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健康講座》婁底市康復醫院精神科袁春梅講解《關愛精神病患者》

《健康講座》婁底市康復醫院精神科袁春梅講解《關愛精神病患者》

2017年10月10日我們將迎來第26個世界精神衛生日,全國將開展「關注精神衛生,關愛精神病人」的活動,為精神病患者送去關愛和溫暖。所以今天借著交通頻道這個平台,與大家普及一下精神衛生知識,呼籲大家關注關心精神病人。

精神病人是指各種有害因素所致的大腦功能紊亂,臨床表現為精神活動異常的人,具體表現為感知覺、思維、注意、記憶、情感、行為和意志智能以及意識等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礙。由於心理活動障礙,致使患者歪曲的反映客觀現實,喪失社會適應能力,或傷害自身和擾亂社會者總稱為精神病人。常見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偏執型精神病、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礙及各種器質性病變所致的精神病等。

精神病的起因是什麼?

精神病的致病因素有很多方面,較常見的是遺傳、個性特徵及體質因素、器質因素、社會環境因素等,而在現代高速發展的經濟競爭社會中,大多數病人往往因社會壓力過大,或受刺激因得不到適當排解而引發精神疾病,精神病患者數量呈增長的趨勢。

目前你們醫院對精神病人有什麼治療方法?

現在我們醫院對精神病的治療主要分為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工娛治療、心理治療及各方面疏導,以消除或減輕患者的種種障礙。

現在精神病的患病率是一個什麼情況?

隨著社會壓力的加大以及環境質量的惡化,精神病人數量在我國呈不斷增加的趨勢。據一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精神病患者在1億以上,平均每13個人中就有一個。重性精神病患者超過1600萬,致殘率高達60%,自殺率達30%。據國家衛計委統計,載至2014年底,我國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達到429.7萬例。

面對數目龐大的精神病患者,僅有醫療衛生和社會管理部門的努力還遠遠不夠,作為普通大眾也應關注這一社會現象,給精神病人多些關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人會去敬老院、孤兒院慰問,但很少有人會去精神病院慰問吧,對於身邊的精神病患者,卻很少有人去關心他們,不少人甚至還對他們另眼看待,唯恐避之不及。這種對精神病人的歧視態度,使得一些精神病人不敢就醫,怕暴露身份,久而久之,就會造成病情加重,最終遺憾終生甚至危害社會。

其實,有一部分精神病患者如果早期發現的話,是可以治癒的,可以參加工作恢復正常人的生活,但是由於人們的誤解和偏見,導致不少精神病患者因為缺乏溝通和交流,延誤治療,還有的病人家屬,不願意相信自己的親人瘋了,直到病情非常嚴重沒辦法管理了,才送到醫院來治療,最終錯失救治良機,這是多麼讓人痛心啊。

關愛精神病患者,我們要怎麼做?

關愛精神病患者,需要從不歧視做起。精神病人是生活在病痛中的弱勢群體,他們渴望被尊重被關懷,而生活的歧視則是一道冰冷的高牆,諷刺、挖苦,無疑是給他們和他們的家庭雪上加霜。作為普通大眾,我們應該多了解一些精神疾病方面的知識,從心裡消除對精神病人的恐懼和偏見,人性化地去關心和幫助他們,讓他們信任我們,從而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們認知現實、克服障礙、接受治療,從而讓這些「失心的天使,迷路的羔羊」能夠重新回歸社會。

現在在住院中的精神病人是一個什麼樣的生活狀態?

病人需要社會的關注及關心,更需要家人的關心! 精神病患者渴望回歸正常生活。

「照看一個人、致貧一家人,拖累一群人」是成千上萬精神病人家庭的真實寫照。

患者最期待家人的陪伴,一些家屬希望通過將患者放置在醫院,減少麻煩,有的病人住院長達二、三十年,基本上就是入院以後一直到去世。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家屬很少來探視,逢年過節時,患者那種期盼親人來探視的眼神讓人唏噓不已,大部分都是在失望中度過一個節日又一個節日,一年又一年。我們病房的一個病人,來的時候不吃不喝不動,整天呆坐著一動不動的,通過治療後,病人病情穩定,恢復如常人一樣,希望出院回家和家人在一起,並計劃好出院後要繼續去擦皮鞋賺錢不拖累家人,但是患者的家人將患者送來後拒絕再接回去,稱沒人管她服藥,病發了送來麻煩。還有一個老太太,當時是110民警送來我們醫院的,病人來的時候蓬頭垢面的,胡言亂語,無故罵人打人,通過治療後病人恢復了正常,告訴我們她有70歲了,家在很遠的地方,要翻過二座大山才能看到馬路,我們發現病好的老人家,居然是那麼彬彬有禮的,總是感謝我們為她做的一切,反覆說「謝謝,謝謝,你們太好了,我拖累了你們,你們比親人對我還好」,雖然我們在老人的口中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但我們卻是無法替代她的親人無法替代那份血脈濃情,病好的老人總是反覆訴說著渴望回家,但是由於老人沒上過學,不認識字,只會說自己叫什麼住在什麼地方,但不知字怎麼寫,由於老人說的是方言,根本聽不懂她說的是哪幾個字,我們也找了好幾個老人說的那個地方的人,但是他們說老人應該是住在很偏僻的地方,方言太濃了他們也聽不懂。因為老人有心臟病,多次發作,最後老人家帶著遺憾走了。

我想對精神病人的家人說:請別放棄,別拋棄他們,患上精神病已使他們的心靈和身體備受煎熬,你們的親情是他們溫暖的窩,他們的避風港,是他們黑暗道路上的明燈。

精神病人家人應該怎樣關心照顧?

