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秋分:這縷幽長純凈的桂花香,是給有心人的禮物

秋分:這縷幽長純凈的桂花香,是給有心人的禮物

《節氣家書》是博雅小學堂與春日山房創始人沈家智先生合作的節氣音頻節目,致力於通過節令讓孩子們感知自然變化與美好

音頻選自《節氣家書》第14集——秋分

進入播呀APP搜索「節氣家書」,收聽完整專輯

文 | 沈家智

桐桐:

見字如面!

秋分前,杭州下了場雨,一夜之間,天地涼薄。母親和我說,這是在「凍桂花」。桂花欲開,須得寒涼幾日,才開得香、開得盛。落桂如雨,也是在這場秋涼之後方可見到的。

桂花

杭州看桂花,總要去滿隴桂雨,本地人稱之為滿覺隴,位於南高峰南麓的山谷之中。此地從唐代開始就遍種桂花,千年不衰,但逢八月,落金如雪,是極壯觀的。杭州賞花,有三雪很著名——靈峰的早春探梅,謂之香雪;西溪的九月蘆花,謂之秋雪;再一個就是滿隴的八月桂花了,謂之金雪。

桐桐,像我這般怕鬧的人,看花是很少去這樣的勝地的,路兩旁都是樹,花多,人也多,我所不喜。我也不喜歡盛花期的桂花,總嫌過於豐腴,過於甜膩,少了秋的文氣。

等到秋殘花落,桂花零落成泥,方才是賞桂的好時節。一場秋雨後,湖山人少,草木嵯峨,遠處的湖是水洗的墨色,天邊低壓的雲也是墨色的,桂花沒了,泥土裡卻有幽香一縷縷的氤氳出來,是最純正的桂花味兒。經過了泥土與落葉的過濾,甜膩的味道淡了許多,卻層次豐富,況味悠長,是天香。

賞桂,總是賞它的香的。白樂天牧杭州,曾寫過這樣的句子:

江南憶,

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遊?

月中尋桂,幽香而已。桐桐,我們的眼睛見過太多色彩濃烈的畫面,鼻子也聞過太多芬香馥郁的味道,但真的能走進心靈深處的,總是那些洗盡鉛華的風景。

山寒水瘦,水落石出,天地的華服層層落盡,大地終於露出了滄桑的肌理,我們走在這樣乾淨的秋里,心裡總有寂寞,此乃四時之情,是不需要迴避的。豐腴甜膩的桂花屬於狂歡的大眾,從土裡滲出的桂花味才屬於在山間獨行的自己。

桐桐,我想將這幽長純凈的味道送給你,讓你聞見秋天,也看見自己。

奧地利詩人里爾克有幾句詩,就是關於秋日的,我極喜歡,便送給你:

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就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

在林蔭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葉紛飛。

桐桐,我正醒著,也走過了長長的林蔭道,那裡落葉紛飛。我躲進書房讀書,給你寫長長的信。我總是一個人,記念著你,雖孤寂,卻溫暖。

秋分了,書齋里清香裊裊,無有四季;書齋外卻別有天地,物換星移。我坐在這裡一封信一封信的寫給你,光陰也隨著節氣一段一段的溜走了。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古人以立秋為秋的開始,到了秋分日,九十天的秋季就算過了一半了。當此之日,晝夜均而寒暑平,是個時間節點,過了這一天,一夜長似一夜,一直延續到冬至日,黑夜最長白晝最短,又是一個輪迴。

到了秋分,晝夜溫差也增大了,一般溫差可達到10攝氏度以上。桐桐,你每天早起去上學,還是要多穿件衣裳,最近感冒的人多,要注意些才好。

我小時候讀書要翻越一座山嶺,再過一道峽谷才能到學校,最厭惡的便是清晨趕去早讀,因為路遠,天剛明就要出發,故而總覺得秋冷。

宋人陳與義有一首詩寫的就是寒秋早行的場景,我讀了頗覺得親切,彷彿就是童年的場景:

露侵駝褐曉寒輕,

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

稻田深處草蟲鳴。

我讀書時的早行,也要過一座小橋,過大片的稻田,菜園,還有瓜地,蟲子的鳴唱聲是記不得了,天上的景象卻記得很清楚,偶有殘月,偶有星子,卻都明亮極了,清晰極了,今所難見。

秋夜寂寥,星與月便成了主角了。古人崇拜日月天地,便也祭拜日月天地,這樣的祭祀,是國之大事,一般是需要天子親祭的。

《禮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就是秋夜祭拜月亮;是哪個秋夜呢?秋分之夜也。

桐桐,你去北京玩,是可以看見月壇的。天地日月,皆有壇可祭,這是古人對天地的敬畏。

月壇位於皇城西邊的阜成門外,也稱夕月壇,除了祭祀月亮,還祭祀諸天星宿的神祗。後來,中秋也祭月,但祭的都是滿月了,「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望著天上的大團圓,祈求人間的小團圓,是美好的祈盼。

祭了月,再過幾日,便是仲秋了。桐桐,看秋天不是只在詩書里,還要去自然。這幾天,荷花正謝,桂子初香,最熱烈的應該要數黃山欒樹了,它最有秋的況味。

因為下雨,路上人少,也涼快,走路便不再匆忙。這個季節,不急不躁真是件美好的事,能聞得著花香,也看得見風的走向。最美的,還是即將輪迴的季相。葉子要黃,果子要熟,肉呼呼的孩子拾起一瓣花朵,眼睛笑眯著,能看見整個世界。

一花一世界,是給有心人的禮物。我喜歡用心看自然,所以常常自感富足。

桐桐,如果你留心就會發現,前一陣子黃山欒樹還在開花,細碎的黃色花瓣組成長長的花序,明晃晃的,耀眼極了。秋風一起,花還沒來得及謝,胭紅的蒴果就開始掛滿了枝頭,沿著行道樹遠遠望去,紅紅黃黃的,一層一層綿延開來,壯觀以極。

黃山欒樹的蒴果

杭州的很多園子都喜歡種幾棵黃山欒樹,日頭落時,在門檻上坐一會。一陣風吹過,黃的花瓣落雨般掉下來,在石板上鋪了薄薄的一層,這種與自然安靜的對視,常常讓人不忍離去。就像許多人去到了一個安靜的所在,便想老死在那,因為在與自然的連接中,他看見了自己的靈魂。

只有當你從地上撿起那明黃的花朵,才知道它有多美!四個黃色的小花瓣整齊的長在同一側,花瓣基部是一點血一般的胭脂紅,那是自然賜予的特殊的印記。八根雄蕊纖細、柔美,頂著淡褐色的花藥,如孩子的睫毛一般鮮活。

也有人說,這是老僧坐禪。每朵花瓣,都如一位高僧披著金黃袈裟打坐誦經,法相莊嚴。

其實,這花瓣是能染色的,寺院多有種植。逢著秋日,僧人在石板上掃羅半筐黃花,搗碎浸泡,染取一領僧衣。這些,都是舊日的故事了,現在的寺院也種,但少有知道是因何何種。

桐桐,等秋再深一些,花謝完了,只剩下滿樹的果子,如串串燈籠。果實為蒴果,外面由紙一樣的三片果皮包裹著,每片果皮三角形,裡面結的便是木欒子,可以做念珠的。細想想,也是前世註定,老僧禪定後,遺下一粒粒念珠在這世間,也是遺下一個希望,有種子,總可開枝散葉。

寫到這,夜也很深了。窗外很黑,有雨的滴答聲,如更漏一般。有點困了,便擱筆吧。

此致

秋好

家智

丁酉秋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雅小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博雅小學堂 |