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費100萬,月薪僅6000,留學的意義在哪裡?

學費100萬,月薪僅6000,留學的意義在哪裡?

留學的重點除了學歷之外

更在於世界觀的重塑

1

留學早已不再是鍍金的同義詞

近年來,出國留學成為增長最迅猛的產業之一,海歸文憑貶值,競爭力縮水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指出,受訪者普遍對薪水不滿意。此外,有約30%的受訪者認為所學無法應用於工作。

根據調查,起薪在6千元的海歸最多,佔40%,與本地高校畢業生的起薪持平。6千到8千元者佔22%,8千到1萬2千元者佔20%,3萬元以上的只有3%。

在北上廣深,生活成本高於歐美一般城市,1萬元的薪水也不過是混個溫飽,遠低于海歸們的預期。從80年代的眾星拱月,到本世紀初的待價而沽,再到如今的折價出售,海歸已然不復往日風光。

與此相對的是,出國留學的費用一年比一年高,一年花費三十萬是起步價。

為什麼留學的投入和回報相差如此之大?

原因很簡單。

第一,留學生的人數太多了,素質良莠不齊。

第二,中國跟西方的差距在縮小,國際視野日趨成熟,外來的和尚不那麼吃香了。

2000年,唐駿憑著西太平洋大學的證書混得風生水起。也是那一年,十八流育兒著作《哈佛女孩劉亦婷》大賣150萬冊。

這樣的日子一去不回頭了,如今別說是野雞大學,就算是藤校的噱頭也不那麼好使了。

改革開放初期,海外留學人才曾出現嚴重逆差。2000年左右,中國出國與歸國人數比為7∶1。也就是近7個人中,只有1人歸國。

正是在那個時期,李彥宏創建了百度,李國慶創建了噹噹,張朝陽創建了搜狐,梁建章創建了攜程,沈南鵬創建了如家。那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海歸是當之無愧的精英,是時代的弄潮兒。

此後,歸國人員比例不斷上升。

2007年,出國:回國 = 3.27 : 1

2010年,出國:回國 = 2.11 : 1

2016年,出國與回國人員比例近乎1:1,歸國人數達到43.25萬,與近800萬的應屆大學生同分一杯羹,慘烈度可想而知。

更種因素疊加,海歸不再奇貨可居,左右逢源,就業已轉為買方市場,用人單位自然回歸理性。

那麼,為何留學生們不像前20年出國的前輩們一樣落地生根,就地發展呢?

第一,僧多粥少,名額有限

在澳大利亞,教育產業是國家的第三大出口行業,領先於旅遊業,英國也是同樣狀況。

如今任何一間大學課堂上,放眼望去都是黑壓壓一片亞洲面孔。2015年,中國赴美留學人口達到14萬,獲得美國工作簽證(H1B)的中國學生約7千人,只佔留學人數的5%。

第二,獨生子女需贍養父母

調查樣本顯示80後海歸佔比42.3%,90後海歸上升至53.3%。海歸中獨生子女佔比七成。隨著我國老齡化加劇,照顧父母、家庭團聚等因素也成為留學人員中的獨生子女歸國發展的重要原因。

2008年金融危機後,國外工作難覓,好工作更遙不可及,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近年來中國海歸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雖然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中低速增長的「新常態」,還有霧霾、擁擠、職場不規範的困擾,但相比全球其他地區,還是「有利可圖」的。

2

非義務教育的教育是奢侈品

人要有成本意識

近來,留學的成本和回報被熱議,很多人覺得留學是件賠本的事情。霍老爺認為,面對每年以40萬遞增,良莠不齊的留學大軍,任何一刀切式的論點都是武斷的。

此外,除了不差錢的土豪,我認為受教育也是一種投資,既然是投資就應該有成本意識。

留學的成本具體幾何呢?

