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簡帛文化展》策展人談「如何讓文物活起來」

《中國簡帛文化展》策展人談「如何讓文物活起來」

圖為策展人員打開盛放竹簡文物的盒子。 曾潔 攝

中新網濟南9月23日電 (曾潔)「如何通過展覽拉近文物與公眾的距離,對我們來說是嶄新的課題」。正在濟南緊張籌備《中國簡帛文化展》的策展人劉紹剛23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距離《中國簡帛文化展》在山東博物館開幕還有3天,策展人、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古文獻研究室主任劉紹剛與同行的工作進入最為莊重的環節:將從全國20家博物館、考古所、高校運送來的,凝結了中華民族1700多年歷史的850餘件簡牘、絲帛文物放進展櫃。記者跟隨劉紹剛了解了展覽背後的故事。

圖為策展工作人員向記者講解簡牘文物的保存方式。 曾潔 攝

考古工作人員將數十個方形盒子逐一打開,輕輕掀開覆蓋在盒子里的白紙,一條條「安睡」在密封試管里的簡牘展露在人們面前。帛書也用方形盒子盛放,不同的是,它們以中國傳統的裝裱形式保存,頗有藝術氣息。工作人員帶著手套、穿著工作服,小心翼翼地把一根根竹簡、一幅幅帛書放進展櫃。26日,它們將與山東觀眾見面。

此次展覽共分為總序、簡帛時代、吏治與法制、精彩的物質生活、豐富的精神世界、古典重現、齊地兵書甲天下、絲路邊關、書法藝術等9個單元,涉及簡帛時代的各個方面,力圖通過珍貴的簡帛材料,對當時社會進行全景展示。

圖為策展工作人員打開保存帛書的外殼。 曾潔 攝

劉紹剛指著展柜上方的文物簡介說,中國的簡帛文化雖然成果斐然,但一直沒能走進尋常百姓家,讓普通大眾認識和了解它,《中國簡帛文化展》在立意之初就確定了「讓普通觀眾看得懂、感興趣」的策展原則,期望能在簡帛和公眾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展陳設計、內容選取盡量做到深入淺出。

圖為策展人員將帛書放進展櫃。 曾潔 攝

劉紹剛說,這些簡牘、帛書上的內容涉及中國古代政治、外交、軍事、醫學、交通等多方面知識,參與展覽籌備的專家學者在進行展覽的文本修訂工作時,不僅要保證知識的系統化和準確性,還要通過簡明易懂的語言、生動的插圖、新鮮的多媒體模擬體驗等手段讓觀眾看懂展覽,產生思想上的共鳴。

如何通過展覽拉近文物與公眾的距離,讓文物活起來,對於長期做學術研究的專家學者來說還是個嶄新的課題,需要繼續做深入探索、積累經驗,劉紹剛對記者說。(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溶冰為水、3D列印造房子:科學家描繪月球移民景象
男子62年前把薪水交給媽媽 如今竟在家中抽屜找到
伊朗試射射程達2000公里彈道導彈 可攜帶多個彈頭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脫歐」後仍有兩年過渡期
2017年,僅剩99天!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