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古代青樓女子的N種別稱:哪個最高雅?

揭古代青樓女子的N種別稱:哪個最高雅?

關於妓女,從古至今人們常見的有許多狹義與廣義上的稱呼,大都是比較低賤,如「青樓女子」、「煙花女子」、「風塵女子」、「歌伎」、「娼妓」、「窯姐兒」、,甚至還有「賣淫女」、「站街女」等等。殊不知,妓女在古代還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比較「高大上」的別稱。如「神女」、「內人」「女校書」等。這裡擷取古代青樓妓女八種「高大上」的別稱,以饗廣大網友。

揭古代青樓女子的N種別稱:哪個最高雅?

網路配圖

一、神女,最神話的別稱

晚唐李商隱詩:「神女生涯不是夢」,此「神女」即暗指青樓妓女。和西方的女神是類似的,女神原初的含義不是說對女人多麼敬仰,而是對女人用心不專,亂投男人懷的總結,但並不是所有的女人都用女神來形容,只有那些從事妓女職業的女人有這個共同的特徵。

曾有一部阮玲玉主演的電影《神女》,描寫的就是青樓妓女生涯。看來妓女實在褻瀆不得。

二、內人,最溫馨的別稱

別以為「內人」就是人們常指自己的妻子。「內人」原是指教坊中能歌善舞的妓女,而常在皇帝跟前服侍宮女,也叫「內人」。據《後漢書·和熹鄧皇后紀》記載:「 康以太后久臨朝政,心懷畏懼,託病不朝。太后使內人問之。」清代詩人吳偉業的《永和宮詞》中也有:「勑使惟追陽羨茶,內人數減昭陽膳。」

不過,「內人」也是歌女或妓女的別稱。據《隋書·房陵王勇傳》:「太子左庶子 唐令則 ……諂曲取容,音技自進,躬執樂器,親教內人,贊成驕侈,導引非法。」唐朝詩人張祜《青鶯囀》詩:「內人已唱《春鶯囀》,花下傞傞軟舞來。」清代學者錢謙益在《丙戌南還贈別故侯家妓人冬哥》詩之一中也說:「綉嶺灰飛金谷殘,內人紅袖淚闌干。」

揭古代青樓女子的N種別稱:哪個最高雅?

三、女校書,最高雅的別稱

唐代名妓薛濤是一代才女,經常與當時文士詩文唱和。詩人王建贈詩曰「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下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後世因稱有才學能詩文的妓女為「女校書」或「校書」。

本來,「校書」,官名也。清代袁賦誠《睢陽尚書袁氏家譜》:「九世樞,校書四種,閑中偶錄諸書。漢有校書郎中,三國魏始置秘書校書郎,隋、唐等都設此官,屬秘書省。」

儘管如此,但是後世因以稱妓女而能文者。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訓女》中就說:「不枉了銀娘玉姐只做個紡磚兒, 謝女班姬 女校書。」 明代詩人商景蘭的《贈閨塾師黃媛介》詩中也說:「才華直接班姬後,風雅平欺左氏餘……今朝把臂憐同調,始信當年女校書。」

四、章台人,最畫意的別稱

戰國時秦在今長安縣故城建有「章台」,其下街名「章台街」。唐人孟啟《本事詩》記,詩人韓翃與妓女柳姬相稔。安祿山反叛,二人離散。別後,韓翃寄詩給柳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後即以「章台」為妓館別名。

五、錄事,最佳話的別稱

南宋詩人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六曾記載過蘇東坡的一段話:「前輩謂妓曰酒糾,蓋謂錄革也,相藍之東有錄事巷,傳以為朱梁時名妓朱小紅所居。」後用錄事暗指妓女,戲謂繹佳話也。

揭古代青樓女子的N種別稱:哪個最高雅?

六、省差行首,最大氣的別稱

聽起來這簡直就是個在職文官呀,然而,它確確實實是個妓女的別稱。

金邦貴族出身的大將牙虎帶,歧視文人,軍營中養很多妓女,牙虎帶讓身邊的妓女佩帶銀符,到各地求賄賂,各地將軍和夫人要到遠遠的地方去迎接這些權貴身邊的妓女,這些妓女號稱「省差行首」。

七、清吟小班,最詩情的別稱

古代詩人在一起才會輕吟低唱,但清吟小班並不是詩人群體的稱呼,而是對青樓妓女的一種別稱。清吟小班和窯子不同,更和詩人無病呻吟不一樣,它是舊時上等妓院的別稱。《孽海花》第三五回:「至於妓女,只有那三等茶室,上流人不能去。還沒有南方書寓變相的清吟小班。」莫怪,我無歧視詩人之意。

八、鶯花,最絢爛的別稱

鶯花, 鶯啼花開。泛指春日景色。唐代詩人杜甫在《陪李梓州等四使君登惠義寺》詩中說 「兄弟多年別,鶯花故國思。」南宋詩人楊萬里也在《丙申歲朝》詩中說:「仙家風土閑中是,歲後鸎花報早無。」

其實,鶯花也是青樓妓女的別稱。元代詩人石德玉在《曲江池》第二折中就說:「誰著你戀鶯花,輕性命,喪風塵?」明末清初,孔尚仁《桃花扇?訪翠》一折有這樣的句子:「閑陪簇簇鶯花隊,同望迢迢粉黛圍。」故而妓院又稱鶯花市、鶯花寨、鶯花巷。另一詩人吳偉業的《行路難》詩中也說:「名都鶯花發皓齒,知君眷眷嬋娟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駙馬的真實生活:竟是公主玩弄的男寵
三國時期的二喬究竟有多美?竟讓曹操為其傾倒?
揭秘阿波羅神廟的作用:竟然為躲避瘟疫?
揭秘:漢景帝劉啟時期的飛將軍李廣生平簡介

TAG: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