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有老照片】我們都曾年輕過 | 宜昌女攝影人

【家有老照片】我們都曾年輕過 | 宜昌女攝影人

那一年,青春正好

(楊孝紅/文)翻開這一張張老照片,心中感慨萬千。歲月無痕又無情流失,老照片卻留下我們曾經的美好。街道旁、三游洞、兒童公園裡、三江橋邊。。。。在這些風景里,我們陶醉,我們歡呼,那一張張青澀無邪的笑顏,稚嫩的身姿,掩不住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嚮往,青春里的音樂、歌聲、圖畫如同藍天里一抹彩虹,雖然短暫久遠,可依然閃耀光芒,最終給我們的人生留下了一道美麗的弧線。

流年無恙,光陰留香,感恩那個歲月,感恩那個結伴而行的身影,感恩那個愛你的人保留下你美麗的倩影,更感恩那一年、那一天、那個人。

那一年,我們年輕,青春正好;

那一年,我們的青春無拘無束,天真浪漫;

那一年,我們美麗面容潔白無瑕,美麗天成;

那一年,我們的笑臉孩子般陽光燦爛,乾淨純潔;

那一年,我們年輕的心拼搏無懼……

跟隨鏡頭,無論哪一張照片,

都回味著我們最美好的時光,

都深藏著一個故事,

鐫刻在我們靈魂深處……

女攝的姐妹們用照片定格,

留下回憶,

青春離我們越來越遠,

我們靜守著現在擁有的幸福,

寧靜而踏實的生活 。

孟煒煒

那一年,我十幾歲,一個偶然的機遇,我成了兒童公園(那時叫西陵公園)專門為遊客拍照的攝影師,從此與攝影結緣,那時,擁有相機的家庭不多,都是到專門的攝影機構拍一張紀念照,節假日是我最忙的時候,遊客們都排著隊等。拍完後還要手工暗房沖洗。。。。。後來我成為一名記錄這座美麗城市建設的影像工作者,攝影是工作,工作也是攝影,我很有幸把攝影和工作結合起來了,這一相伴就是30多年。此照為當年正在兒童公園荷花池旁為顧客拍照。

楊少文(18歲)

那一年,部隊內招文藝兵。

我到地委招待所給招兵的首長跳了北京的金山上,

首長說很好,

又跳了雪山上升起紅太陽。

後來內招不了了之。。。。。。

但沒當上兵,是我青春年華的憾事。

董瑜霞(18歲)

那一年,剛剛畢業的我,放假期間和幾個同學相約去學習裁剪,這條裙子就是我自己裁剪自己縫紉的成果。吉他是幾年前給弟弟買的紅棉牌的,記得當時買的好像是99元,弟弟至今保存的很好,當時弟弟教會我三首曲子《愛的羅曼斯》《彝族舞曲》《瑤族舞曲》,著實嘚瑟了一陣子呢。房子是單位搬遷到宜昌後剛從平房搬進了新樓房,沙發是從一六(四川涪陵)打包搬過來的,應該是我讀小學(82年?)的時候流行請木匠到家打傢具和自製的沙發,上個月媽媽終於在我們的勸說下把三人的舊沙發換掉了,當時拍了照片留念,因為它承載了太多的回憶。如今我們都從這棟樓房裡搬到了更好一點的房子里,這照片就成了最好的回憶 。

管珍珠(19歲)

那一年,我十九歲,這是我留有長發最有紀念意義的一張照片。在那個年代,可能是父母的意外,所以我基本上是像玩具一樣在哥姐們手上長大的。他們喜歡帶我玩,但卻沒有人喜歡給我梳辮子,打我記事起,都是短髮。那個時候啟蒙晚,直到十五六歲才知道愛美,第一當然是要有長發,最最關鍵的感覺是我自己可以做主了呀。蓄了三年,才長了照片上這個長度,而且發質黃且細,被哥姐揪著嘲笑說是老鼠尾巴。想想三年來為了蓄長發,添置的各種麻煩與短髮的省事來,思前想後,咬牙切齒,捶胸頓足,於是,操起剪刀,隨著咔嚓一聲,剪了一根,剩下的咔嚓聲在姐姐的手中響起。時至今日,再沒有蓄髮至照片上的長度了。