作為精神病患者的家人應該做的:

1. 要正確對待精神病人,必須對他們有個正確的認識。精神病如同其他疾病一樣,也是一種病,只是精神病人的發病原因不像其他疾病那樣明確。精神病的異常表現,如行為、情感、及思維的不正常,是疾病所致,不是「神鬼」作怪,也不是思想問題,病人同樣蒙受病魔的折磨,也應同樣受到病人的待遇,只不過一般精神病人不認為自己有病,不主動求醫,或拒絕治療,這就要求家屬對精神病患者倍加關心和愛護。

2. 應理解、尊重精神病人,因為精神病是大腦活動功能失調而出現的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等方面的異常。所以對患者既要看到他們病態心理活動的一面,又要看到他們正常心理活動的一面,病人的很多言行、要求、想法都是合理,我們應儘可能滿足或解決病人的要求,如由於客觀原因不能滿足,應耐心解釋,不能簡單從事,更不能諷刺挖苦。對病情好轉後或處於恢復期的病人,更要多關心體貼、尊重和愛護他們,社會、家庭要給病人以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儘可能讓其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這對於穩定病情是非常重要的。

3. 應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切不可求神拜佛。這樣不僅使病人遭受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而且錢財受損,更糟的是延誤了病情,增加了疾病治癒的難度。

4. 做好家庭照顧。精神病人大部分康復生活是在家庭中度過的,所以精神疾病的家庭照料就成為鞏固治療效果,防止疾病複發,促進疾病康復的首要任務。如果沒有好的家庭環境,病人得不到家屬的理解和幫助,反而經常受到家屬的嘲笑或歧視,病情就容易複發。因此,家屬應照顧患者的飲食起居及個人衛生,使病人生活有規律,鼓勵病人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及文娛活動,監督服藥,並為病人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對精神病人的各種病態言行和表現,應予以充分理解。

那些治癒了的病人回歸社會情況是怎麼樣的?

即使病人在治療後到達臨床基本痊癒標準,仍然很難融入社會,難以維持病前的社會關係。我們有一部份病人通過治療後恢復正常了,但是她們雖然正常了,但要回歸正常的社會生活確不是那麼容易,她們害怕被人知道自己曾經患過精神病,害怕被人歧視,被人指指點點,最害怕因事件與人爭吵時別人那句脫口而出的「你是精神病」。一個病人跟我說:「袁醫生,我病好了,出院了,現在周圍的人都對我不一樣了,我感覺有一座好大的山壓在我身上,我小心翼翼的生活,好累。」

長期的疏遠和異樣的目光,足以導致一個正常的人的崩潰,更何況是一個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於是病情反覆發作,反覆住院,直到最後,大部分嚴重精神疾病患者滯留在精神病院。精神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我從事精神衛生工作二十餘年,深刻了解由於精神疾病帶來的痛苦、彷徨和無奈,大部分患者家屬也存在病恥感,出現不願意就醫或隱瞞病史,得不到及時就醫現象依然普遍,由於精神疾病具有反覆發作的特殊性,在沒有經過正規治療等多方面的因素下,極易導致病情加重而致精神殘疾,喪失勞動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個別還會出現肇事肇禍的行為,假如你的身邊有一個曾經出現過危害社會行為的精神病人,不知道你是否也會將他們視為洪水猛獸,避而不見呢。

現在社會上的人對精神病人有種防備和害怕的感覺?

社會上許多人對精神病患者存在偏見,人們大都不知道在北京大悅城,廣西東興市,武漢麵館揮刀製造血案嫌疑人的名字,但卻用另一種方式記住了這些人,「他們都有精神病史」,於是在通常的民間表述中,這些案件都被歸類為精神病人殺人,由於惡性事件容易被報道,片面加重了人們對精神分裂症危險性的認識,精神病患者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危險,像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情完全控制以後,和正常人一模一樣的。即使在病情沒有控制好的情況下,多是思維、情感、行為比較混亂,傷人比例遠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高。其實,精神病患者也是一個需要關愛和關注的社會弱勢群體,他們渴望得到社會的關心和安慰,盼望家人的陪伴,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關愛是開啟精神病人心靈枷鎖的鑰匙,也是他們得以康復的希望所在、我相信只要讓關愛的陽光照耀在每一位精神病人的身上,我們生活的社會就會更加和諧。

編輯:事業拓展部

本平台以「開拓創新、慈愛奉獻」為內容準則,及時傳播婁底市康復醫院動態,深入推廣精神衛生、老年醫療呵護、心身疾病、康復理療等特色專科知識,為婁底市民打造一個專業的線上醫療服務平台。由於不能代替面對面診療,具體醫療診斷和治療方案建議您前來我院進行診治。

為政府分憂 為民眾療疾

開拓 創新慈愛 奉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婁底市康復醫院 的精彩文章:

TAG:婁底市康復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