以美國為例,08年經濟危機後,政府對於高校財政的撥款和補貼減少,大學越發依賴學費收入維持生存。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公立大學還是私立大學,學費都上漲迅猛。

去掉高端的私立文理學院和泛濫的野雞大學,以公立大學加州伯克利本科為例:

2017年年學費約為4萬2千美元,食宿行豐儉由人,每月1500美元總是要的,住校內宿舍還要貴些。這樣算下來一年的費用約為41萬人民幣。

如果加上社交、養車、旅遊、購物、回國機票,這個數字還要更高。此外,不要指望打工幫補。

第一,學生簽證在校外打工是違法的。

即便在校內能找到教學助理的工作,每周最多20小時的工作時間和7.5美元/小時的工資相對高昂的學費來說也是九牛一毛。

第二,full time學生課業繁重,對於尚不很熟悉環境的留學生來說更是舉步維艱,把時間花在打工賺取最低工資上是本末倒置。

霍老爺問了一下美國的同學,在不打工的前提下,一年的開銷在40萬至60萬人民幣之間是合理的。這對於中國的新晉中產階級家庭仍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考慮一下投資回報率,也是無可厚非。

作為王思聰和萬寶寶們,大可肆無忌憚的讀讀哲學,玩玩珠寶。然而,如果你家沒有達到壕的境界,仍然寄希望於學以變現,甚至屌絲逆襲,那麼你需要理清頭腦,謹慎選擇學校和專業。

因為,本質上,供求關係決定了歸國留學生的身價。

3

霍老爺的幾條建議

第一:

文科和商科是性價比較低的專業

留學生,尤其是小留學生,因為尚未找到興趣點以及對職業沒有很好的規劃,從眾而選擇商科的人數最多,約佔留學人口的一半。

本科出去大部分人進不了top15的大學,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在投行圈定的target school,成為華爾街之狼的可能性銳減。

事實上,霍老爺見到的大多商科畢業生(包括經濟,金融,管理)都走上了銀行貸款經理或是考會計師執照的道路,而這兩項職業其實是不需要什麼學歷門檻的。

40年代,語言學博士林語堂支持讀生物化學的幺女讀完哈佛博士,但告知喜愛文學的次女林太乙,文科生無需念大學。

中學畢業的林太乙直接進入耶魯亞洲文化研究所工作,後出任香港《讀者文摘》總編23年之久。

電影《心靈捕手》中,馬特·戴蒙飾演的天才少年對著麻省理工的歷史學學生叫囂:

「 你花一萬五(1997年)所受的教育用一塊五就能在公共圖書館得到。」

當年這句話深深的刺痛了我。

如果說在20年前,大學還是一個可以提供前哨思想交流的平台,那麼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這個平台的門檻業已消失。

如今,在網上,你可以輕而易舉的找到任何大師、權威、甚至完整的哈佛公開課視頻,並可通過電子郵件和社交軟體隨時實現互動。從這個意義而言,文科課程的確不值那麼多錢。

那麼,哪些專業是性價比較高的選擇呢?

調查顯示,在就業行情方面,位居前五名的依次為IT、通信、電子、互聯網、金融,佔比分別為15%、14%、10%、9%、9%。

此外,與2015年相比,IT業就業人數超過金融業,從第四位升至第一位,增長10個百分點,反映出大勢所趨。

大學生應該如何選擇專業?

霍老爺其實並不想回答這麼功利性的問題,因為我認為人只有貼近自己的天性而活才會最有可能獲得成功。

當然,如果你本身就對EE和CS很感興趣,或是有傑出的金融天分,那麼恭喜你,這些風口行業會帶給你較為寬廣的平台,短期內收回留學成本也不是不可能。

第二:

留學的回報可能不是立竿見影的

在非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是一種投資。既然是投資,就會分為短期套利和長期價值。網上熱議的留學回報都是鎖定在短期變現,恨不得一畢業就理應被簇擁、被供養、迎娶白富美,出任CEO,走上人生巔峰。

醒醒吧,方鴻漸的故事過去一百年了。

總體而言,留學費用短期賺不回來是很正常的,否則巴菲特會把所有錢用來上學的。

就算對於美國當地的學生,大學學費也是一筆龐大的支出,需要十數年甚至半輩子才能得以還清。

當年喬布斯從里德學院退學而選擇旁聽,正是因為他發現6個月的大學生涯消耗掉了父母畢生積蓄實在太過昂貴,不是一個藍領之家可以負擔的起的,儘管以他的才智,完全配得上這樣的教育。

