耳的聲音來。一時心思全跑到這上頭,竟然忘了聽導遊的解說。

微閉雙眸,感受著輕輕細細的聲音,夕陽里,高高的遼塔顯得愈發莊嚴肅穆……

(二)太平池水庫、智能溫室、影視基地、建鵬馬城和西部小鎮

我不好熱鬧,對那些酒也沒什麼興趣,加之學問有限,所以在老師們談古論今時,我只是靜靜的坐著。

一宿無話,第二天早上又下起雨來,站在十一樓的窗口,聆聽雨聲,真真實實的感受一把孤獨。看那些雨沿著窗子一滴一滴的滑下來,像極了面頰上的淚痕,許是一個人的緣故吧,對著空曠而迷茫的天空,忽然的傷感起來……

記得哪位老師說過,不要自設孤獨。其實我的孤獨不是自設的,是來自骨頭裡的東西,這東西根深蒂固在我身體的某一處隱藏著,總會在不知不覺中爬上心頭。誠然,我現在認識很多詩友,但是認真說起來,我的確不知道無話不談的朋友在哪。我性子比較直,在詩社裡我是出了名的倔,這一點連老師都知道,我想這也許是我缺少朋友的原因之一吧,最起碼有這個可能。

八點整下樓,聽說今天要去一個有馬的地方,好多年沒看到馬了,心早飛走了,以至於陳家店的幾處景觀都沒仔細看。不過,智能溫室倒是很好看的,那些蔬菜生長在透明材質的溫室里,尤其是剛剛破土的小芽兒,晶瑩剔透。無土栽培技術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那些小羅卜,小白菜竟然長在水上邊。轉過身時,看到幾顆西紅柿,一個一個像小燈籠似的掛在那裡,玲瓏剔透著實令人喜歡,我趕緊拿出手機拍照。

嚮導說一會就到影視基地了,聽說那地方早些年有個大湖,每到這個季節,湖面清波蕩漾,水鳥自由自在的飛翔,可惜我看到的只是一片蘆葦盪。

遠處,幾座廢棄的建築,好像剛剛經過一場戰爭,那些殘破不全的門窗和倒在地上的雕塑,都留有被戰火焚燒過的痕迹。聽嚮導講解我才知道原來這是拍電影《南京南京》時留下的道具。看著這些建築,想著電影里戰火紛飛的場景,內心裡對戰爭有了一層新的認識。

從影視基地出來,沒一會功夫就到了太平池,太平池水庫的主要水源是翁克河,新開河兩大之流,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及漁業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資源,始建於1942年中間經過幾次翻修,1985加固升級為二級工程。這裡水土肥美,植被豐富,這一點從公路兩旁的莊稼上就能看出來。

我們迫不及待走向水邊,藍天白雲,清波碧柳,岸邊水草茂盛。蝴蝶、蜻蜓競相飛舞,遠遠望去水天相接處,時而有水鳥掠過,漁人自在的垂釣於柳陰之下。沿途欣賞這些景緻,完全忘記了連日的疲勞。我跑過去看人捕撈小魚小蝦,不想被一隻野鴨子嚇了一跳,便靜靜地望著它飛去的方向,讓太平池水庫的清涼驅走午時的燥熱……

汽車大概走了一個多小時,我們下車步行,前邊的老師忽然停下來,隨著他們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馬群。大概有十幾匹馬,還有兩隻駱駝,可惜離得太遠,看不清楚,不過已經有些興奮了。

想起幼年時,我家那匹雙目失明的老馬,想起那片綠油油的草場和小夥伴們高一聲底一聲的喊聲。那些蜻蜓,蝴蝶,青蛙一剎都跑到眼前來了……

記得小夥伴們喊我時,我正一手拉著韁繩一手撫摸著老馬的長鼻子,便隨口應了一聲,誰知老馬竟然張開大嘴啃了我一口。我試著又應了一聲,老馬又張開大嘴露出長長的大牙,啃了我一口。我嚇得不輕,老馬咴咴的叫起來,我趕緊把韁繩放長,離它遠些。可是,太陽落山的時候,老馬又溫順起來。我小心翼翼地爬上它的背,任由它邁著悠閑的步子,把我馱回家。