胡鴻琴(17歲)

那一年,和幾個女同學到了兒童公園荷花池旁,

擺出這個舞蹈動作拍下這張照片。

從小就有一個舞蹈夢想,

幻想著一天在聚光燈的舞台上像(白毛女)中喜兒樣翩翩起舞,

於是我特別刻苦練習舞蹈基本功,

終於被市一中宣傳隊挑中,

參加各種舞蹈的排練和演出。

直到現在我心中還有那麼一個舞蹈夢。

郎紅艷(19歲)

那一年,我十九歲。

幼稚無知,對生活充滿了各種幻想與好奇。

喜歡嘗試,勇於挑戰,不計得失。

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卻能勇往直前,

感受生活的真諦,那個無畏的女孩,

始終相信快樂比痛苦要多得多。

一晃二十八年,

怎麼就感覺好像還在昨天呢?

王艷萍(1989年)

那一年,父親用500元錢買了一部海鷗DF135的相機送給我19歲的生日禮物,這是我人生擁有的第一部相機。這張照片是我用這部相機架在三江邊的石頭護欄上用自拍檔拍攝的第一張全家照,我手牽著的是小我四歲的弟弟,旁邊是媽媽和爸爸。

裴紅(1982年)

那一年,我20歲。

背著軍挎包,穿著喇叭褲,

在宜昌師專英語系求學。

那是一個如饑似渴學習的年代,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專科學校,

學制也只有三年,

但在那裡學到的知識使我終身受益。

那時候照相還是比較奢侈的事,

很慶幸在教室前留下了這張照片,

如今30多年過去了,

不知照片里這棟青磚平頂二層樓教室,

是否依然還在北山坡校園。

劉遠秀(20歲)

那一年,我大三。在社會一片天之驕子的讚譽聲中憧憬未來,卻對未來又很迷茫。那年記憶最深的是第四軍醫大學大三學生張華為救69歲的掏糞老漢魏志德,跌入三米多深、池口只有兩尺見方的蓄糞池,死亡。同學們都在討論一個大學生為救老農而死值不值的問題,我也找不準答案。恰逢中學同學帶著男朋友來漢,當時大學校規明確在校不準談戀愛,看見好友談戀愛很詫異也很高興,開心地陪著他們去看武漢的標誌性景點——武漢長江大橋,20歲帶著懵懂與喜悅與大橋合了影。

吳春萍 (1986年)

那一年,我21歲,幾個人約著去張家界,那個時候去可不像現在這麼簡單,凌晨在鴉鵲嶺轉車,買的站票到張家界。30年前的張家界原始,我們住在農民的房子里,在房前的小溪里洗澡,用家裡帶去的酒精爐煮麵,順了一小塊農民樑上熏黑的臘肉。與蛇共舞花了一塊錢。後來又去了二次,基礎設施一年比一年好,但是記憶卻是定格在二十一歲了。

向紅(18歲)

那一年,身著炫彩亮麗的黃色套裙,大檐帽也沒遮住幹練的小子頭,邀請同學慶賀生日+高考結束!何等的開心快樂啊!大家意猶未盡,上樓頂拍照紀念一下吧,注意細節:身邊還放了一面鏡子哦,那個臭美的有幾分羞怯的小姑涼,就是我。

閆冬莉(21歲)

那一年,我21歲,這是我工作的第三年去哈爾濱途經北京時的留影。因為工作需要,單位派我和另三位同事去哈爾濱自動化研究所學習水情遙測自動化技術。當時學習的任務很重,一切東西對我來說都是非常陌生的,每天一整天的課,中午吃完飯接著上,晚上自己再複習。一個多月的時間,雖然緊張壓力大,我卻胖了很多。特別喜歡哈爾濱的米面高粱飯,飯量是平常的一倍多,回來家人說,這下像個東北姑娘了。

曹蓉(1989)

那一年,青春年少,風雲激蕩。

春夏之交,大學師生十餘人,

相攜於廬山,尋蔭於秀峰清溪之間。

無邪的聲音,回蕩山谷;

無畏的腳步,處處為路。

大框的近視鏡,哪能擋住清澈的眼;

