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敦刻爾克》:一場雖敗猶榮的逃亡

《敦刻爾克》:一場雖敗猶榮的逃亡

諾瀾的電影成績單,很難有人能超越。2000年的《記憶拼圖》到2017年的《敦刻爾克》,17年里共導了9部電影,IMDb中只有2002年的《針鋒相對》7.2分,其他幾部都在8.3分以上。

除了口碑好,諾瀾的片子票房也很亮眼,《黑暗騎士》三步曲,其中兩部都過10億美元。拿獎方面,諾瀾的團隊共6次獲獎,當然諾瀾本人沒得過小金人有點可惜。

說回今天的主角——《敦刻爾克》。該片是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以二戰中歐洲戰場最為獨特的一場戰役敦刻爾克戰役為電影主要背景的新作。

它之所以獨特,是因為英法聯軍遭到德軍包圍,英軍不想作戰,只想撤離逃回英國,而德軍當時已經把聯軍逼到僅剩10公里,德軍的閃電戰坦克大軍接到希特勒的命令停止前進,改由空中作戰模式。英國則策動[發電機計劃],動員軍方及民間大小船隻,營救被困在敦刻爾克的40萬大軍,最後奇蹟般的9天時間,撤回英國出近34萬人,遠超出當初預估的4.5萬人。

《敦刻爾克》:一場雖敗猶榮的逃亡

這場戰役雙方戰略都有些詭異。英法聯軍全部集結沙灘急於撤退,沒有防護屏障,按常理這就是被瓮中捉鱉,當沙包打節奏。德軍引以為傲的坦克大軍卻沒有再逼近,作戰重點改為空軍。這看似正確的選擇,從空中打擊無障礙的沙灘和海面,更容易輕鬆摧毀目標,但為何最後反讓已戰敗的英軍大量撤離呢?

看了一些史實資料,這場戰役很特別,你可以說它是時侯諸葛來評論功過,也可以說英國這是阿Q般的自我勝利,因為這戰役的結果就是德國勝利,英國敗逃。戰役也確實在二戰期間起到了很大的反攻作用。

當時英國首相丘吉爾這個決定,曾被不少人批評,聯軍不太能接受英軍撤退。不過撤退成功後,丘吉爾在下議院發表的演講,為這場戰役定調為「以退為進」的軍事行動,同時敦刻爾克的成功,成為一種軍民團結對抗納粹的象徵,極大的鼓舞了士氣。要知道當時聯軍和德軍交戰許久,幾乎未曾從德軍手中贏過一場代表性的象徵性戰役,雖然是敗逃,但逃得光彩有價值。

《敦刻爾克》:一場雖敗猶榮的逃亡

反觀敦刻爾克戰役中未能摧毀英法聯軍的德軍,其失敗背後的原因也很有意思。

(說事總是壞在小人手裡一點不過分)。政治上,納粹二當家赫爾曼格林過於搶攻,擔心陸軍將領攬功,結果過於吹噓德國空軍的戰力;軍事上,彼時的德國陸軍,經過長期戰鬥,主力戰車部隊已有些疲乏,空軍卻又跟不上陸軍作戰的速度。

同時,英國的空軍適時發揮阻礙、保護的功能(這也是電影中,為何諾瀾會選擇詮釋的重要場景之一),其實英國作為海權國家,海軍的實力遠大於德軍,使得德國海軍不敢直入英吉利海峽(這就是為什麼電影中不會出現兩國海軍對戰的原因)。

在地理及氣候因素上,敦刻爾克地形不利於德軍坦克行進,靠步兵前進風險太大,而英軍撤退時,敦刻爾克的氣候變差,接連幾天有濃霧,這些都影響了德軍空襲的效果,使得英軍的船只有機會拯救受困的英軍,大部分船只能躲過德軍的空中追襲。(所以電影中,不要對大大小小的船隻開進海灘感到不可思議,因為事實確實如此)

敦刻爾克大撤退發生的時間在1940年5月26日到6月4日,這9天時間也成為電影《敦刻爾克》中的故事時間。喜歡諾瀾的影迷一定知道,諾瀾的作品中故事敘述喜歡用時空穿插的手法,用非線性敘事的方法說故事

這樣的敘事方式雖然打破了畫面的順序,但依然有固定的時間軸,依然有完整的的故事(好的非線性敘事是看完不會暈,知道完整的故事,而非故事七零八落接不起來)。方法是高級方法,但也考驗編劇講故事的完整度和導演剪輯畫面的功力,諾瀾不僅是很會講故事的編劇,還是很懂畫面剪輯的導演,所以觀看本片時,不用擔心看不懂的問題。

此次諾瀾為了呈現逼真的場景,採用IMAX攝影機拍攝,同時模擬了真實戰場,比如沙灘上會出現數千個穿軍服的演員,海上會有大型驅逐艦,空中游噴火式戰鬥機,觀影時相當真實感十足。

當然IMAX攝影不是最大的難度,真正的難度是如何拍出幾十萬大軍在海灘的感覺,總不能找10萬個群演吧!面對這個問題一向求真的諾瀾用了傳統的拍攝方法,即製作多個連在一起的人形紙牌,讓演員各拿一邊,然後用遠景拍攝,雖然方法是土法子,但幾十萬大軍的感覺卻出來了。

《敦刻爾克》:一場雖敗猶榮的逃亡

配樂方面本片營造出一種焦慮游充滿懸念的緊張感,可別小看這烘托氣氛的音樂,可是好萊塢配樂大師漢斯·季默的作品,看片時,音樂絕對是一大欣賞重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