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02年英日同盟,兩個霸權國家在中國展開廝殺

1902年英日同盟,兩個霸權國家在中國展開廝殺

史學界公認大英帝國的衰落始自布爾戰爭(1899—1902年),南非的荷蘭殖民者以靈活多變的戰術令英軍損傷慘重、陷入泥潭,更使得德皇威廉從此藐視英國之實力(「英國連自己的殖民地都打不過!」),隨後一系列愚蠢的強硬外交舉措導致德國陷入兩線受敵之窘境。此話休提,1900年的英國確實必須依靠日本大舉出兵以維護在華利益了。

日本果然「厚道」,除了先期福島安正少將指揮的3800人之混成旅團,又派出第5師團及第11師團之一部18000餘人增援,這總共22000人的部隊佔八國聯軍總人數的三分之二。聯軍於8月13日攻入北京,侵略軍到處搶掠、殺人,不過日軍相對還算比較克制,除了闖入戶部搶劫庫銀以外,基本沒有殺人。在列強目光注視下的日軍雖然老實,但海軍卻在南方福建搞出了「廈門事件」。8月24日,廈門當地的日本寺廟東本願寺突然起火(當然是和尚自己放的火),海軍陸戰隊立即登陸,但馬上招致英、美、俄、法抗議,其中英國調門最高,各國軍艦紛紛駛入廈門港進行威懾,日軍只得撤退。

廈門行動失敗雖使在八國聯軍中出力最多的日本憤憤不平,但也使其認識到自身國力沒有達到可以獨自行動、藐視列強的程度。1901年組閣擔任首相的桂太郎聲稱「必須相機與歐洲某一國締結某種協定」。與誰結盟呢?由於法、俄是被大量貸款資金以及德國武力威脅牽在一根繩上的螞蚱,美國則以「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為旗號只管分一杯羹(1898年美國直接動手擊敗了西班牙、佔據菲律賓,擁有了遠東橋頭堡的情況下,1899年9月美國政府照會英、德、俄三國提出該項對華原則),潛在對象只能是英、德兩國——雖然英國剛剛在廈門事件中令日本不愉快。

此時在歐洲,英國也開始與德國頻繁接觸,希望兩國結成同盟以對抗俄國從波斯到中國東北的一系列擴張舉動。以兩國王室血緣之近、英國海軍與德國陸軍互補缺憾的角度看,同盟確實是對兩國都有利的,不過德皇威廉卻趁機提出將日本也拉入此同盟,他的如意算盤就是日、英之間結成同盟,必然導致俄國做出激烈反應,在遠東引發兩敗俱傷的戰爭,這樣一來德國就有機會攫取英國的殖民地了。德皇對遠東衝突的預測大致沒錯,卻推走了英國、惹怒了俄國,自作聰明地在歐洲給自己編織了一張羅網。

無論德皇后來命運如何,1900年10月日、英、德三國簽署明顯針對俄國的《揚子江協定》(加藤聲稱「日本政府毫不躊躇地加入該協定」),規定有非締約國在中國獲得領土利益時,三國要預先協商對抗方法。1901年初英女王維多利亞去世,威廉二世作為女王的外孫前往倫敦表示兩國友好,轉眼進入3月時,德國竟宣布協定不適用於「滿洲」,《揚子江協定》就此作廢,英德結盟談判破裂,剩下英、日兩國繼續走向同盟。

新形勢下日本早已提出了新戰略,作者仍然是山縣有朋,1900年8月寫就《關於北清事變善後的意見書》,首先提出「滿韓交換論」,即「以約定不妨礙俄國經營滿洲,使俄國承諾我國經營朝鮮」,但在義和團運動未徹底鎮壓的情況下「滿洲之處理尚非可議之時莫如此時先行經營南方,並伺機與俄交涉,以達經營北方之目的。「可見山縣將大陸政策定為」北守南進」,但此意見書墨跡未乾,廈門事件便給日本南進的企圖當頭一棒。這是日本第一次在「南進還是北進」問題上遭遇尷尬,數十年後仍將面對這一兩難問題,並在做出選擇之後跌入深淵,此乃後話。