連日的疲乏行,怎會迷住通透的心。

楊孝紅16歲

那一年,日本電視連續劇《血疑》風靡一時,同學們都說我長得像女主角幸子的飾演者山口百惠,於是,找同學借來了她家的雙鏡頭的海鷗相機,自己花了3元多錢買了一卷公元120的膠捲,穿上最時髦的衣服拍下一組照片。那時懵懂盲目的模仿,也是我最早的追星夢吧!或許在那個時候我就對攝影埋下深深的情愫,讓攝影伴隨我一生。

陳紅瑤 (1980年)

那一年,我十五歲,

像只高傲的青鳥,在天空中俯視。

突然發現,我只不過是只青鳥,

銜著燦爛又單調的青春。

那一年,我十五歲,

愛上了泰戈爾,冰心和鄧麗君,

與Radio Australia來往書信,

鍾愛那些柔情的音樂和文字。

那一年,我十五歲,

發現心裡有個鬼,心高氣傲不認輸,

即便輸了也會把倔強的頭高高昂起,

仰起臉向別人糾正,不是輸,只是沒有贏......,

那一年,我十五歲。

馮寧武(18歲 )

那一年,每逢過節,各單位會組織龍燈隊,舞獅隊,蓮香隊等民俗隊伍到基層單位拜年,我從小練武術,師兄單位便邀請我去舞獅隊,大家都稱呼我「繡球姑娘」,獅子頭要跟著我的繡球走,我朝天上一拋繡球,獅子們就要騰空跳躍,這是周圍一片歡呼聲,我就是整場的中心,美好回憶,記憶猶新。

趙玉萍(19歲)

那一年,正值花季年華帶著青澀和朦朧的我,邁進了職場的門檻,滿心歡喜地穿上那件賦予了特殊使命而神聖的白大褂,其實並沒意識到,這一穿就是36年,從此我成為了一名光榮的白衣天使,朦朧中還帶點興奮和自豪......

周麗

那一年,我參加工作已二年,是一名受人羨慕的機關打字員。證件照掩不住花樣年華,心中的夢想隨風兒飄向遠方。

王明華(1982年)

那一年,我近18歲,臨近高中畢業時,化學老師帶領班上的10多位同學來到宜昌市兒童公里拍照留念,我頭上帶的髮夾是同學臨時幫夾上,小花傘也是身邊同學的,做個道具用,這照片是化學老師自己沖洗放大出來的。

蔡秀華(18歲)

那一年,剛剛師範畢業的我和幾個同學到宜昌來旅遊兼訪友,那是我第一次踏上宜昌這片熱土。風景如畫的小城立刻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這張照片是我當時同學、現在的老公盡地主之誼,帶領我們幾個同學遊覽三游洞時拍下的。當時一台簡陋的相機,純手動,可能是為了節約膠片的緣故,居然拍出了二次曝光的效果,簡直是驚喜。現在我已在這座城市生活了近三十年,也許就是最初踏上這片土地的機緣巧合吧,讓我愛上一個人,紮根這座城。

肖慧(20歲)

那一年,也是恢復高考的第二年,我有幸考入了大學,終於告別了三年修地球的日子,新的生活在此展開。

謝 紅

那一年,我已經參加了工作,還是滿滿的學生氣。這是周末去黃陵廟遊玩留下的記憶。

編 後

那一年,夷陵小城,樸素又安靜,如同拼力掙脫峽谷的江水,

至此,累了,倦了,要歇歇了。

我們也從各自的小溪在這裡相聚,歲月就在緩緩流淌中舒展開來,

感謝一路走來的你們,快把你的美好年華留到三峽影像吧

關注三峽影像微信號,可在下面留言,將獲得本活動方旅行社的進一步優惠價!

責任編輯:劉洋

喜歡請加關注我們微信號

宜昌最有影響力的影像門戶平台

已入駐 搜狐/網易/今日頭條/天天快報/同步推送

享受攝影,快樂攝影!

三 峽 影 像 征 稿

1、圖片:15~20張照片,能準確表達的主題,與攝影相關的內容即可。

2、文字:字數300左右,表述圖片內容和故事,散文、詩歌形式不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峽影像網 的精彩文章:

賈成珍的紅外攝影:用另類的眼光看世界
七夕有雨,卻沒有你
韓永強:滄桑三峽的活化石(下)

TAG:三峽影像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