留學經歷帶給我們的或許不是立竿見影的回報,甚至不是知識本身。

一個中產家庭即將出國留學的孩子問陳丹青「出去學習應當注意些什麼」,他回答:

「不要太在意學習,關鍵是多四處走走,看看。」

如果大家能把眼光放遠一點,則會認同留學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思維的開拓和視角的轉換。這種能力只有在達到超出基礎工作的較高層面,才會發揮作用。

這就是為什麼王石一把年紀不差錢了,還要選擇去哈佛進修,在將遊學時間從一年調整至兩年後仍然感覺沒有學飽。

他直言,自己過去思考的都是「如何成為」,到哈佛後才開始思考更深層的 「為什麼能夠成為」。

作為投資,留學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同時也是精神上的回報。去到不同的地方,見識不同的人生,讓你知道,人不只有一種活法。留學的重點除了學歷之外,更在於世界觀的重塑。

第三:

中產階級當謹慎高攀名校

在教育上,國人總認為應該攀爬第一,進入哈佛、耶魯意味著人生巔峰。然而,在教育產業多元化的西方,「適不適合」遠比「最好」更為重要。

2015年,一名應屆高中畢業的美國少女韋斯申請普林斯頓和耶魯遭拒後,在網上髮長貼抱怨。

韋斯的學術成績相當優秀,大學入學試SAT分數高達2120,雖然最終被多家州立大學錄取,但爬藤失敗的她氣憤不過,稱:名牌大學的錄取規則同標準教育背道而馳。

如果你「沒有參與九項課外活動、當六個組織的領袖、擅長三種運動、去非洲抱起幾個可憐的孩子,以及精通鋼琴、舞蹈等七七八八的才藝」,而只是一個會讀書、愛學習的好學生,那麼不管你的成績有多麼優秀都會被名校離奇的招生法則排斥在外。

韋斯的說法沒錯,美國的名牌學校絕對是看人下菜碟的好手,相對於韋斯這樣的求而不得的屌絲少女,成績平平的名流之後可以輕而易舉破門而入。

從另一方面而言,名校的宗旨從來就不是培養中規中矩的學術人員,而是搭建圈子,孕育各行各業,甚至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以發揮改變世界的影響力。

霍老爺就知道這麼一名華裔女孩的故事。

2001年,她從斯坦福畢業去矽谷的一家師兄主持的創業公司接受面試。儘管她十分贊同這家公司的產品和文化,相談甚歡,但最終還是本著謹小慎微的華人本色,聽從家人的意見,接受了微軟的offer。

後邊的故事你也猜到了,兩年後,谷歌上市,成為總資產逾千億美元的獨角獸。對於只想獲取知識和技能,找個穩定工作的中產家庭孩子而言,公立的州立大學完全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強行爬藤是對資源的浪費。

留學只能保證我們增加閱歷,但不能保證我們成功。

留學生的心態應該去「成功學」化,客觀制定自己的預期。在互聯網時代,沒有什麼知識是需要你像《權力的遊戲》中的山姆一樣必需進入學城才能獲得,留學最終要的是獨立人格與思辨精神的培養,做二元教育制度的受益者。

這也是為什麼儘管留學市場泛濫,變現能力萎縮,作為老留學生的陳丹青仍然建議包括自己女兒在內的,有條件的年輕人走出去看看。這種經歷終身收益,是無論你刷了多少美劇,擼了多少知乎答題都不可替代的深度體驗。

最後,不管海歸還是土鱉,985還是三本,最終決定一個人市場價值的永遠不是文憑,而是經驗、能力以及價值創造。

【霍老爺】其它優質文章:

蘇享茂|許知遠|郭敬明|海底撈

薛之謙|王石|馮小剛|孔令輝

煎餅大媽|20歲的中年危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霍老爺的小木屋 的精彩文章:

北大女生一個月就辭職:姑娘,在職場別給自己加那麼多內心戲
今日頭條未必贏,但一張圖告訴你為什麼知乎必須死?

TAG:霍老爺的小木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