於是在1901年4月,山縣也明顯轉向與英、德結盟對抗鯨吞中國東北的俄國,為了勸說伊藤而提出《東洋同盟論》,稱「我國與俄國關係雖尚未完全破裂,但早晚必有大衝突」。回過頭來看俄國,其軍隊對於解救北京使館沒什麼興趣,卻於1900年7月以東北地區義和團攻擊俄國鐵路、據點為理由,製造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慘案,近20萬俄軍多路侵入東北境內,勢不可擋地將其完全佔領,11月強迫清政府簽訂同意其駐軍的《暫定滿洲軍事條約》,這是日本方面討論「滿韓交換論」的大背景。1901年10月《辛丑條約》簽訂,除了俄國以外各國軍隊陸續退去。11月俄國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正式拒絕英國共同向波斯提供貸款的建議,還要求英國不要過問滿洲問題。就這樣,大英帝國的外交竟在德、俄面前連續碰壁,只得下定決心放棄「光榮孤立」,與日本結盟。12月初,伊藤訪問聖彼得堡,與拉姆斯多夫、維特舉行會談,無果而終,就連他也不得不承認英日有必要結盟了。

1901年8月,日方代表林董與英方代表蘭斯頓(外交大臣)就兩國結盟事宜開始基礎性磋商,10月開始正式談判。林董宣稱日本真正關心的是朝鮮,「寧可為朝鮮而戰也不願意讓它落入俄國手中。」蘭斯頓承認「日本不應漠視朝鮮的命運……只要有必要去做,我們將給予日本最真心的支持。」雙方最終於1902年1月30日在同盟協定上簽字,其基本內容有:首先,互相承認中國及朝鮮的獨立(對上述兩國絕無侵略意圖),英國的特別利益主要關係到中國,日本除中國外還在朝鮮有政治及工商業方面的特殊利益,因他國侵略行為而使這種特殊利益受侵害時,可採取必要措施。由此使俄國不但侵略「滿洲」還滲透朝鮮之行為成為必須排除的「侵害」。

英國外交大臣蘭斯頓

1902年英日同盟簽署的條約

其次,締約國一方為維護上述利益而同第三國交戰時,另一方應保持中立,並防止他國對其盟國宣戰。最後,他國若幫助第三國作戰,則兩盟國應對作戰及戰後媾和採取一致行動。作為世界海洋之霸主,英國做出這兩條承諾,就等於以皇家海軍牽制了法、德等有可能干涉日俄衝突的國家(當然主要是牽製法國海軍),如此一來日本海軍的對手只剩下了俄國遠東海軍及可能從俄國歐洲港口趕去的援軍,形勢頓時一片大好。5月, 兩國又開始舉行有關軍事協作的秘密磋商,日本起草了《日英聯合軍隊作戰方案》,雙方規定相互間軍事信號法、電訊密碼及無線電密碼、交換情報等事宜,為採取協同軍事行動做準備。

大英帝國放棄「光榮孤立」與遠東新近崛起,且過去只能受英國老師教育的學生之日本帝國結成平等軍事同盟的消息,頓時震驚世界。當時災難深重的中國是極度缺乏戰略視野的,社會各界只看到承認中國獨立、絕無侵略意圖這番漂亮話,便以為英、日是來做好人嚇跑俄國熊的,對此同盟一片讚揚之聲。

德皇威廉彷彿已經看到了遠東升騰起的硝煙,幸災樂禍之餘聲稱,如果德國「在與法國毗連的歐洲進行軍事動員的話,將會使法國放棄在可能爆發的不幸戰爭中援助俄國的想法。」無非是給戰爭爆發再助推一把。

美國則重申了一通「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其駐華公使向國內報告說日英同盟「是重要政治事件,日本急於進行將俄國趕出滿洲的戰爭,並且很容易就能在一個月內將10萬人的軍隊運送到那裡。」

確實,從筆尖落在協定書上的那一刻起,兩個帝國霸權國家在中國大地上廝殺的戰鼓聲已經隆隆敲響。

本文摘自《日本·軍鑒002:革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生還率僅為0.1%,斯大林格勒13萬守軍最後僅剩239人
拿破崙為何盛讚繆拉的騎兵旅能夠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辛亥革命爆發後各地反清力量著裝影像
帝國將傾 希特勒的德國第4集團軍的覆滅
希特勒對長期而堅定的英勇行為的獎賞 德意志十字勳章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