後來老馬病得走不動路,被爸爸買了。我放學回來,見老馬沒有了,我就對天邊的晚霞放聲大哭,童年就在我的哭聲里結束了。

觀賞那些中西結合的建築,新奇中透著野性。離馬廄老遠就聞到熟悉的馬糞味。我以為馬都在外邊,卻忽然被一大一小兩匹馬吸引住,我喜歡馬的眼睛,清澈透明,還有一絲淡淡的憂傷。

我家的老馬眼睛裡有一層玻璃花,想到它看不清世界的樣子,我心裡泛起一絲憂傷。為了不使自己限於這種氣氛之中,我和同行的老師們講起被馬咬過的經歷,引得他們哈哈大笑。

餐廳的結構應該是完全參照西方文化,我對這些不熟悉也不太在意,但看到這樣安靜的環境和服務人員禮貌周到的服務,猜想這家企業應該有一個很好的管理機構,服務人員都受過專業的訓練。我們在享受最好服務的同時,也會自覺的提高自身的素質。如果世事如此,人人如此,那何愁國之不強民之不強呢?

時間飛快,一路走過來,就到了回家的時候,同農安活動的負責人握別之後,匆匆茫茫的兩天行程宣告結束了。這裡留下我們的足跡,我們的笑聲和我們讚歎聲,我們也會帶著詩友們滿滿的真情,走向各自的生活崗位。

再見了花海,再見了金剛寺,再見了遼塔,再見了農安……我在心裡默念,這些聲音里寫滿了期待。

大美農安詩八首

農安行

一路行來聆好風,任他南北與西東。

蝶心繾綣迷花海,燕影翩然穿柳叢。

遼塔千年沉浸處,詩情萬縷暢然中。

些些細雨清涼意,更使初秋韻味濃。

擁水公園與眾位詩友同行

碧水藍天擁古城,枝柔花好鳥聲聲。

結緣莫要問來去,持手何須嘆仄平。

落日銜云云入夢,微風拂柳柳含情。

人生最是相逢少,此刻相逢不必名。

觀遼塔

鐵馬銅鐘以是奇,聲音恰在有無時。

輕如春雨暈梅朵,細若清流入碧池。

千載沉浮曾若夢,幾經輾轉未能知。

日升日落光陰里,繚繞雲煙信可持。

(遼塔四十米,共十三層,每層八角,其每個角都掛有銅鐘和鐵馬,有風吹來,就會發出悅耳的聲音)

文化長廊

浮雕版刻有師名,心喜之中亦動情。

兩載煎熬於病榻,多回教誨至深更。

想來本是農家女,羞對此間風雅聲。

但可自持耕讀志,不因俗念誤餘生。

花海

雨過風隨意,心清好暢遊。

薰衣香染袖,蓮葉綠盈眸。

水上波光翠,橋頭日影柔。

纏綿花海里,入境已忘秋。

濕地公園參觀

電影《南京南京》拍攝遺址

我生經卌載,未歷戰中秋。

今見城牆隕,方知烽火稠。

殘痕多醒目,歷史莫從頭。

野徑西風起,瀟瀟吹過樓。

太平池水庫

碧波千丈里,蘆葉隱漁舟。

耕捕當成趣,江山任放眸。

置身通達處,何事哽於喉?

萬念隨風了,心清好個秋。

西部小鎮觀馬有憶童年生活

草茂小風清,高空燕子行。

當年那個我,學校插班生。

朝與馬為伴,夜來蟲和鳴。

星疏原野靜,總是至深更。

作者簡介

楊麗 網名丁香樹, 吉林省長春市九台詩社會員,曾經在《長白山詩詞》《文化九台》《柳風》《吉林省農民作家作品選》發表過格律詩、詩歌、散文等。

曾在咱們村發表《讀書,耕田,過好每一個日子……》《暗杠》《樓前,那雨中的丁香樹》等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咱們村 的精彩文章:

王鳳立:短笛輕吹
孫成勛:我愛家鄉的遼塔
王錦思:我倡議「九一八」鳴警報的感想
賈仁山:啼血「謊言」——高牆裡的父愛(下)
王紀民:在為父親陪床的日子

TAG:咱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